1. 首頁 > 汽車知識網 > 汽車問答

    和汽車有關的生意,汽車行業最賺錢的項目

    1. 汽車行業的總量觀察:從宏觀,到結構

    過往的汽車行業是門大生意,但可能不是一門“好生意”

    燃油車時代的乘用車:要獲得好的市場份額,不僅要有爆款,還要車型數量足夠多,因為單一車型的市占率有明顯的天花板。 新能源時代的乘用車:爆款產品的市占率天花板有無可能取得明顯突破?集中度更高的核心驅動力可能集中在智能化。

    汽車行業兼顧制造、消費、科技的屬性,但汽車消量的周期特性很明顯

    宏觀層面的經濟周期:宏觀經濟對汽車消費的影響很大,汽車具有非常明顯的“可選”消費品特點;此外,中國市場還 有政策的影響,其影響力度和時間尺度都值得重視。中觀層面的庫存周期和結構變化:季節性因素、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變化、分區域、分價格帶的消費特征的結構性變化。微觀層面的車型周期:每個車企自身的產品周期:每隔4-6年會有一代新產品密集投放的周期會帶來銷量和市占率的突變。

    中國不同城市的汽車保有量的天花板不同

    汽車行業最賺錢的項目,乘用車保有量的天花板除了人均GDP以外,還受到道路密度、產業結構、城市規劃等多方面影響。 上海和廣州的乘用車保有量甚至無法排入前二十,而名列前茅的幾個城市并不都是經濟發達城市。

    從報廢周期的角度思考,中國乘用車的大替換周期即將到來

    我們回溯日本在1971-1977年,以及韓國在1995-2002年的千人汽車保有量表現,我們預計中國有望在2025年和2026年分 別達到千人汽車保有量265和278。 按照報廢模型測算,報廢帶來的置換需求有望成為一個重要增量。而新增保有量有望保持相對平穩。 模型推算:行業在未來4年的CAGR有望達到7%以上,資本市場可能系統性地低估了未來5年的增長中樞。

    想做汽車相關的項目,完全可以去開一家汽車維修店,為有需要的有車人士提供專業的服務。當然,開汽車快修快保店是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的,只有真正能把車子修好,得到有車人士的信賴和稱贊,生意才會越做越好。5、汽車用品。

    和汽車有關的生意

    個性化消費的新特征在崛起,汽車的購車決策路徑在發生深刻變化

    汽車消費的決策,正在從家庭群體決策,向個人決策轉變。汽車的“家庭”屬性依舊存在,但是“個人”需求的滿足越來越重要, 特別要考慮到,家庭第一臺車的使用者往往以男主人為主,而家庭第二臺車的使用者結構上女性、Z世代年輕人占比提升。 審美觀: Z世代和女性不再拘泥于功能和實用性,追求品質與個性 。在Z世代眼中,汽車不再是簡單的出行工具,而更多成為出行伙伴、個性的延伸。 配置:Z世代更擁抱智能技術,更加追求新鮮事物,消費具有“悅己”的特點。越野車需求發展所需要的“有錢、有閑”的條件逐步實現,戶外越野活動催生了中高端的硬派越野車需求。

    2. 車型周期:影響企業的銷量預測和盈利預測的核心要素

    除了經營杠桿,單車采購成本也隨著銷量增加而階梯式下探

    單一零部件的采購成本是階梯式下滑的 。不同零部件的階段差別較大,原材料價格占比低的零部件采購規模效應往往更為明顯。但如果沒有達成約定采購規模,主機廠有可能要給供應商相應的賠付。

    3. 電動車:開放成熟的三電供應鏈降低造車門檻,混動的成長有望超市場預期

    電動車:需求增長持續快于預期,中國車企加速彎道超車

    預計2022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到657萬輛,滲透率達到27.2%。預計2023年有望達到870萬輛,同比增速達到 40%。長期看,我們預計2025年有望達到1500萬輛,滲透率達到56%。

    新能源車下沉趨勢明顯,看好未來二線、三線、四線城市的銷量貢獻

    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在2018年、2021年經歷了兩次快速增長。2018年:歸功于一線城市滲透率從上一年的8.5%提升 到15.0% 。 2021年:新能源車消費的成功下沉,二線、三線、四 線城市滲透率分別從2020年的6.5%、3.9%、4.9%大幅 提升到 16.7% 、 12.6% 、 12.3% , 而 且 貢 獻 了 69% (123萬輛)的增量銷量。2022年前7個月,一線城市新能源車滲透率到37%,預計全 年這一數字會繼續提升;其他城市新能源車正在加速滲透。

    開放的成熟三電供應鏈,實質上改變了整車制造的核心競爭要素

    電動化降低造車門檻,參與者更多。目前全球涉足新能源汽車制造的企業主要分為:傳統車企(比亞迪、長城、吉利、長 安、上汽、廣汽等)、新勢力(特斯拉、蔚小理等)、海外傳統車企(大眾、寶馬、戴姆勒、通用、豐田等)以及科技企 業巨頭(華為、小米、百度、蘋果等)等四類。 動力系統供應鏈的變化是造車門檻降低的核心: “發動機+變速箱”轉向“電池+電機+電控” ,供應體系由封閉轉向開放。

    原材料對于整車成本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混動的底層邏輯在變化,將是自主品牌直道超車的機會

    混合動力車輛(hybrid vehicle):指使用兩種以上的能源產生動能驅動的車輛,驅動系統可以有一套或多套。HEV在中國專指不插電的混動 車型(動力電池包一般只有2kwh)在管理上不納入新能源汽車范圍,不享受綠色牌照。豐田、本田的混動產品此前一直是市場的主力供給, 自主品牌于2021年起開始加速混動化。 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的特征在于其充電電池除了可由車輛上的內燃機所驅動的發電機充電外,也可以 使用外部電源充電。滿足補貼標準的PHEV其純電續航里程要至少達到50km。2013年起,比亞迪等企業開始在PHEV市場進行探索,2021年 比亞迪DM-i的推出改變了PHEV的大趨勢。 EREV(串聯式增程技術):主要的驅動力來自于理想汽車、賽力斯(小康股份)等,管理上歸入PHEV。

    串并聯雙電機架構(DHT)將成為未來混動的最主流技術路線

    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P1+P3架構的混合動力形式,是性價比、節油性最均衡的一種雙電機混動架構 ,也是未來行業最主流的技術路線之一。 典型代表:本田i-MMD混動系統、比亞迪DMi、長城檸檬混動DHT、吉利雷神動力、廣汽GMC混動都是典型的DHT技術。 系統由發動機、離合、電池以及P1(發電機)+P3(驅動電機)的雙電機組成,沒有傳統變速箱 。 本田的i-MMD是DHT的開山鼻祖,也是眾多自主品牌學習的對象。DHT技術和豐田的功率分流技術不同,沒有明顯的專 利壁壘,因此各個自主品牌都有望打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増程式混動技術和DHT相比,取消了發動機的直驅模式以及離合器裝置,但是大體的底層技術和DHT基本屬于一體兩面 ,兩者的相似遠多于不同,雙電機混動架構都遠強于單電機混動架構(P0、P1、P2、P2.5)。

    混動技術將成為自主品牌重要的發展契機,是一個“直道超車”的機會

    純電動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 ,混動技術有望助力自主品牌實現“直道超車” :自主品牌在混動技術上持續投入,通過 DHT技術的重要突破,在技術層面上追平了與日系車企的差距;而縱觀海外車企,受制于純電轉型壓力和“柴油門”事件的 影響,主流歐美車企基本已經退出DHT混動技術的牌桌,目前在DHT技術上仍有持續投入的只有中國和日本兩國的車企。

    早期格局呈現單極化,但未來將群雄并起:類比歷史上的自主SUV紅利周期,在2011年開始的周期早期,長城汽車在自主 SUV車型中,銷量遙遙領先;長城汽車在SUV一家獨大的紅利窗口期維持了3年,隨后吉利、長安等行業頭部企業也在后面 逐漸追上。當前比亞迪在混動市場處于領導地位,其龍頭優勢明顯,但未來其他自主廠商同樣有增長的潛力。

    4. 汽車零部件:中國零部件企業在電動化、智能化賽道迎來量價齊升的大機遇

    電動化、智能化在車端如何進化

    3、汽車美容整形噴漆店。這個行業也是利潤很大的,因為成本非常低,主要就是一個技術活,比如,簡單的保險杠整形噴漆,同樣的材料和工序,熟人的話可以收你60元或者80元,而陌生人的話則可能收你200元,甚至是300元。

    中國已經孵化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三電供應商,智能化和一體壓鑄將是下一批具有增長高確定性的零部件投資賽道 。 動力電池、熱管理等賽道已經成長出來全球領先的自主供應商 。 一體鑄造、域控制器、智能化部件是進化的焦點,有望成長出下一批全球級別供應商。

    動力端:新能源推動自主品牌崛起,三電、熱管理、輕量化是剛需

    熱管理:集成度提升,價值量更高。傳統燃油車熱管理單車價值量約為3200元,而純電動乘用車(EV) 的熱管理系統單車價值約為6700元 。 插電混合乘用車(PHEV)由于同時搭載燃油系統和電動系統, 其熱管理系統較為復雜,價值量更高,預計可達7300元左右。 未來,熱泵有望逐步替代PTC方案,單車價值量提升500元。

    新能源熱管理格局散,國內企業加速全球替代。 以三花智控、銀輪股份、奧特佳、松芝股份等為代表的國內傳統熱管理廠商,在熱管理細分領域都有較高市占率的 “特色”產品,憑借傳統零部件原有的市場渠道和成本優勢,已成功切入海內外主流新能源車企的供應鏈,市場份額 逐步提升,國產替代趨勢明確。

    汽車修理、汽車美容、汽車銷售、汽車商務、汽車零部件、汽車運輸、汽車文化、保險理賠,二手車、汽車檢測與維修工程師、汽車商務管理等與汽車相關的所有行業,都可以成為汽車行業。基本都是圍繞汽車行業研發,制造,銷售,售后服務。

    一體壓鑄是下一個有可能孕育全球領先龍頭的行業

    輕量化賽道迎來大機會。2022/25年一體鑄造設備行業空間為10/600億元,零部件為11/335億元,免熱合金為8/239億元 。根據一體鑄造技術滲透情況不同,做保守、中性和樂觀三種假設情況下,零部件為2460/3739/4477億元,免熱合金 為970/1440/1700億元,8年CAGR超過80%。

    你好,跟汽車有關的行業有汽車銷售汽車維修汽車保險。汽車美容。汽車二手車買賣。汽車金融。汽車輪胎。等行業。望采納。

    SOA、FOTA對硬件配置的前瞻性及安全性提出了要求

    和汽車有關的生意

    SOA架構實現了軟硬件分離, “全車智能”成為可能,最小化組件之間的功能依賴性,提高軟件的可擴展性和可再次使 用性,軟件更新升級更快速。FOTA技術可以在上市后對仍產品進行定期的軟件更新,使產品功能更具備及時性,但也為硬件配置的前瞻性提出了要求。 整車廠往往選擇“硬件超配、后續軟件迭代升級” ,逐步釋放預埋硬件的利用率。SOA、FOTA對于底層架構的安全和穩定性帶來更大的挑戰。

    電子電氣架構加速演化,域控制器是確定性大方向

    (1)出租車拉客 申請出租車公司,需要相應的從業資格證、出租車運輸證、駕駛員從業資格證才能開出租車。據了解,出租車司機的收入相當高。一般情況下,兩個司機共同管理一輛出租車,兩個司機可以自由協 商 開車時間,有點類似。

    蔚小理緊跟特斯拉步伐,其中小鵬已開始采用類似特斯拉的中央控制器+區控制器。小鵬G9采用X-EEA 3.0電子電氣架構,屬于中央計算平臺+區域控制的硬件架構,可以搭載更高性能的芯片,支持更高級 別的智能輔助駕駛和更強大的智能座艙。理想L9使用LEEA2.0電子電氣架構,將整車分為中央控制域、智能駕駛域和智能座艙域三個域。明年上市的新車型將采用 LEEA3.0架構,為中央計算平臺+區域控制架構。蔚來以千兆以太網絡+高性能電控單元構成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當前致力于硬件升級與軟件自研,電子電氣架構仍處于域 控階段。

    新能源品牌開啟智能化“軍備競賽”的投資案例:空氣懸掛

    空氣懸架能顯著提升駕駛體驗,增加乘坐舒適性。空氣懸架是一種主動懸架,能夠控制車身底盤高度、車身傾斜度和減 振阻尼系數等。汽車高速行駛時,控制單元會控制底盤降低,減震器阻尼變硬,以提高車身穩定性;汽車低速行駛時,控 制單元會控制底盤抬升,懸架變軟來提高舒適性。空氣懸架還能自動保持車身水平高度,以提升車輛的乘坐體驗。

    空氣懸架此前多搭載于BBA等豪華品牌的高端車型。寶馬7系全系搭載稱為魔毯的空氣懸架系統,同時底盤集成四輪空氣 懸架、EDC動態減震系統、電子機械防側傾系統、整體主動轉向和xDrive智能四驅系統五大先進底盤技術,配合預判式底 盤調節系統與ADAPTIVE自適應模式,顯著提升駕駛性能與乘坐舒適性。奔馳S級轎車也標配AIRMATIC空氣懸架,當轎 車突然穿過顛簸路段或者突然制動時,系統能夠在50毫秒內響應,調整每個車輪的減震力,帶來優越駕駛體驗。

    空氣懸掛:滲透率仍較低,中長期成長空間明確

    價格下探趨勢有望繼續,國內滲透率2025年有望達到15%。空懸逐漸成為智能化汽車主流新增配置,顯著提升駕駛乘坐體驗,市場需 求激增。主機廠特別是高端自主品牌紛紛加碼空懸,疊加供應鏈國產化帶來的成本下降優勢,空懸有望下探到25萬元車型,我們預計 國內滲透率2025年有望達到15%,對應2021-2025年滲透率CAGR為122%。 主機廠分拆定點空懸產品以自主集成懸架系統,自主供應商迎來機會窗口。此前,主機廠對空懸基本整套系統采購,主要以大陸、威巴 克等海外供應商為主。當前,主機廠為實現定制化、差異化競爭定點采購空懸產品并自主集成懸架系統,國內單產品優質供應商有望獲 得更多定點機會

    報告節選: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QQ: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老婆的视频完整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