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度汽車是哪個公司的,云度汽車簡介
“有信心到2025年實現保底30萬輛的銷量目標,實現躋身國內純電汽車品牌前三強的目標。”兩年之前,困頓中的云度汽車選擇重新出發,“二進宮”的林密在廈門信誓旦旦地聊起自己的“五年計劃”。
只是,兩年過去,當消息再次傳來,不是“云度重回賽道”的喜訊,而是“資金鏈斷裂,宣布停產”的公告。
兩年時間,新能源市場一路高歌猛進,產業格局、技術迭代、運營體系、制造理念、市場規模……一切早已滄海桑田。站在一角的云度只能落寞感慨,喧囂總是別人的,自己不過是在一個無解的圈子里兜兜轉轉,等待進入下一個循環,或者直接走入歷史的塵埃。
林密回歸時,身旁站著兩位“白衣騎士”。2020年,莆田國投以及新的資金方福建龍頭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承接了福汽集團的全部股權,承接后,莆田國投上升為單一最大股東,持股比例上升至43.44%,新股東福建龍頭基金持股比例30%。
這兩位的“慷慨解囊”是林密喊出“2025目標”的絕對支撐,云度汽車簡介,前者的國資背景一目了然,后者的身后也是站著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等強勢資本,實力自然毋庸置疑。
隨后,創始人劉心文退股出走,其持股由珠海宇誠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接盤,而這家企業實際的控制人便是林密,他赫然擺出一副要大干一場的樣子。
只是,股權結構的調整與新資本的注入并未換得云度的脫胎換骨。在內外部市場環境的急劇震蕩下,今年4月,云度的第四大股東海源復材發布公告稱,將持有云度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11%的股份全部轉讓給珠海宇誠投資中心有限合伙。
杜云是福建汽車工業集團杜云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汽車品牌。杜云新能源汽車專注于正電純電動SUV產品的開發,未來將完成三款產品的上市,打造福建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云汽車將繼續聚焦電氣化技術建設,大力發展整車集成技術、輕量。
在公告中,海源復材也透露出云度的近況——資金鏈斷裂,于2月份開始便處于停產狀態。始終徘徊在市場邊緣,近乎“隱身”的云度再次以失敗者的形象重回大眾視野。
而伴隨著股權的再次變動,有聲音傳出,這次云度回收外部股份,就是為了打包賣給均瑤集團,云度已經被均瑤集團收購,雙方也已經簽訂了相關協議。“均瑤派來的人已經上任了,全盤接手云度汽車,還從一家頭部車企挖了一個技術團隊。”
是的,云度似乎又一次“大難不死”,至于均瑤的接盤是不是“必有后福”的征兆,那就得從云度究竟如何一步步走到如此境地說起了。
產地在福建省莆田市。云度汽車于2015年12月4日在福建省莆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它由福汽集團和莆田市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等4大股東共同組建而成,主要致力于新能源汽車和零部件等研發和生產。
云度之死
其實,作為新勢力中當之無愧的“前浪”,云度2015年成立,2017年拿到生產資質,同年便發布首款車型小型純電SUV“云度π1”,在那個“PPT造車”橫行的年代,云度早早跨越了諸多新勢力的第一道生死線——完成交付,打通了“研發、交付、售后”的流程。
憑借低端策略,云度先發制人,說提前布局也好,說追趕補貼紅利也罷,2018年的云度看起來確實像闖出了一片盛夏,全年銷量9,300輛,而那一年的蔚來也只不過堪堪交出1.13萬輛。
一年時間,從制造到交付,在“太快”的一片質疑聲中,云度的銷量隨即急轉直下,2019年銷量下滑至2,566輛,此后便陷入停工停產狀態,今年一季度云度的累計銷量只剩下516輛,而且大多都是庫存車型。從高光到低谷,也不過一年時間,一句“出道即巔峰”道不盡云度的憂愁。
市場停滯的代價便是云度不可避免地陷入到持續虧損的泥沼之中。2017年到2020年期間,云度凈虧損分別為0.95億元、1.38億元、1.77億、2.04億元。財報顯示,2021年度云度汽車營收6776.32萬元,凈虧損2.13億元,今年一季度營收660.25萬元,凈虧損0.56億元。
或許在主流新勢力眼中只算是“小打小鬧”的虧損數額,對于“小步快走”的云度已經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常年無法盈利,融資輸血渠道受阻,脆弱的資金鏈一碰就碎。
揮出這計重拳的毫無疑問便是如今嚴峻的新能源產業形勢。一方面,政策補貼無情退坡,市場又受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供應鏈層面的重重考驗;另一方面,小米、華為等大廠紛紛入局,傳統車企開啟新能源“全面戰爭”,市場競爭態勢日漸激烈。
毫無疑問,對于錯失發展契機,過度依賴補貼政策的云度而言,它實在難以打造出行之有效的應對機制,面對一個個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本身綜合競爭力孱弱,在市場中毫無話語權便是“原罪”。當時代的灰塵傾瀉而下,云度頭頂的一座座大山勢必會壓得它喘不過氣來。
“云度造車是認真的。”一開始,在劉心文看來,一個新品牌的機會在哪,主要看公司是什么樣的機制,對于制造產品是什么樣的態度,這二者就能決定企業的未來。
但現在回頭看來,云度內部的運營機制長期處在一個相當不穩定的環境之中。頻繁的股權架構調整,對內使得云度的決策和溝通機制出現不同程度地撕裂,企業內部難以形成統一的向心力,公司運營效率自然不斷降低。
對外,股權架構的調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消費者以及經銷商的選擇信心,導致云度無法形成穩定的品牌形象以及渠道體系。
相較于混亂的運營機制,云度在產品制造層面的表現應當更為致命。從2017年首款車π1上市交付至今,云度依然是靠著兩款小型車苦苦支撐。
盡管期間推出過推出π1和π3的衍生車型,但乏善可陳的產品力早已跟不上市場迭代的步伐,曾經轟動一時的云度X-π概念車和π7車型也不見蹤影。
面對零跑、哪吒等一眾二線新勢力的產品持續擴張,云度單一匱乏的產品矩陣顯得毫無還手之力,更何況在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上,無論是尷尬的碰撞成績,還是接連不斷的剎車失靈、續航虛標等產品投訴,都讓云度失去了參與主流新能源市場競爭的資格。
雖說,林密回歸時曾在純電平臺、三電技術以及智能網聯等領域提出了一整套技術方案,并且企圖試水出行業務,打造用戶服務體系以及創新渠道模式,但都如同清風拂水,了無痕跡。林密構想的價值鏈體系在資金鏈斷裂的啃食中早已是千瘡百孔。
公司介紹:云度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是2015-12-04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成立的責任有限公司,注冊地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石西村荔涵大道729號。云度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吳俊欽,注冊資本90,000萬(元),目前處于。
緩慢的產品技術迭代、難以穩定的內部運營機制、羸弱的銷售渠道與用戶服務體系,使得云度的隕落成為了一種“必然”。
均瑤,賭性堅強
成立于2015年12月4日,注冊地在福建莆田市,擁有者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云度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人代表陳文豪。主要以新能源汽車為主。在售新能源車型有云度Tt1(售價13-18W)、云度Tt3(售價17-21W)、Tt7暫時未。
這時,走入絕境的云度叒一次迎來了自己的“救世主”——均瑤集團。只是,明眼人都看得出,現在的云度一地雞毛,均瑤又為何要去收拾這個“爛攤子”呢?
創立均瑤的王家三兄弟應該會很喜歡曾毓群辦公室墻上掛著的四個大字:賭性堅強。
從一開始,乘著1991年亞運會的東風,靠著制作旗幟、徽章賺到第一桶金,到1998年以天價68.8萬元拍下了溫州近百輛出租車的永久經營權證,均瑤集團的創立就帶著些賭的成分。
隨后,2004年,均瑤集團收購無錫國資持有的上市公司大廈股份(現大東方),2015年,完成吉祥航空上市,2018年又通過受讓股份及定增入主愛建集團,2020年推進均瑤健康的上市,完成資本布局。
在資本市場中,均瑤的資本運作邏輯往往看上去略顯粗獷。這種多元化的經營模式,粗放的資本運作方式也讓均瑤集團備受質疑,認為其“什么賺錢就做什么,毫無市場深耕,說白了,均瑤就是在賭。”
均瑤最近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豪賭便是組建300億聯合戰隊試圖收購海航集團,外界看來,這無疑是一次瘋狂的蛇吞象。要知道,均瑤集團2020年度營收也才260億元,而海航控股的凈資產為-300億元。
雖然海航方面最終選擇了從事鋼鐵行業的方大集團,均瑤集團鎩羽而歸,可均瑤集團“膽大包天”的賭法還是引得眾人紛紛側目。
可在均瑤集團看來,未來的長久經營中,公司很難預料到會遇到什么樣的風險,如果把所有業務都壓在一個行業,難免出現問題。
“我們的設計邏輯是均瑤集團永遠都要在,因此選擇了多元化投資、專業化經營的路子,希望這幾個柱子都能茁壯成長。” 均瑤集團總裁王均豪曾表示。
走多元化的投資,是均瑤長期以來所堅持的戰略方向,無意中賭性也就成為了最鮮明的企業個性之一。
企業回1、一期占地面積55畝 2、40000㎡可出租面積 3、1200個園區停車位 4、50多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5、員工餐廳 6、車管所 7、SAAS系統+ERP平臺(智慧服務) 8、整體統籌推廣 9、24小時物業安保管理廣東云星車城投資有限公司旗下云星汽車城,位于廣州。
更何況,在均瑤各大“支柱”都存在隱憂的情況下,它的確需要拓展強勢領域去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盤活現有資產。
可以看到,無論是被寄予厚望的均瑤健康,還是備受考驗的吉祥航空,又或是高光不再的愛建集團,都在不同程度上承受著行業轉型的陣痛。
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逐漸遠去,加之低價維度的競爭格局更加激烈,占據均瑤健康90%以上的“味動力”常溫乳酸菌系列產品日子自然不會好過。
業績報告顯示,均瑤健康2020年營業收入8.52億元,同比下降31.62%,歸母凈利潤2.14億元,同比下降了27.6%。
而在疫情影響下的航空運輸業,也不必多說。2020年,吉祥航空歸母凈利潤約為-4.73億元,繼2019年凈利潤同比下降19.34%之后,再次遭遇滑鐵盧,同比大幅下降147.64%。
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均瑤集團實控人王均金曾表示,航空業務占“均瑤系”盈利的40%左右。毫無疑問,疫情沖擊之下,均瑤版圖的半壁江山正在遭遇強烈震動。
是福建的,云度汽車全稱: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云度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該品牌于2015年12月4日成立
不僅如此,隨著信托行業的發展風向正在轉變,主要業績依賴信托的愛建集團也逐漸呈現出低迷態勢。雖然2018年-2020年,愛建集團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58億元、13.19億元和13.52億元,均實現正向增長。
不過,從凈利潤方面來看,增幅已經從前兩年的39.57%、13.88%,放緩至2020年的2.51%。
所以,當恒大、創維等企業紛紛通過收購弱勢車企,迅速建立起研發、生產能力,一頭扎到新能源賽道后,自身支柱板塊發展受阻的均瑤難免蠢蠢欲動。
實際上,在去年底便曾有傳聞稱,愛馳汽車正與均瑤集團取得聯系,后者或將投資愛馳汽車。
但既然是控股股東,一旦均瑤接盤云度,利用股東的經銷渠道,中低端市場的下沉渠道,為云度打開一部分C端市場是有可能的。
除此之外,只要稍微復盤一下均瑤集團的實體業務,不論是吉祥航空,還是均瑤健康,很明顯能夠察覺到均瑤在低價低線市場有著多年的運營經驗,對低端或者下沉市場的把握程度,均瑤是有體系支撐的,而這也恰恰也是云度所在的細分市場。
至于,是仍采取低價低質策略的競品承接了其他核心品牌的退出份額,還是像均瑤健康一樣走上高端化之路,這是均瑤接手云度之后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
當然,產品與品牌的市場定位還不是當務之急,當務之急是均瑤入主云度之后,究竟能駐入多少鮮活的血液?
拿均瑤集團2019年的財報數據來看,其營業總收入317.67億元,同比增長15.35%;歸母公司凈利潤雖說同比增長了26.17%,卻只有3.48億元。
除非均瑤拿出吞并海航時的魄力,如果只是在小范圍內的“修修補補”,或者走上“圈地”,撬動杠桿的造車老路,最終的結局也就不言自明了。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