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政策,2022年國家對汽車產業的政策
7月28日,《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公布,新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規定,自2018年7月28日起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目前來看,率先放開的新能源汽車,讓籌謀多年的特斯拉在華建廠加速實現;打破不超過兩家合資企業的限制后,民營企業長城與寶馬順利牽手;而取消50%紅線,寶馬已計劃將其在華晨寶馬的持股比例提升至75%,繼而實現控股……可以想見,隨著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大,諸如此類的案例接下來會頻繁出現,中國汽車產業將繼續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而本土汽車品牌將迎來更全面且充分的市場競爭。
一個全面競爭的時代即將到來~
四、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
2018年11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六部委關于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知》。為了從源頭上加強對低速電動車管理,《通知》主要從三個層面規范了市場:
1. 開展低速電動車生產銷售企業清理整頓;2.嚴禁新增低速電動車產能;3.建立長效監督機制,按照"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的總體思路,加快制定發布《四輪低速電動車技術條件》等國家標準,建立完善低速電動車管理體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汽車產業發展政策》 第一條 堅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的原則,創造公平競爭和統一的市場環境,健全汽車產業的法制化管理體系。政府職能部門依據行政法規和技術規范的強制性。
為了貫徹國家政策,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川、安徽等15省29市陸續制定本區域低速電動車產能壓減淘汰轉型調整方案,并逐漸出臺解禁低速電動車政策。以低速電動車第一大省山東省為例,山東于2018年12月17日發布了相關文件,設立了三年過渡期,鼓勵用戶通過置換、回購、報廢等多種方式加速淘汰目前在用的低速電動車。
為促進汽車消費,支持汽車產業發展,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2022年購置稅補貼政策如下:一、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
電動車的興起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不過一塊璞玉總要經過長久的打磨才能成為人們口中的精品,而政策就是最好的打磨工具,電動車只有通過不斷的規范升級,夯實技術基礎,未來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真正推翻燃油車時代,開創一個新紀元。
五、小排量購置稅重回10%;新能源車免征購置稅延續三年
為了倡導節能減排、拉動小排量汽車消費市場,2015年10月1日~2016年,我國對排量在1.6L及以下的汽車施行購置稅減半政策(即5%),2022年國家對汽車產業的政策,2017年調整為7.5%,到2018年則恢復至10%的稅率。
為了倡導節能減排、拉動小排量汽車消費市場,2015年10月1日~2016年,我國對排量在1.6L及以下的汽車施行購置稅減半政策(即5%),2017年調整為7.5%,到2018年則恢復至10%的稅率。
法律依據:《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第一條 堅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的原則,創造公平競爭和統一的市場環境,健全汽車產業的法制化管理體系。政府職能部門依據行政法規和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對汽車。
以一臺10萬元的家用轎車為例,2018年購車所繳納的購置稅稅金為8,547元,這比2017年要多出約2,137元。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看來,購置稅政策透支下帶來的提前消費是2018年車市下行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業界普遍預期,2018年全年車市將大概率出現負增長。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主要實行的產業政策如下:一是不需要搖號,只需要申請排隊即可。大家都知道北京燃油汽車指標是多么難獲得,這個是有命中概率的,有些人甚至3-4年都沒有搖到;然而,根據《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
雖然乘用車購置稅恢復,但是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則延續三年免征購置稅。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聯合發布的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公告指出,為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再次調高燃油車購置稅,將新能源車購置銳延續三年,對于尚處政策驅動的新能源汽車而言,無疑將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的競爭力。
最后補充一個政策,雖然這個政策超出了2018年范疇,但也算緊鄰的開年重要政策,相信不少小伙伴想要看到。
企業回具體建議可以咨詢麥柯萊依斯,他們提供汽車行業相關企業共同需要的世界各國供應商信息 ,如采購、配套、工廠情況、動態、汽車產銷量數據、技術、市場調研報告、還有預測型市場投放計劃等,節省企業在信息收集上花費的時間與成本。麥柯萊依斯通過。
六、"國六"汽油全國開始供應
文件同時要求,加油站(點)按照相關法規和標準要求,明確標注所售汽油、柴油產品名稱、牌號和等級(如:92號車用汽油(VIA),92號車用乙醇汽油(VIA),0號車用柴油(VI)等),以便于消費者選擇、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此外,文件還對保障油品質量以及加強有效監管做出了批示。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