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泰迷你汽車e2000,眾泰電動汽車e200
隨著昌河鈴木已涼,很多人便開始關注長安鈴木在中國市場的命運。之所以關注度高,與鈴木熱門新車吉姆尼究竟會不會引入中國有很大關系。鈴木曾在中國火了很長一段時間,但鈴木長久以來不在國內投產新車型,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也在慢慢下降,看來靠吃老本想活下來,在中國汽車市場是行不通的,今天不妨讓我們來回顧下曾經退出中國的那些合資車企。
北京吉普(產品單一多年虧損,重組后退出歷史舞臺)
談到北京最早成立的合資車企,先來說說它的前身,也就是北京汽車制造廠,這家車企最出名的產品就是BJ-212越野車了。1963年底,根據上級指示,長安汽車廠將長江46越野車的圖紙和技術資料轉交給北京汽車制造廠,之后北京汽車制造廠試制出300多輛BJ-210型越野車,在反復修改六個月后,BJ-211和BJ-212型越野車樣車進行綜合評定,最終參與評定的代表一致確定生產BJ-212越野車。這款軍綠色越野車被人們統稱為“北京吉普”,歷經幾十年不斷演變,這款車至今仍然在產。
1979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獲得通過。同年2月,第一機械工業部汽車工業管理局與北京市政府起草《關于北京汽車制造廠和美國汽車公司合資經營吉普車公司的報告》,在時代背景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1984年1月15日,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BJC)正式成立。企業最初注冊資金5103萬美元,總投資1.5億美元,合資經營期限20年。中方以原北京汽車制造廠BJ-212南廠區廠房、設施和現金660萬美元入股,占總股本的68.65%,美方則以Jeep品牌產品、技術及現金800萬美元入股,占總股本31.35%。
在合資車型的選擇上,中美雙方最初并未達成一致,中方希望與美方AMC汽車公司聯合開發一款適合中國國情的車型,但開發一款新車至少要花費幾年時間,時間長且資金投入極大,美方對此項提議強烈抵觸,堅持將現有車型直接引入國產。最終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中方決定引進AMC旗下Jeep品牌當時最新推出的第二代Cherokee(XJ)車型。1985年9月,第一批北京吉普切諾基BJ2021駛下生產線。
由于北京吉普是我國汽車工業第一個合資項目,在缺乏合資經驗的情況下,由于外匯收入不足,北京吉普無法開具外匯支付信用證,美方發出的1000多輛整車CKD零部件滯留港口無法入關,致使剛生產不久的切諾遭遇停產,美方因此強烈不滿,最終由政府出面,經國務院研究后同意在進出口、外匯等相關政策上給予一定優惠,最終才將這一風波平息,停產長達一年半之久的切諾基也因此恢復生產,但美方的投資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眾泰E200這車很好。眾泰E200電動車首次亮相于2015年上海車展, 2016北京國際車展眾泰E200全球首發上市,2017年11月2018款眾泰E200在上海上市,2018年7月眾泰E200 Pro在北京上市。眾泰E200是眾泰新能源推出的一款A00級純電動。
隨著切諾基的國產,北京吉普還利用美方先進技術對老舊的BJ-212進行產品改進。由于切諾基售價高(基礎車型16萬元),最初并未獲得市場認可,反而改進后售價低廉的BJ2020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北京吉普的熱銷車型。為了拓展切諾基的市場,北京吉普在1993年推出了10萬元左右的兩驅版切諾基,該車一經推出后銷量迅速提升。1995年,北京吉普年銷售達到公司成立以來最輝煌的8.2萬輛。
眾泰E200純電動汽車是純電動汽車品牌中的典范,性能配置很高,外形設計也特別好看,鍍鉻裝飾條勾勒出前臉造型,配合C形日間行車燈,打造出一張個性的前臉造型,是一款實力和口碑雙豐收的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回答僅供參考!
當時的國家汽車產業政策提出;年產量達10萬輛可以獲準生產轎車,北京吉普預估1996年其年產量將超10萬輛。當時的AMC已被克萊斯勒收購,為此克萊斯勒追加投入了5000萬美元為北京吉普轎車項目做準備。然而1996年北京吉普銷量僅有7.2萬輛,眾泰電動汽車e200,這也使克萊斯勒失去投資信心,盡管北京吉普率先搶占了國內SUV車型的市場份額并逐漸完善和豐富切諾基車型(引入4.0L進口發動機并推出長軸距版車型),但長期僅靠切諾基這一單一車型,面對競爭對手日益增多,北京吉普顯得力不從心。
廣州標致(國產化率低、缺乏新產品導致曇花一現)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汽車工業還停留在老舊的解放卡車和北京212越野車的階段,1984年成立的上海大眾汽車成為中國第一家合資并生產出整車的車企(北京吉普比上海大眾先成立但后生產出整車),事實證明合資生產有效填補和解決了當時國內汽車市場的空白和需求。同樣是在1984年,中國汽車工業公司在廣州召開會議,探討如何解決中國汽車工業“缺輕少重”的問題。輕型車需求量最大的便是廣東沿海等地那批先富起來的人,由于當時轎車價格居高不下,很多人便將目光鎖定在既能滿足出行需求,同時又能拉貨的皮卡車上,一時間輕型貨車和皮卡的進口量猛增。
改革開放前,廣東地區就已擁有大大小小上百家車企,這些小車企產量少、產品品質差且產品售價高。基于廣東地區獨特的優勢,領導班子決定對當時唯一能拎得起來的廣州汽車制造廠下下功夫,最終批準了廣東一萬輛皮卡散件的進口項目。經過多次談判,中方最終決定引進法國標致汽車公司自1972年開始生產的504輕型皮卡。1985年3月15日,廣州汽車制造廠、中國信托投資公司、標致汽車、國際金融銀行、巴黎國民銀行五家股東在廣州花園酒店正式簽約,廣州標致汽車公司正式成立。
廣州標致以組裝生產504皮卡起步,但這款車并未讓這家車企一炮而紅,真正讓廣州標致迅速被國人知曉的是憑借1986年10月推出的505 SW8旅行車。這是一款能乘坐八人的旅行車(上海大眾后來推出的“桑旅”也只能乘坐七人),在當時國內轎車還未普及的年代,廣州標致可以說很超前的引入了一款實用性極強的車型。由于那個年代汽車是限量供應,而且505 SW8也沒有競品車型,所以上市那年生產的900多輛505 SW8迅速被搶購一空。
廣州標致505 SW8搭載代號XN1的2.0L縱置直列四缸發動機,最大功率95馬力,配備5速手動變速箱,采用前置后驅布局,整車重量1370kg,各項參數優于當時的國產桑塔納。標致505 SW8的熱銷似乎讓廣州標致過上了躺著也能掙錢的日子,廣州標致順勢在1989年引入了標致505三廂版車型505 SX,此時的廣州標致已經擁有了三款車型,而當時的上海大眾和北京吉普僅有一款桑塔納和切諾基。
法國人似乎并沒打算做長線生意,廣州標致505的劣勢逐漸顯現出來了,那就是進口配件價格貴,維修成本高居不下,很多車主都抱怨修不起,這種口口相傳的用車感受也讓許多潛在用戶猶豫不決。廣州標致只顧賣車而沒做過多的研發工作,與其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上海大眾,桑塔納的國產化率逐漸提升,這也直接打擊著廣州標致的銷量和口碑。1991年,廣州標致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占有率已達16%,當時中方也意識到了國產化率的問題,而標致505國產化率僅有27%,中方要求將國產化率提升到70%以追趕競爭對手的步伐。急功近利導致產品質量嚴重下降,大量問題車被推向市場,這也間接將廣州標致推向深淵,要知道當時桑塔納的國產化率也“只有”50%。
三江雷諾/貴州云雀/南京菲亞特
三江雷諾(搶占商用車市場決策失敗、產品國產化率低)
三江雷諾引入國產的是雷諾在1989年至1994年推出的初代中期改款Trafic,這款車在海外擁有包括1.4L、1.6L、1.7L、2.0L和2.2L汽油發動機以及1.9L、2.1L和2.2L柴油發動機,配備4速和5速手動變速箱。國產后采用音譯名稱塔菲克。由于年代久遠且這款車知名度較低,目前已無法查閱到更多相關信息。據悉,國產塔菲克僅推出了搭載2.2L汽油發動機的車型,配備5速手動變速箱,售價24至25萬元。塔菲克最初以全進口散件組裝CKD形式投產,國產化率僅有15%,與廣州標致情況相似,居高不下的進口零部件價格是其硬傷。
三江雷諾生產的塔菲克在當時國內汽車市場上始終被視作邊緣產品,1997年銷量達到頂峰時也僅有1700多輛。1998年底,三江雷諾工廠焊裝、涂裝和總裝流水線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具備年產量15萬臺的水平,但產品的嚴重滯銷導致企業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法國人的偏執加上國產化遲遲不能推進,中方對此大為不滿,最終導致三江集團在2000年8月宣布退出三江雷諾汽車公司。苦撐了幾年之后工廠在2004年停產,三江塔菲克從此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停產前塔菲克在國內總共才賣出了4112輛。不過雷諾的這次試水并不是一敗涂地,之后雷諾一直采用進口銷售的小打小鬧路線,直到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雷諾在三江雷諾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合資組建了如今的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
貴州云雀(錯失發展好時機、外方心涼終撤資)
當時的長安鈴木主銷車型是都市貝貝,云雀WOW的動力參數明顯優于都市貝貝,但鑒于奧拓多年積累的良好口碑,加上之后推出的快樂王子采用當時鈴木Alto Works RS的運動套件,外觀深受年輕人喜愛,云雀的新車根本無法滿足消費者挑剔的眼光。缺乏新產品、宣傳力度差、日方錯誤的市場判斷以及售后網絡的不完善等諸多因素制約了貴航云雀的發展。2000年,云雀的年銷量僅有1470輛,銷售網點數量日漸萎縮,當初的投資被耗盡后,日方拉來的投資方日本丸紅株式會社率先轉讓了其持有的12%股份。2001年初,富士重工派駐貴航云雀的銷售部長宣布離任,這也標志著這家車企走向了終結。2004年2月,浙江金華青年集團正式入主貴航云雀。
南京菲亞特(趕上家轎市場井噴期,但從頭到尾指望派力奧)
眾泰E200新車標配有遙控鑰匙、一鍵啟動、電動座椅、電子手剎、電動車窗、自動恒溫空調、定速巡航系統、EPB駐車制動器、坡道輔助系統、制動防抱死ABS、制動力分配EBD、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C等眾多配置,更是支持快充45分鐘可充
對國人來說,最先熟悉意大利汽車品牌菲亞特是從126p開始的,這款俗稱“大頭鞋”的雙門小車曾在國內紅極一時,成為不少當時先富裕起來的家庭的第一輛私家車。之后菲亞特小型車烏諾(Uno)同樣以進口的方式被引入中國市場,此后菲亞特就逐漸淡出中國消費者的視線了,直到這個意大利汽車品牌實現國產……得益于此前意大利商用車品牌依維柯落戶南京并取得成功,南京躍進汽車集團與意大利菲亞特于1999年4月合資成立了南京菲亞特汽車有限公司,雙方各持股50%,項目總投資達30億元,具有紀念意義的是,這一年正值菲亞特品牌創立100周年。
南京菲亞特的創立恰逢國內家用車市場蓬勃之時,菲亞特將其全球車型Palio引入國產。2002年3月,南京菲亞特首款產品派力奧正式上市,由于當時國內小型家用車車型相對匱乏,派力奧一經推出便成為當時國內主流小型家用車。要知道當時派力奧的競爭對手大眾POLO價格較高,售價相對低廉的派力奧迅速占領了市場,而與其售價相近的羚羊和千里馬雖然結構屬于國人更能接受的三廂車,但派力奧以其新穎的造型和更為時尚的內飾設計深受消費者青睞。
國產派力奧搭載1.3升和1.5升直列四缸發動機,最大功率分別為60馬力和85馬力。針對當時國人“三廂車才叫車”的購車理念,南京菲亞特在2002年9月引入國產了海外市場2001年推出的Siena轎車,這款被命名為西耶那的車型采用與派力奧完全相同的1.3L和1.5L四缸發動機。截至2002年底,南京菲亞特銷量已達2萬多輛,當時的菲亞特中國首席代表信心十足,稱公司2004年將達到8萬輛的銷量。
2003年1月,南京菲亞特推出了配備4速Speedgear手自一體變速箱的派力奧和西耶那,售價分別為12.59萬元和13.89萬元,這在大多數人更愿意接受價格相對低廉的手動擋家用轎車的年代,可謂十分大膽的嘗試。與最初派力奧上市后熱銷的場面不同,西耶那不太協調的車尾設計令很多消費者不買賬,大家更認可兩廂派力奧的造型設計。為了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菲亞特在同年6月推出了基于派力奧打造的旅行版車型派力奧周末風,售價8.68萬至11.68萬的周末風主要競爭對手鎖定為當時的別克賽歐SRV。
2003年上半年,國內10萬元左右經濟型家用轎車市場銷量排行中,前三名被賽歐、POLO和千里馬占據。盡管在短時間內不斷推出新車型,但在2003年中國家用車市場井噴的絕好時機,南京菲亞特全年銷量也“僅有”4萬多輛。雖然相比2002年銷量已經翻番并達到其歷史最高點,但也未完成南京菲亞特預估的銷售目標。達到銷量頂峰后,南京菲亞特在2004年的銷量明顯下滑到2萬輛。此時的競爭對手們陸續推出新產品,但南京菲亞特依然在原先車型基礎上推出新型號而非新車型或換代車型,在消費者眼里,這家車企所有的產品都是“派力奧”。
派朗的推出必然不會讓南京菲亞特脫離窘境,2007年其總銷量僅有1.6萬輛,在南汽收購英國MG和羅孚剩余資產后,已無更多精力和財力去挽救南京菲亞特,加上南汽在2007年底被上汽收購,南京菲亞特這個燙手山芋上汽并不愿接手。最終菲亞特宣布與南汽正式“分手”,菲亞特同意以1歐元的象征性價格將其持有的南京菲亞特股權和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轉讓給南汽,而南汽則要承擔全部債務……成立不足十年的南京菲亞特走到了盡頭。有趣的是,南汽將原先自家生產的派力奧和西耶那的車型技術轉讓給了眾泰,后者在兩款車基礎上推出了眾泰Z200和Z200HB,2011年還在賣“派力奧”和“西耶那”,其銷量只能用極其慘烈來形容了。
海南馬自達/昌河鈴木
海南馬自達(艱難發展終被外方拋棄)
上世紀80年代末,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設立后,當地政府希望在這片新興熱土上發展自己的汽車工業,有著汽車零部件生產經驗的海南汽車沖壓件廠獲得政府支持,從當時局勢動蕩的菲律賓低價購入福特的整車生產線,但得不到美國福特支持的海南廠始終沒有車型可以生產。當時的日本經濟大幅度衰退,為了尋求新的利潤點,海南汽車制造廠與馬自達一拍即合,雙方決定在海南合資生產馬自達車型。1990年10月,海南汽車沖壓件廠第一輛馬自達929旅行車試制成功。
1991年,海南沖壓件廠開始以小批量進口散件組裝馬自達929旅行車(即HMC6470),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持和相關生產經驗,導致這款車的裝配工藝與海外車型有著極大的差距。同年8月,海南汽車沖壓件廠、日本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和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三方草簽合同,日方共占25%股份。1992年2月,海南汽車制造廠與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合資成立了海南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HMC6470旅行車正式投放市場。合資之初,中方提出國產化需求,但由于并未進行科學嚴謹的國產化工作,雖然HMC6470國產化率已高達70%,但投放市場后很快就顯現出普遍的質量問題。由于1991年和1992年海南沖壓件廠為上海大眾配套生產206萬個沖壓件,實現1200萬元盈利,這才緩解了當時海南馬自達的生存危機。
馬自達于1991年推出的旗艦車型第五代馬自達929曾在國內風靡一時,該車以進口的方式被引入國內,其無框車門和修長的整體造型令人過目不忘。然而不為人知的是,海南汽車制造廠曾小批量進口馬自達929的散件進行組裝生產,與馬自達929采用同樣方式組裝生產的還有同時期的馬自達626轎車,但當時海南產626和929的產量極低,加之車身并未貼有海南馬自達的標識,使得這兩款車曾被部分經銷商充當進口車進行銷售。
1994年,海南馬自達推出基于第六代馬自達323打造的海南馬自達323(HMC6430),這款車搭載1.3L四缸化油器發動機,最大功率73馬力。相比最初投放市場的HMC6470旅行車來說,海南馬自達323的裝配工藝和整車品質有了質的飛躍。盡管合資公司已成立,但海南汽車制造廠并未獲得國家頒發的汽車生產許可證,其生產的汽車只能在海南省內通行,即便當時全國各地能見到不少海南產的馬自達車型,但這點銷量對于一家車企可謂杯水車薪。海南馬自達1997年瀕臨破產,為了取得汽車生產資質,海南省政府同意掛靠一家國有大型車企名下。1997年11月,一汽集團與海南省政府正式簽訂協議,雙方以國有資產無償劃撥的方式實現資產重組。
1998年1月,海南馬自達正式加入一汽集團,一汽海南汽車有限公司掛牌營運,該公司生產的車型終于可以被推向全國市場銷售了。然而歸屬一汽集團名下的海南馬自達并未獲得一汽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支持,僅僅是獲得了生產轎車的資質。1999年3月,海南汽車生產的HMC6470旅行車獲準在全國進行銷售。兩個月后,海南汽車推出換裝國產豐田4Y(491)發動機的HMC6470旅行車,其國產化率已達到了85%。同年10月,海南汽車推出名為CA7160的馬自達323轎車,該車搭載一臺1.6升化油器發動機。由于90%以上的零部件需要依靠進口,海南汽車最終放棄了MPV。
普力馬的成功增添了一汽海南馬自達引入新車型的信心,2002年7月,海南馬自達將誕生于1998年的第八代馬自達323引入國產,國產馬自達323被命名為福美來。海南馬自達最初并未給福美來搭載海外車型使用的1.6升和2.0升發動機,而是選擇與普力馬相同的1.8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和兩款變速箱,如此一來使得福美來的制造成本得以有效控制。福美來推出后迅速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此后上市的別克凱越和現代伊蘭特與福美來一起被稱為中國車市的“新三樣”。
馬自達6被一汽“拿下”之后,長安汽車集團、福特汽車公司和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在2006年2月合資成立了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福美來的繼任車型馬自達3也在新公司成立不久后正式投產,海南馬自達再次遇到了沒有新車型可引入的尷尬境地,與兩款新車型擦身而過之后,無奈海南馬自達只能以普力馬和福美來繼續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內市場苦苦支撐。正是在這樣尷尬的處境下,海南汽車從合資轉向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海馬汽車在此期間成立。雖然之后推出的多款車型仍基于原先馬自達車型打造,但“海南馬自達”標識再也沒有出現在這些車型上。
昌河鈴木(開局順利但未能保持優勢、車型遲遲不換代被市場遺忘)
昌河鈴木終于在2001年將Wagon R+實現國產了,這款名為北斗星的鈴木小車最初搭載1.0L發動機,2004年推出了69馬力的1.2L發動機,最大扭矩95N·m,配備5速手動變速箱。低廉的售價和寬敞的車內空間,受到工薪階層消費者和部分個體商戶的追捧。到了2005年,昌河鈴木為北斗星換裝了一臺最大功率95馬力的1.4L發動機。幾年下來,昌河鈴木僅對北斗星作出一些細微的配置調整,外觀始終是當初的老樣子,盡管海外市場已經在2000年推出了Wagon R+的換代車型,但昌河鈴木始終沒考慮這件事,北斗星就這么一直不斷“升級”的賣下去了。
為了提升產品競爭力,昌河鈴木升級了利亞納的動力系統,1.6L VVT發動機最大功率提升至109馬力。原先的昌河汽車以生產微面著稱,昌河鈴木在2007年5月推出了配置較高的浪迪。這款車搭載95馬力1.4L四缸發動機,除了標配的5速手動變速箱外,昌河鈴木竟然還推出了4速自動變速箱的浪迪,這在當時國內微面市場上絕對稱得上是極為大膽的決策。除此之外,昌河鈴木竟然還推出了采用全時四驅系統的浪迪。盡管浪迪在微面市場上極具產品競爭力,但商用為主的微面配置過盛導致浪迪銷量并不理想,苦撐幾年后最終退市。
2009年底,昌河鈴木被規劃到長安汽車集團旗下,本來就處在市場邊緣的昌河鈴木從2011年逐漸開始不再使用鈴木車標,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昌河鈴木“三環”車標。2011年11月,昌河鈴木引進國產了最后一款鈴木車型,基于鈴木在海外市場2008年推出的鈴木Splash打造而來的派喜正式與消費者見面。海外市場的鈴木Splash搭載代號K10B和K12B的1.0L三缸和1.2L四缸汽油發動機,以及一臺1.3L四缸柴油發動機,而國產派喜則采用代號K14B-C和K14B-G(帶有VVT技術)的99馬力和101馬力1.4L四缸發動機。
眾泰電動汽車e200的續航是220公里。以下是相關內容介紹:1、電池配置:該車是眾泰新能源推出的一款A00級純電動汽車其采用的是三元鋰電池這種電池的能量密度比較高重量比較輕。2、汽車配置:眾泰E200是一款單電機車型電動機最大。
結語:
回望這些退出中國的車企,很多車企都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順風順水的發展了幾年之后情況便急轉直下。這其中更多的是因為過度自信,不管是對自家產品還是對市場。然而國內的汽車市場競爭一向是殘酷的,一旦有吃老本的想法,注定就會被消費者拋棄,回看這些退出中國的車企,大多因為如此。如今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想要在市場站穩腳跟必須拿出過硬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否則“離開”是遲早的事。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