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份長城汽車銷量,長城汽車2017上半年年銷量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
魏牌急了。
一連幾天,魏牌CEO李瑞峰都在微博上懟華為。
他說:“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是行業共識,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詞”,并配圖“我想不通”。
言外之意,長城的檸檬DHT混動技術要比華為的增程技術強。
“余大嘴”沒回應,但李瑞峰不管這些,他甚至在微博上發起了“增程式混動是否落后”的投票,終于把自己送上了微博熱搜。
不過李瑞峰一邊“碰瓷”華為,一邊喜提了一輛問界M5。
在真金白銀的銷量面前,李瑞峰再不服,也想為自家銷量不振的魏牌電動車找下“病根”。
懟的很有道理
但是車主不在乎
那么,李瑞峰懟的有沒有道理?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增程的確實趕不上插混的。
混動技術分為串聯、并聯、混聯。增程采用的是技術復雜度最低的串聯路線,在該技術路線下,發動機并不驅動車輪,而是先給發電機發電,發電機再給動力電池充電,最后還是由電動機驅動汽車。
圖源:遠川研究所
這就相當于,讓一臺電動車背著一臺汽油“充電寶”,邊燒油邊充電。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化石能源要經過多次轉化才能向電車輸出動力,同時也因為整個過程只有一條動力傳輸系統,配備的發動機不能直接工作,因此增程式電動車既不能做到性能最強,也難說油耗最低。
而插電混動技術采用的是并聯或者復雜度更高的混聯技術,在該技術路線下,發動機不僅可以直接驅動車輪轉動,同時還能用多余的扭矩給發電機充電,這就大大降低了中間過程中能源的損耗,同時也因為發動機可以驅車行駛,也提高了插電混動電車的性能。
雖然背著充電寶上路的增程式電動車看起來有些笨重,但類似的事歷史上也曾發生過,距今也不過七八十年。
那會兒,新中國剛成立,外資加油站紛紛退出,全國大陸地區的加油站驟減至70家左右。中國那時候還沒有油田,西方國家又聯手抵制,買不到油的公共汽車,就只好頂著煤氣包在大馬路上跑。
圖源:貍貓實驗室
是不是跟現在揣著發動機當充電寶用的增程車情況很像?!
回到現在,對當下的用戶來說,不管增程還是插電混動,在他們看來都是可以在汽車電量不足的時候去加油,解決電車的里程焦慮。至于加的油是用來給車充電,還是直接燒油驅車,他們對此無感、也不關注,反正只要車能跑起來就好。
但無論插電混動還是增程車,兩者都是當下從燃油車向純電動車過渡階段的產物,畢竟現在純電車的續航能力還跑不了長途,當電動車沒電的時候,遍布全國的加油站好找,但是還在布局布點階段的電動車可不好找。
首先2017年年銷量突破124.7萬輛,創造了國產品牌銷量的新紀錄,其中SUV和轎車并駕齊驅發展均衡,博越、帝豪、遠景等系列產品,紛紛銷量過萬,贏得了市場的好口碑。長城汽車,在過去的2017年總銷量達到了107萬輛,相比
不過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發展,電動車主的焦慮將得到大幅緩解。比如寧德時代即將在2023年量產的麒麟電池,在快充條件下10分鐘就能充滿80%,續航超過1000公里,絲毫不弱于燃油車——到時候還要什么燒油的電動車,電價可比油價便宜多了。
魏牌的焦慮
那在車界深耕多年的李瑞峰會不知道這些?之所以“碰瓷”華為,恐怕還是出于魏牌“知名度不高,銷量上不去”的焦慮。
2016年廣州車展前夕,冠以長城汽車創始人姓氏的WEY品牌發布,定位中國豪華SUV開創者,直接將靶子對準奔馳、寶馬級別的燃油車。
長城汽車2017上半年年銷量,2017年,WEY推出的VV7、VV5接連量產下線,后來發布了VV6。憑借前兩大爆款系類車型,WEY一舉打破了合資品牌在15-20萬SUV市場的壟斷。
應該說,WEY曾經擁有過的風光,也象征著國產品牌沖擊高端汽車的階段性勝利。
但好景不長,隨著紅旗等國產品牌的加入,國產高端車型的混戰讓WEY的VV系列車型價格持續下探,幾乎與長城的主力品牌哈弗相當,WEY的定位愈發模糊。
2018年8月,長城汽車銷量為64096輛。長城汽車是自有品牌的代表。經過長期發展,長城汽車不斷完善。有很多不同的車型,可以讓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有更靈活的選擇。長城汽車成立于1984年,總部位于河北保定。長城汽車不僅涉足皮卡。
近些年新能源汽車勢如破竹的發展,則給了WEY致命的一擊。
2017-2021年,魏牌汽車的銷量分別為8.6萬臺、13.9萬臺、10萬臺、7.85萬臺,以及5.83萬臺。WEY品牌高開低走,到2021年已經成為長城汽車內部銷量墊底的品牌,占比僅有5%。
魏建軍沒有想到,自己傾注心血打造的WEY,卻走到了命懸一線的時候,WEY的轉型迫在眉睫。2019年末魏建軍宣布出任WEY的董事長,2020年中則派出得力干將李瑞峰出任WEY的CEO。
2021年中,WEY宣布轉型,品牌更名為魏牌,發力新能源汽車。在轉型的過程中,魏牌幾乎是以決絕的力量去推倒重建,徹底拋棄了VV系列車型,先后推出了以咖啡命名的三款車,拿鐵、瑪奇朵,摩卡。
新能源時代的魏牌,局面依舊沒有打開。
今年前5個月,魏牌在長城汽車中的銷量依舊墊底,其中4月份、5月份的銷量則跌落至兩三千臺。
要知道被寄予厚望的摩卡DHT-PHEV正是在今年3月份上市的,其30萬元的售價再次豎起了魏牌高端的大旗,但令人遺憾的是,魏牌的銷量卻沒有獲得提振——魏牌想借摩卡打入BBA和造車新勢力腹部的愿望也撲了個空。
被寄予厚望的魏牌摩卡
李瑞峰在微博上接連向華為“開炮”,無非就是想借爭議做一波營銷。
總而言之,魏牌再也不想老老實實做“嘴笨”的好人,輸給技術上不如自己的造車“新勢力”。
不過這樣的營銷賺得了一時的流量,要真正能說服用戶掏錢,還得靠產品。
得益于5、6月份銷量的同比大漲,今年對于豐田汽車而言影響并不算大,累計銷量達75.3萬輛,同比只下降2.2%。其中一汽豐田今年1-6月銷量近35.1萬臺,市場份額提升0.7個百分點到4.6%。繼2017年底推出第一款TNGA架構下的車。
在市場上,問界M5大賣靠的是華為智能系統的加持,理想大賣靠的是奶爸車的概念,比亞迪大賣靠的是極致的性價比,特斯拉大賣靠的是領先的智造技術,在新能源領域遲到好幾年的魏牌有什么?
上任兩年,李瑞峰的壓力很大。魏牌畢竟賭上了董事長姓氏,魏建軍曾親口說過“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失意的長城
魏牌的失意,也是長城的困局。
倒是長城在去年推出的新品牌沙龍,可以期待一下。不過該品牌定位豪華智能汽車領域,其推出的首個車型機甲龍售價高達40多萬元。
如此高的定價,用戶是否愿意買單,也要打上一個問號。而且沙龍品牌的推出,也意味著魏牌在接下來探索高端新能源領域有所限制。
說起來,過去三十年,在燃油汽車時代,長城也曾風光無限。
1996年長城首款皮卡車迪爾正式下線,6萬元左右的定價,讓迪爾成為碾壓其他品牌的存在。1998年,迪爾拿下全國皮卡銷量冠軍,也揭開了長城主導皮卡市場22年的序幕。
2016年12月,長城汽車銷售150548輛,同比增長57.26%;全年累計銷售1074471輛,同比增長26.01%,超額完成既定95萬輛年度目標。皮卡全年銷量105621輛,同比增長6.19%;轎車銷售30831輛,同比增長-43.09%。主銷車型:哈弗H6銷售580683輛,同比增長55.58。
后來長城搞SUV,憑借推出的哈弗系列,長城汽車在SUV市場逆襲成為絕對霸主的地位,其中哈弗H6也連續幾十個月穩居中國SUV銷量第一,單車月銷量最高超過8萬輛,逐漸坐實了“國民神車”的位置。
而SUV車型的哈弗系列,撐起了長城汽車銷量七成左右的江山。
可以說,皮卡成就了長城的偉大,SUV見證了長城的輝煌。
2016年的股東大會上,魏建軍表示,電動汽車能否節能減排還有待時間驗證,再加上當時行業騙補問題嚴重,因此他認為當時還不是上電動汽車項目的好時候。當時魏建軍定調稱,“長城只做新能源行業的追隨者。”
第五名:吉利控股銷量:28.47萬 作為銷量最高的民營車企,也是唯一沒有商用車業務的車企值得點贊。第六名:長城汽車銷量:25.42萬 雖然長城有皮卡但銷量依然沒干過吉利 第七名:安徽江淮銷量:15.55萬 雖然江淮的名氣。
那時候,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確沒有太大聲量,市場上找不到幾輛好車,但僅僅過了幾年時間,新能源汽車的形勢就發生了巨大變化,造車新勢力來勢洶洶,比亞迪成功轉身,再加上合資車、國產車在燃油車存量時代的拼命內卷,長城的發展逐漸失速。
2021年長城汽車的銷量仍然保持了15.2%的增速,但是國民神車哈弗H6的銷量卻有所下滑。2022年上半年,長城汽車的銷量僅為51.9萬臺,同比下降16.12%,跌出了全國自主品牌前三。
二級市場也早就有了反應,從去年開始,長城的股價整體上就處于下行趨勢。
在長城成立三十周年的時候,魏建軍在3分多鐘的微電影中,一臉嚴肅地發問,長城能活過明年嗎? 如今聽起來并非危言聳聽,對于長城來說,趕不上新能源這趟車,結局恐怕不容樂觀。
1. 鋰貓實驗室《增程式汽車,還能活多久?》
2. 遠川研究所《長城手撕余承東,增程的罪,插混的淚》
3. 虎嗅《中國造豪華車,不能光靠嘴炮》
4. 牲產隊《為什么長城魏牌CEO“想不通了”?》
5. 快車報《銷量暴跌、轉型困難,魏牌的高端之夢就此止步了?》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