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 汽車知識網 > 汽車問答

    發明汽車的人是誰,卡爾本茨發明汽車的故事

    德國是現代汽車的發祥地,也是汽車生產歷史最悠久的國家。自從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至今,德國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了130多年的發展歷程。

    作為德國第一大支柱產業,德國汽車業素有“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之稱,其為德國經濟創造了難以想象的價值,其中僅就業崗位就接近百萬個。

    回顧百年歷史,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經歷了從誕生到快速成長、從陷入低谷到觸底反彈等多個階段,且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與德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說,從一定意義上講,讀懂了德國汽車業,就讀懂了德國一半的制造業。

    “童年”

    19世紀70年代,西方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風起云涌。德國人抓住了機遇,在短短30年時間里走完了英國人用100多年才走完的工業化道路,迅速躋身世界工業化強國之列。

    這一時期,歐洲許多人都在悄悄研發“汽車”。不過,大家考慮的基本都是怎樣將動力裝置安裝在現成的馬車上,其中就包括卡爾·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

    1901年,全德國只有12家汽車廠,職工1773人,年產汽車884輛;而到了1908年,德國的汽車廠已達到53家,職工12400人,年產汽車5547輛。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汽車工業已基本形成了獨立的工業部門,汽車制造工人超過5萬人,汽車年產量達2萬輛,僅次于美國。

    為什么德國能在19世紀70年代后,迅速從一個落后的封建國家發展起來,并超越英法躍居歐洲第一工業強國呢?有四個因素應該是比較重要的:

    第一,當時的普魯士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終于在1871年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創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和統一的經濟環境,極大促進了德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和農業的發展。

    第二,德國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不僅從法國掠奪了50億金法郎的戰爭賠款,還吞并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這些都為德國工業革命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發明汽車的人是誰

    第三,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初期的歷程相近,德國這一時期的發展也帶有濃重的“血腥味”,對廣大人民的剝削和壓榨相當嚴重。

    第四,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德國生產力突飛猛進,德國科學技術的突破不但改變了德國自身,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

    德國汽車工業的“童年”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這也是其誕生過程如此順利的原因所在。

    “青年”

    從1911年到1940年,德國汽車工業進入穩步發展階段。在這30年的時間里,新技術的出現及完善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一戰爆發前的歐洲,基本還處于蒸汽機統領的時代。所以,當時的人曾經把一戰稱為“蒸汽機的較量”,至于“內燃機的較量”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事了。

    盡管一戰給德國汽車工業發展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但戰爭結束后,德國人僅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就恢復了元氣,經濟繁榮程度甚至大大超過一戰前。其中,1923年到1929年這7年時間,被稱為德國汽車工業“黃金般的二十年代”。在這段時間內,德國不僅汽車工業發展迅猛,相關技術也快速成熟。

    1933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魏瑪共和國時期就已規劃好的高速公路建設和“國民轎車”生產計劃被提上了“國家日程表”。這對于剛剛經歷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性經濟大蕭條的德國來說,意義重大。畢竟,汽車業的前景實在太誘人了,迅速發展起來的高速公路網也給剛剛“成年”的德國汽車業添了一把火。

    同年晚些時候,彼時已在汽車設計領域享有盛名的費迪南德·波爾舍應邀來到柏林,商討“國民轎車”研發事宜。這次會面后,波爾舍得到了政府的充分信任,并接受了設計全新民用轎車的任務。

    1936年,全新的廠房建好了,隨時可以投產新車。這個地方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沃爾夫斯堡,也是大眾汽車集團總部所在地。

    世界界多數人認為汽車發明者是德國人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他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式三輪汽車,經過反復試驗,1886年1月29日,卡爾·本茨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獲得了“汽車制造專利權”。這一天被大多數人。

    1937年5月份,大眾汽車公司組建成立。3個月后,波爾舍主導研發的第一輛大眾轎車面世,這便是大家熟知的大眾“甲殼蟲”轎車。這款轎車經過5萬公里的嚴酷測試,性能依然可靠。遺憾的是,首批生產的200多輛“甲殼蟲”沒能投入市場,而是被交付給德軍,成了戰備工具。

    世界公認的汽車發明者是德國人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國著名的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

    到二戰爆發前,德國汽車工業已具有相當的基礎,戴姆勒—奔馳、奧迪、大眾等汽車公司均已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為德國汽車業成長為世界“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奠定了基礎。

    1941年到1960年是德國汽車工業迅速發展的階段。在這段時間里,越發成熟的德國汽車工業一次又一次站在事關生死的十字路口,摔倒復又爬起,雖然磕磕絆絆、跌跌撞撞,但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

    二戰爆發后,德國所有車企均被要求“一律轉為軍用生產,一切要為軍事服務”。當巨大的戰爭機器開啟后,德國所有汽車巨頭都沒了方向,只能被戰爭裹挾,能造整車的造整車,能造發動機的造發動機。

    汽車發明者:德國人卡爾·佛里特立奇·本茨。第一輛汽車并不是四個輪子的,是三個輪子的汽車,和現在的三輪車一樣,前輪比較小,兩個后輪非常大。該車裝有臥置單缸二沖程汽油發動機,785cc容積,0.89匹馬力,每小時行走1。

    彼時,奔馳轎車除了被征用為軍官座車,還轉型生產卡車,奔馳發動機更是應用在了如BF-109戰斗機上;奧迪制造的霍希發動機被普遍應用于偵察車、軍用卡車上;寶馬被迫中斷了剛剛開始開拓的房車市場,全力為德軍生產R71和R75等重型摩托車;大眾在“甲殼蟲”的底盤上,開發出多款越野車、偵察車、水陸兩棲車等軍用車輛;自詡高端設計者的邁巴赫也沒閑著,三號、四號、豹式、虎式和虎王等至今人們仍耳熟能詳的德國坦克,幾乎都裝備了邁巴赫研發的發動機。

    第一輛汽車是卡爾·本茨發明的。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Friedrich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國著名的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汽車鼻祖”。天才出世。

    到二戰結束時,大部分德國汽車工廠都遭受重創,哀鴻遍野。

    德國能夠再一次超越英法,成為歐洲第一的經濟強國,與汽車工業的強勁反彈密不可分。依靠“腦海”中的知識,德國汽車工業從一片殘垣斷壁中神奇地再次崛起。1950年,聯邦德國汽車產量達到30萬輛。德國國內市場上汽車產品快速普及,汽車出口量不斷增加,國際競爭力穩步提高,德國汽車工業重回飛速發展軌道。

    到1960年,德國汽車年產量已達200萬輛,10年內增長了5.7倍,年均增長率達21%。德國也由此成為歐洲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出口國。

    發明汽車的人是誰

    “中年”

    從1961年至今這60多年,德國汽車業在高科技加持之下,產量、質量雙提升,從德國走向了全世界,成就了德國制造業的榮耀,也伴隨著陣痛走上了轉型之路。

    汽車是卡爾·佛里特立奇·奔馳發明的。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奔馳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輛裝有0.85馬力汽油機的三輪車,這一輛裝有內燃動力機的汽車被認為才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輛汽車。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1844年11月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聯邦德國的汽車工業繼續以較高速度成長,汽車廠商也在激烈的競爭中經歷了一輪又一輪洗牌,由100多家減少至10多家。不過,廠家數量大幅減少,其汽車總產量卻不斷提高。而且,許多現代科技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工業。

    然而,就在一切欣欣向榮之時,波折再次不請自來。

    1971年,德國汽車年產量已達到400萬輛。此時,德國家庭已基本普及了汽車,國內市場陷入飽和;外需見頂,出口止步不前。疊加兩次石油危機的影響,德國汽車業開始呈現出低速增長的態勢。

    數據顯示,整個20世紀70年代,德國汽車產量一直徘徊在300萬輛至400萬輛之間;到20世紀80年代,也只是在400萬輛至500萬輛之間波動。德國汽車業陷入了“中年危機”。

    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全球汽車業掀起了一股兼并浪潮。這一時期,德國汽車業發生了多個引人關注的重大重組及聯合兼并事件,包括1998年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與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正式合并,1997年大眾公司收購賓利公司,1998年寶馬公司收購勞斯萊斯公司等。

    進入21世紀,由于受到歐元疲軟的影響,德國汽車業在經歷了2010年、2011年的輝煌之后,又一次面臨全球銷量下滑。

    世界公認的汽車發明者是德國人卡爾·佛里特立奇·奔馳。他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式三輪汽車,并于1886年1月29日獲得世界第一項汽車發明專利,這一天被大多數人稱為現代汽車誕生日,奔馳也被后人譽為“汽車之父”。

    為解決這一問題,德國汽車業將目光轉向了包括中國、巴西等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統計顯示,當時德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只有10%依然堅持在德國進行新的投資,有超過26%的企業在東歐國家開設新廠。目前,德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已在全球設立了1400多家獨資或合資企業。

    根據德國汽車研究中心的最新數據,2021年德國汽車年產量僅有285萬輛,與2017年相比下降了50%,這是自石油危機以來德國汽車產量的最低谷。

    隨著發展速度放緩,德國汽車業內部多年積累的問題也開始顯現出來。在新能源轉型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雙重壓力下,有些制造商甚至還沒有完全從“尾氣門”丑聞的陰影中走出來,就不得不著手布局新能源汽車。這種狼狽被疫情放大,并迅速傳導至供應商,讓已經掙扎在轉型痛苦中的企業雪上加霜。

    歷史的車輪從不會因任何人停下。如今,汽車業轉型大潮已呈不可阻擋之勢,要么順勢而為、勇立潮頭,要么螳臂當車、被巨浪吞沒。在關乎命運的十字路口上,德國汽車業需要的是更加深刻的變革。讓“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重新閃耀、繼續閃耀,德國曾經不止一次做到過,希望這次也是一樣。 (陳希蒙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QQ: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老婆的视频完整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