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未來發展趨勢,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財聯社12月17日訊,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近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受邀參加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舉辦的第三屆跨越石油時代國際研討會,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趨勢與政策展望》主題報告。在報告中,張永偉重點梳理了未來三到五年中,值得新能源汽車行業關注的10個重要發展趨勢,并在基礎上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未來3-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10個重點趨勢
1、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已進入不可逆的快車道
未來10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1、無人駕駛:很多人都熟悉無人駕駛技術。雖然國內無人駕駛技術不是很成熟,但也在努力。無人駕駛汽車出現后,駕駛員可以更加放松,駕駛安全性增加。雖然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出現,但。
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超過10%,即汽車增量當中電動化的比例超過10%,到2025年預計會突破 30%。美國、歐洲等國家的滲透率也在增長,特別是北歐,挪威電動汽車的新車銷售占比已接近100%。當然,各國電動化的技術路線不?樣。中國以純電為主,歐洲以插電為主,日本則以弱混為主等。
2、中國仍將在較長時間內處于領跑地位
基于百人會研究預測,2022年中國電動汽車的年銷量將突破500萬輛,2025年將達到至少700萬輛,樂觀估計900-1000萬輛。從100萬輛到1000萬輛,也就幾年時間,這個發展速度創造了全球新能源行業“之最”。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增速以及所帶動的產業規模,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以動力電池為例,到2025年,中國電池裝機量將達到600GWh,全球規模最大。
3、中小城市與農村將成為新能源汽車新的市場增長點
4、中國電動汽車真正進入市場化競爭階段
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明顯提升 2021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954.3萬輛,同比增長23.1%;市場份額為44.4%,較2020年上升了6.0個百分點。前七企業銷量均有所上升 2021年在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前十五名企業集團中,上汽集團排名第。
2021年是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分水嶺。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2022年財政補貼將全部退出,所有車企將處于同一政策起跑線,車企的競爭勢必會更加激烈。補貼退出后,新上市的車型也會扎堆出現,特別是外資品牌。2022-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大量新車型、新品牌扎堆涌現的階段。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將會大步前進,有望取代燃油汽車。一、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3.69萬輛,同比增長140.7%;出口額11.02億美元,同比增長271.6%;純電動汽車出口2.
與過去十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特點不同,市場競爭將進入真正的大浪淘沙的階段。過去靠補貼成長起來、缺乏競爭力的產能和品牌,在這個階段會面臨極大挑戰,?些產能會加速退出,?些品牌會銷聲匿跡。
5、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正式合二為一
過去十年,汽車產業變革的主題是電動化。下?階段,變革的主題將是基于電動化的智能化。電動化的普及要靠智能化來拉動,單純的電動汽車不會成為市場賣點,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車才是市場競爭的焦點。反過來看,只有電動汽車才能更完整的嵌入智能化技術,智能化技術的最佳載體是電動化的平臺。因此,電動化基礎之上會加速產生智能化,“兩化”在汽車上會正式合體。
6、能源革命和汽車革命實現實質性協同
隨著“雙碳”的實施,能源側變革會讓電動汽車實現綠色化,使用上真正的可再生能源。同時,新能源汽車可以通過接入電網實現車網互動。風電、光伏、儲能、電動汽車加智能電網這一理想模型會提前實現。未來3-5年,技術和政策會進一步支撐電動汽車的綠色化,從小范圍試點慢慢走向規模化發展的軌道,能源革命和汽車革命將真正實現實質性的協同。
7、供應鏈成為汽車企業的發展瓶頸和重要競爭力
低碳化是汽車供應鏈面臨的第一個巨大挑戰。全球碳中和愿景下,幾乎所有的整車企業、零部件產業都高度關注和依賴供應鏈的變革,供應鏈如何實現綠色化、低碳化或者凈零排放是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大型汽車企業碳中和的時間表在2035年或 2040年前,距今只有10-20年,屆時將實現產業全鏈條的凈零排放。這意味著,不僅是整車制造環節,從上游零部件的生產制造到物流運輸都要實現凈零排放。
智能化是汽車供應鏈面臨的第二個挑戰,特別是芯片。2021年,全球汽車產業因芯片供應短缺減產規模約1000萬輛,中國平均減產20%。
未來汽車技術發展的趨勢:1、告別黃金時代,高增速及高利潤率難再現 過去三十年復合平均增長率高達兩位數,使得各國廠商能夠在中國市場獲得遠高于國際市場的利潤率。現如今,這樣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市場呈現低速增長,甚。
8、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節奏會明顯加快,汽車產品全棧式電動化大幕拉開
市場的爆發會激發新一輪汽車技術創新浪潮。過去,困擾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主要問題是成本。2022年補貼退出后,技術將成為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競爭的核心因素。技術的進步使新能源汽車已基本具備與同級燃油車競爭的經濟優勢,真正迎來行業期待的拐點。
由于經濟性優勢,高端品牌電動化的發展速度非常快,蔚來汽車已經進入同價位寶馬、奔馳的市場。在A0級市場,尤其是5萬元以下的電動汽車市場,其性價比也超過了燃油車。得益于技術,特別是電池技術的進步,“最便宜的車”和“最貴的車”這兩端電動化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未來幾年,行業競爭的重點將會集中在20萬左右的“中間”市場,并逐漸形成新的優勢。
9、電動化帶動商業模式快速創新
汽車電動化進入真正的市場化階段之后,將帶動大量商業模式快速創新。例如光儲充一體化模式、換電模式、電池銀行模式等。
10、基礎設施配套逐步補齊并衍生三網融合新業態
燃油車時代的基礎設施只有加油站、加氣站,由于汽車電動化的發展,未來能源基礎設施會發生重大變化。充電、換電、快充、慢充、電池的移動補電、加氫等等,將會構成融合的基礎設施。這將未來電動化發展的重大亮點,也是行業投資的熱點。
二、未來產業發展的六點建議
1、補貼退坡要有穩定性和可預期性。在汽車電動化高速發展的階段,政策應該保持適當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2022年補貼退坡是必須的,但最好不要有高頻度的調整。到年底退出而不是年中提前退出,是多方共同的預期。
2、補貼退坡后可以由雙積分來支撐。雙積分是補貼退坡后助推汽車電動化最重要的政策。繼續優化雙積分政策對行業影響巨大,2022年優化的重點是進一步提高比例,并允許積分交易。同時要擴大范圍,在乘用車以外,貨車和商用車也可以納入。
3、把汽車納入碳交易。讓碳政策對汽車行業實現約束,也能激勵汽車實現可再生綠色化。
4、在使用端給予支持。購車補貼退出后,可以在用車方面給予支持。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充換電領域,給建設者和使用者補貼補助,讓使用成本更低。
5、制定非貨幣化的政策。包括在部分城市給予新能源汽車不限購、不限行、實行專用車道、優先停車等些非貨幣化政策支持。
6、鼓勵支持先行城市和企業。包括鼓勵先行省份城市全面推動電動化,鼓勵先行企業率先實現零碳,鼓勵先行工廠實現凈排放或零碳供應鏈。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