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 汽車知識網 > 汽車問答

    汽車鋰電池,鋰電池生產工藝及設備

    第一章 全球新能源車市場展望

    國內市場趨勢——2022年自主品牌插混崛起

    汽車可以用鋰電池,但是需要裝四串磷酸鐵鋰電池。四串磷酸鐵鋰電池的性能與12v鉛酸蓄電池基本相似。車用整流器充電裝置可以正常充電。磷酸鐵鋰電池放電電流大,適用于汽車起動機的啟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壽命:普通電子產。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既擁有傳統汽車的發動機、變速器等系統,也具有純電動汽車的電池、電動機、電控等體系。相較燃油車,PHEV更環保、節能; 相較純電動車,PHEV能夠更好的解決續航里程不足的問題。

    2022年以來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插電混動車型強勢崛起,根據乘聯會數據,6月PHEV零售銷量為10.8萬輛,同比增長151%、環比增長17%;2022H1國內 PHEV銷量達到50.2萬輛,同比增長194%。PHEV的銷量占比整體呈現震蕩上行的趨勢。

    PHEV環保節能,較燃油車性能顯著

    PHEV能耗更低、環保性高,一方面在雙積分政策能夠貢獻單輛車1.6分的積分,另一方面也充分享受了新能源車國家補貼政策和購置稅減免政策。此外,PHEV 作為可燃油可電動的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家庭首次購車和換購的需求,因而對燃油車市場形成明顯的替代作用。

    汽車鋰電池

    相較傳統燃油車,其油耗更低、成本優勢更明顯。以吉利繽越為例,其燃油版車型百公里油耗為6.1升,PHEV版百公里油耗為1.2升;在僅考慮燃料成本的情況 下,PHEV車型要比燃油車型成本低77%左右。考慮購車成本和燃料成本,吉利繽越星耀售價為9.98萬元,其PHEV版售價為11.98萬元,假設整車全生命周期為20 萬公里、燃料價格為9元/L,那么燃油版總購車+燃油成本為20.96萬元,PHEV版總購車+燃油成本為14.14萬元,PHEV成本低33%。特別是在2022年燃料成本全面 上漲情況下,PHEV車型成本優勢更為明顯。

    帶電量較低,高鋰價背景下PHEV較BEV存在比較優勢

    PHEV中電池包一方面能夠在混動模式下為汽車行駛提供輔助動力,另一方面也可在純電模式下作為汽車的主要動力源。PHEV車型的動力電池包普遍容量較低, 一般在20kWh左右。

    鋰電池雖然成本比較高,但是重量相當低,充放電壽命長,所以容易維護,對汽車的后期保養也相當方便。當然,大部分純電動車基本都是鋰電池。截至2019年8月,市面上的鋰電池有兩種,分別是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1.鋰金屬電。

    鋰價上漲的背景下,帶電量較低的PHEV車型售價存在優勢。2021年以來,碳酸鋰價格持續上行,電池大幅漲價迫使整車企業紛紛上調終端售價。以比亞迪秦 Plus為例,其BEV版本2022年價格已上漲9000元、DM-i插混版價格上漲僅6000元,DM-i車型在漲價后存在一定比較優勢。若考慮到汽油價格上漲情況,2022年 假設汽油價格全年上漲2元/升、全年單車行駛距離為2萬公里、百公里油耗為3.8升,那么混動版燃料成本全年增加1520元,即燃油價格上漲+調價使得PHEV版 本車型價格上漲7520元,較BEV版存在一定比較優勢。

    自主品牌齊發力,產品力驅動需求高速增長

    早期由于海外Paice公司的專利限制以及混動方案自身的技術難度高,國內企業在插混方案上一直進展緩慢。而隨著2019年Paice專利到期后,國內企業紛紛推 出了多種混動解決方案。自主品牌車企頻頻發力,多款插電混動車型將在2022年登陸市場,插混車型產品力的不斷提升驅動需求高速增長。

    自主品牌產品兼具深度和廣度,產品矩陣日趨完善

    電動汽車是鋰電池好還是一般的電池好 建議用鋰電池會比較好。以下是兩種電池的區別:1、體積,鋰電池比蓄電池體積小得多,重量輕得多。在同一型號下,鋰電池的重量在蓄電池的十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之間;2、壽命,市場上。

    國內自主品牌車企持續完善產品矩陣,以突破更大范圍市場。比亞迪、吉利等持續推出新車型,完善產品布局;長安汽車布局深藍和阿維塔、零跑推出C01、 長城推出好貓&芭蕾貓、小鵬推出G9、廣汽發布Aion LX等,自主品牌車企在現有優勢市場基礎上逐步上探,推出中高端車型擴大覆蓋領域;而蔚來一方面依托 ES7來穩定高端市場份額,鋰電池生產工藝及設備,另一方面推出ET5實現市場下探,搶占中端市場份額。

    新車型性能不斷提升,產品力持續優化有望推動需求增長。國內自主品牌純電車型續航里程持續提升,部分車型已突破1000km;同時為解決充電痛點,高電壓 平臺也在快速推進,整車從30%充到80%電量所需時間逐步由40-60分鐘縮短至30分鐘,再到10分鐘。

    汽車鋰電池和鉛酸電池哪個好1 鋰電池更好。從壽命比較來說,鋰電池循環壽命可達800-1000次,使用壽命較長;而鉛酸電池的循環壽命在500次以下,使用壽命較短。同樣大小的電池,鋰電池具有更大的電池容量,而且鋰電池比鉛酸。

    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加速向中高端領域滲透

    國產品牌力持續提升,具有全球競爭力。2019年特斯拉Model 3車型在續航里程、最高車速、百公里加速方面,明顯領先于同期國產新車型;而到2021年伴隨 國內電動車型持續更新迭代,特斯拉新車型Model Y相較國內車型基本無明顯優勢,甚至在續航里程、百公里加速性能等參數比國內同級別車型略低。

    國內電動車企新品研發加快,發力中高端市場。2021年以來,國內電動車企業推出多款中高端車型,其中極狐αS、蔚來ES7、小鵬G9、問界M7等車型備受市場 關注。與同期的大眾ID.6 X、凱迪拉克LYRIQ銳歌相比,部分參數明顯領先,中高端市場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

    新能源車各地補貼政策提振需求

    各地方政策頻出,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2022年新能源車購置補貼依舊,但補貼額度略有下滑。2022年二季度以來,為了提振汽車經濟,各地方政府相 繼出臺了多項新能源車購置或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推動了下游需求增長。同時,國家還積極推進新一輪新能源車下鄉活動,此次共有26家車企70款車型參與 活動,比2021年增加了8家車企和18款車型。7月,商務部等17部委印發了《關于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 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延期政策,在短期地方政策激勵和中長期購置稅政策指引下,新能源車市場有望維持高速增長態勢。

    2022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展望

    2022年6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為53.2萬輛,同比+131%,環比+48%。2022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24.8萬輛,同比+123%。根據乘聯 會數據,2022年6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27.4%,較2021年底提升4.82pct;2022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24.2%。

    歐洲市場:地緣政治短暫影響歐洲新能源車供應鏈

    俄烏戰爭導致線束供應階段性緊張,影響整車生產。烏克蘭是歐洲汽車關鍵線束生產基地之一,受俄烏戰爭影響約10-15%的歐洲汽車線束供應出現問題。全球 最大車用線束商德國Leoni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工廠停工,影響大眾、寶馬、奔馳、奧迪等整車廠生產。受供應鏈短暫中斷影響,大眾2座德國工廠停產、寶馬 德國兩大工廠也停產,奔馳削減了部分德國工廠的產量,保時捷位于萊比錫的工廠也相繼停產。同時,俄羅斯具有豐富的鎳資源,受俄烏戰爭影響,國際鎳期 貨市場出現大幅度波動,4月鎳價上漲明顯進而造成三元電池原材料成本顯著增加。此外,受國內疫情影響,特斯拉上海工廠交付周期明顯延長,亦對歐洲市場 整車交付產生不利影響。

    第二章 全球動力電池需求展望

    國內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強勁

    2022年國內新能源車市場表現依舊亮眼,全年銷量有望突破618輛,同比增長約76%;其中PHEV車型貢獻更多增量,全年銷量占比有望達到21%。2022年上半年 受疫情影響,4-5月份新能源車銷量增速放緩,動力電池產業鏈排產也相應放緩;下半年隨著新車型持續發力,車端和電池端有望恢復高增長。我們預計2022 年國內動力電池需求有望達到297GWh,同比增長約73%。

    展望2025年,電動化趨勢依舊,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一方面受益強勁的需求,另一方面受益于帶電量提升而實現快速增長。我們預計2025年國內動力電池需求有 望達到697GWh,2022-2025年均復合增速為33%。

    動力電池供應關系正逐步演變

    各車企在新能源車環節頻頻發力,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對于動力電池供應提出新思路與新要求。

    海外車企:電動化推進速度相對較緩,供應鏈認證周期較長,主要供應商為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早期通過認證的電池廠,以及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關聯 企業。目前,從國內市場的采購模式多為單一電池供應商;而未來伴隨著新能源車業務的持續放量,其有望推進多元化采購的模式。

    新勢力車企:早期多選用寧德時代作為供應商,以此背書電池質量避免安全等問題。伴隨新勢力車企銷量逐步增大,其電池供應也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多元化 趨勢。目前,蔚來、理想依舊采用寧德時代作為單一電池供應商,而小鵬、零跑、哪吒等已紛紛引入中創新航、億緯鋰能、蜂巢能源、國軒高科等電池企業 作為新的供應商。

    一超多強態勢依舊,二線廠商正快速崛起

    新能源汽車使用的五種鋰電池如下:鉛酸電池:鉛酸電池作為一種成熟的技術,由于其成本低、高倍率放電,目前仍是 電動車 量產的唯一電池。鎳鎘電池和鎳氫電池:雖然其性能優于鉛酸電池,但含有重金屬,廢棄后會污染環境。鋰離子。

    2022H1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為110.1GWh,同比增長110%。其中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裝車量位列前三,分別為52.5/23.8/8.4GWh,市占率分別為 47.7/21.6/7.6%。2022H1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CR3/CR5分別為76.84%/84.71%,較2021年提升2.64/1.31pct;寧德時代份額出現一定程度下滑,而中創新航、蜂巢 能源等企業在快速崛起。

    第三章 全球鋰電材料需求展望

    電動化全球共振,正極材料出貨高速增長

    全球動力儲能電池行業持續高速增長,推高三元材料和磷酸鐵鋰正極出貨;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穩步發展,鈷酸鋰正極穩定增長。我們預計2022年全球正極材 料需求將達到150萬噸,其中H1需求約為59.3萬噸,H2需求預計為90.7萬噸;2023年全球正極材料需求有望達到207萬噸,同比增長38%;2025年全球正極材 料需求有望達到359萬噸,2022-2025年年均復合增速達到34%。

    2022Q1鋰鹽及貴金屬價格持續上行,推動各正極體系價格快速上漲。Q2以來鎳鈷價格開始回落,三元材料性價比逐步修復。展望下半年,鋰鹽價格有望維持 相對堅挺、鎳鈷價格有望實現穩步回落,在此背景下三元材料出貨量有望實現較快速增長,而磷酸鐵鋰受益于儲能和中低端電動車市場快速發展需求也將保 持可觀增速。而在全球通貨膨脹影響下,消費電子需求增長顯著放緩,鈷酸鋰需求或將維持低增長態勢。

    磷酸鐵鋰行業產能大幅擴張,磷酸錳鐵鋰初露崢嶸

    頭部企業產能高速擴張,短期供需緊張情況得到緩解,長期看磷酸鐵鋰環節產能持續充裕。目前德方納米、湖南裕能加速擴產,二者在2025年規劃磷酸鹽系 產能均已突破70萬噸。在電池廠擴張之外,部分化工企業也切入到磷酸鐵鋰領域中,川發龍蟒、龍佰集團、山東豐元等相繼投資建設10萬噸級以上產能。我 們預計在廠商大幅擴張下,2022年磷酸鐵鋰供應緊張狀態將得到充分緩解,2023年后產能呈現持續過剩狀態。

    磷酸錳鐵鋰較磷酸鐵鋰能量密度提升10-20%,且具有更好的低溫性能有望實現對低鎳三元和磷酸鐵鋰的部分替代。磷酸錳鐵鋰較磷酸鐵鋰增加了錳元素,因 而單噸成本會略有增加點,但考慮到其帶來的體積能量密度提升會使得電池各輔材用量降低。故而站在電池包角度而言,我們預計磷酸錳鐵鋰電池與磷酸鐵 鋰電池單Wh成本基本持平或略低。目前德方納米11萬噸磷酸錳鐵鋰項目有望年底建成投產,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等動力電池企業也在加緊相關電池 方面的布局,該材料有望在2023年開始實現批量供應和下游應用。

    LiFSI:新型鋰鹽產業化加速

    LiFSI(雙氟磺酰亞胺鋰)為電解液中一種熱門的新型鋰鹽,其總體性能優于六氟磷酸鋰。六氟在高溫下易分解,對水敏感,因此六氟在高溫、高壓領域應 用受限。而LiFSI在導電性、穩定性、高溫低溫的應用均優于六氟,同時也能幫助電池提升單體能量密度,目前LiFSI作為電解液中的添加劑被使用,在電池 追求性能的大背景下,LiFSI產業化有望加速推進。

    【太平洋汽車網】新能源汽車用的鋰電池屬于危險品,由于電池屬于危險品,在正常的訂艙過程中會比普通貨物多一個申報的步驟,因此需要在艙位審批完成以后、提到箱子以后,立馬就要做申報流程。申報流程需要用到危包證。新能源汽。

    市場需求:假設2025年LIFSI將取代六氟磷酸鋰40%的市場份額,對應全球LIFSI需求量為10萬噸;假設2025年LiFSI價格為20萬元/噸,則作為新型鋰鹽部分 的LiFSI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億元。

    第四章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情況介紹

    電池環節代表型企業

    寧德時代

    公司2022Q1毛利率為14.48%,同比-12.80pct,環比-10.22pct;凈利率為4.06%,同比-8.17pct,環比-11.23pct。一季度盈利能力環比顯著下滑主要由于原 材料價格上漲過快,成本傳導時滯所致。 公司2021年電池系統產能為170.39GWh,2022年產能有望突破250GWh,2025年產能規劃已達700GWh以上。 2022年5-6月新能源車需求強勁,公司出貨量有望穩步增長,下半年電動車傳統旺季有望實現銷量逐季度快速增長。盈利的角度來看,公司一方面動力電池 漲價將在Q2落地,另一方面在上游資源端布局將穩步釋放,盈利能力有望實現快速修復。

    正極環節代表型企業

    華友鈷業

    負極&電解液代表型企業

    璞泰來

    隔膜&導電劑代表型企業

    天奈科技

    公司2022Q1實現營收4.80億元,同比+120%,環比+18%;實現歸母凈利潤1.00億元,同比+88%,環比+9%;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0.95億元,同比+112%,環比+10%。 公司2022Q1銷售收入環比增速不高主要受2月春節淡季影響。 展望2022年,公司IPO項目和常州可轉債項目快速建設,2022年底碳納米管漿料產能有望突破10萬噸。公司現有碳納米管粉體產能規劃超2.8萬噸,對應保障70萬 噸碳納米管漿料原材料需求;單壁碳納米管產能規劃450噸,領先全球同行企業。 下游動力電池需求旺盛,我們預計2022年公司出貨有望達到7萬噸,同比+111%。盈利能力方面,公司下游客戶有望在鐵鋰體系中加速導入二代產品,同時伴隨高 鎳化的趨勢性能更優的三代產品有望獲得更高關注。公司新產品布局持續深化,有望享受單壁碳納米管率先量產帶來的技術紅利。

    報告節選: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QQ: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老婆的视频完整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