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73度汽車烤化,科威特74度汽車烤化
剛進入7月,科威特72℃高溫的新聞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熱”搜。
網上還流傳著一些相當恐怖的照片,例如汽車外殼和交通燈被熱融……雖然,后來證實這張流傳甚廣的照片,并不是最近拍攝的,早在2019年時就出現在一些媒體報道里了;也雖然,后來還有科普文章指出,新聞配圖上的溫度其實是科威特當地的地表溫度,而不是我們平常在天氣預報中看到的“氣溫”,甚至汽車是不是真“熱融”的,也頗成疑問。
不過,全球氣溫上升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此之前,美國和加拿大的一些地方一度也超過了45度,美國加州死亡谷地表溫度高達81℃,引發了森林火災、汽車自燃等一系列問題,甚至造成600多人喪失生命。
對于我們來說,現在的溫度已經讓人覺得很炎熱的,但是在科威特城的溫度卻更加讓人感覺心驚,因為科威特城在太陽底下的溫度已經達到了73攝氏度了,這是一個多年可怕的數值,就連停在太陽底下的汽車的外殼都被曬的融化了。甚至。
其實,對于這段時間的高溫難忍,我們中國的老祖宗早有認識,稱之為“三伏天”……這幾十天里,汽車空調救了很多司機乘客的“命”。從這個角度說,汽車空調可不僅僅是舒適配置,還是安全配置……保證司機大哥們不會因為太熱或者太冷而失去對車輛的控制。
空調當然不是汽車天生就有的,最初的汽車都是敞篷的,“車內溫度”全靠大自然調控。沒過多久,全敞篷車的不足就愈發突出了,相對于坐著汽車還要“風里來、雨里去”,車里的那點熱,人們還可以忍受。不過,也有汽車設計師開始想各種招給車內降溫:例如在車輛地板上打個通風孔,如果不能降溫,就在通風孔旁邊加一桶水,期待利用水的蒸發來帶走空氣中的熱量——大概這也算是最原始的“空調”吧。
不過,當第一臺汽車空調被發明出來時,它的作用卻不是消暑降溫,而是保暖——那是一臺單一制暖空調,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汽車冷卻水加熱取暖,到1927年發展到具有加熱器、風機和空氣濾清器的比較完整的供熱系統。而這種供熱系統直到1948年才在歐洲出現,到1954年終于傳到了日本。
1938年,制冷的汽車空調在美國出現了,設計師的靈感來自電冰箱。第一輛安裝制冷空調的汽車是林肯V12。然而,一開始,這款空調并不實用,原因體積龐大又不便控制,結果到了約1941年,制冷空調就基本告別汽車界了。
直到二戰后,凱迪拉克推出了一種車載空調裝置,安裝在車的后座,似乎是為了照顧后排的乘客。這本來沒什么非議的,但它卻沒在前排中控面板設置開關,導致每次開空調都要司機下車去開,十分不便利。
有了空調,人是涼快了,那車子自己呢?很多在車里吹著涼風的人,并不知道,原來車子也會“中暑”的,而且給車和人都帶來不小的危害。那么,汽車“中暑”有哪些癥狀呢?
癥狀一:發動機轟轟響,尾氣排放超標
一、為什么說科威特73攝氏度的高溫將汽車烤化了呢?據了解,當地的氣溫達到了73攝氏度,在陰涼處也達到了50攝氏度以上,這樣的溫度讓停在太陽底下的汽車部分車體被烤化了,可能由于這部分使用的材質在高溫下容易變形。所以被。
夏季高溫環境下,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氧化速度會加快,配氣系統的負擔也會隨之加重,重到一定程度,廢氣就會泄露出來。導致尾氣排放超標。就像人劇烈運動一樣,發動機運作負擔重了,就會“喘粗氣”,從而發出異于尋常的轟轟響聲。
癥狀二:車下莫名滴漏
汽車里的冷卻液箱和發動機之間有一條連接橡皮管,如果橡皮管出現有裂縫,冷卻液便會從裂縫中滴漏出來。如此一來,冷卻液減量還是小事,關鍵是長此以往,冷卻液會因為接觸空氣而變質,防銹性降低,散熱器、管路、橡皮管等部件可能會損壞。夏季高溫下,冷卻液會更容易變質,而且這種變質很難通過目測判斷。因此,我們要經常留意一下停車位,車底或者周圍會不會有液體痕跡。
科威特73度高溫破紀錄,連汽車都烤化了,專家表示也許還會更加的糟糕。
癥狀三:蓄電池性能異常波動
眾所周知,極寒天氣下,電動車的動力電池和蓄電池會發生較大的性能衰減,但可能很多人不會留意到,高溫天氣下,蓄電池也會受到一定影響。蓄電池里有電解液,電解液中的水分在高溫下會蒸發得比平常快,如果液面下降速度過快,甚至可能讓電池的極板露出液面,造成蓄電池虧水而出現損壞。
癥狀四:爆胎
癥狀五:水箱“開鍋”
剛才提到的發動機“喘粗氣”和冷卻液滴漏的問題,最后會集中反映到水箱。很多有經驗的汽車維修師傅,在夏天碰到汽車發動機出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都會檢查水箱的水溫。因為,無論是發動機還是冷卻液失靈,都會導致水箱水溫上升,如果超過儀表盤上的水溫紅色警戒線,水箱就很容易“開鍋”甚至冒白煙。
這樣的天氣我們根本都不發出去,因為外面就是一個大烤箱,雖然說科威特屬于熱帶地區,每年夏天氣溫達到50多度是常事,但是今年能夠飆升到73度,還是很可怕的,汽車的外殼都直接烤化了。一:大街上空無一人。在科威特的大街上。
癥狀六:自燃
這可能是汽車“中暑”最危險的癥狀!自燃的主要“爆點”就是發動機或者電池過熱。應對這種“癥狀”最好的方法是預防:隨時留意汽車水溫、胎壓、電池溫度等關鍵指標——現在稍微主流的車型都有這些監控功能了。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真的出現發動機過熱,不要慌,將車輛緩緩停放在路邊,耐心等待汽車水溫下降。千萬不要心急打開車前引擎蓋,因為前蓋內本來已經蓄積了一大波熱浪,急速打開,熱浪“噴薄而出”可能會灼傷你的皮膚。更危險的是,打開前蓋的一瞬間,空氣忽然與高溫熱浪“碰撞”,可能引發爆燃,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汽車“中暑”要怎么治療呢?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對于自然資源的使用也是逐漸的增加,對環境的破壞也在逐漸的增加就導致了很多地區出現了高溫天氣,比如這段時間在網絡上非常火的科威特73度的高溫,直接把汽車烤化,讓很多國家的人民非常的好奇,。
所謂“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汽車也是這樣,預防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平常停車的時候,盡量不要停在暴曬環境下,如果無可避免,那也盡量讓車尾朝向太陽,因后車窗較前車窗小,汽車受熱面積也會相應減小,這樣做可以降低車內外溫度。
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千萬不要將易燃易爆物品,如含有烴類的氣液體、碳酸系列飲料或香水之類的留放在車內。這些燃點比較低的物品,“曬久自然燒”啊……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