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前景,汽車行業工作前景
2022年1月12日,伴隨著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信息發布會的成功召開,我國汽車產業向世人提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2021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結束了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下降局面。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2021年中國汽車產業開了一個好頭。
2021年我國汽車市場亮點
2021年,對于中國汽車產業來說,是充滿艱辛的一年,疫情尚未消退,又疊加芯片短缺和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在汽車產銷重拾增長的同時,汽車市場也不乏亮點:
現在汽車行業的前景一片復光明。汽車已經從以前的巨型奢侈品,逐漸面向大眾百姓的巨型消費品。也就是以后越來越多沒買車的人會逐步買車。1.保有量市場。目前中國的汽車銷量增速很快,再加上原來的保有量,市場會越來越大。2。
一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產品品質和市場認可度全面提升。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售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占到汽車總銷量的13.4%。從“十三五”時期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逐步成長為世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新高地。新能源汽車銷量自2015年以來一直位居全球第一。經過這些年的培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經達到世界范圍內最為完善的水平,產品供給豐富多樣,國內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已經從試探消費轉為放心消費,綠色消費的意識也在逐步增強。
汽車行業工作前景,二是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呈明顯增長。2021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954.3萬輛,同比增長23.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4.4%,接近歷史最好水平,占有率比上年提升6個百分點。目前,我國汽車工業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此產業變革之際,中國品牌乘用車企業搶抓新發展機遇,加速縮小了與國外優勢企業之間的差距。當前,中國品牌乘用車部分產品完全可以和合資品牌比肩,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合資品牌。
四是出口同比呈現快速增長,出口量首次超過200萬輛。2021年,汽車生產企業共出口201.5萬輛,同比增長1倍。近十年來,中國汽車出口一直在100萬輛左右徘徊,2021年首次突破200萬輛。得益于世界經濟持續恢復,全球汽車消費也在復蘇中;中國品牌轉型升級形成優勢,且供應鏈相對完備,可為海外消費者及時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以歐美為代表的國家紛紛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力度,新能源汽車成為我國出口增長新動能,中國汽車產業出口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正在邁入全球化發展新階段。
2022年我國汽車市場預判
關于2022年汽車市場的預判,綜合主要整車企業對今年生產及市場的情況預判,結合預測模型分析和各相關研究機構的預測研究成果,特別是在2021年底召開的“2022中國汽車市場預測峰會”各位行業專家的分析,結合對今年汽車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分析預判,得出了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的基本判斷。
我覺得應該是學汽車的不愁找工作,都是去大企業,看不上這類崗位。其實從事汽車服務行業也不一定不好,需求量大,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明顯的缺陷就是發展空間不夠大,剛進去待遇比較低,一個店投資5千萬,一共才一百多號。
具體來說,2022年我國汽車總銷量預計達到2750萬輛,同比增長5%左右。其中,乘用車為2300萬輛,同比增長7%;商用車為450萬輛,同比下降6%;新能源汽車將達到500萬輛,同比增長42%,市場占有率有望超過18%。
2022年我國汽車市場影響因素分析
汽車行業當然有前途,之所以你現在看到一些車企倒閉只是因為目前汽車行業的產能過剩,供大于求;因為處在一個電動車革新的時代。但是迄今為止,汽車仍然是大規模生產的民用產品之中最為復雜的。汽車有數萬個零件,設計壽命往往在。
三是疫情防控措施持續優化,對國內汽車市場影響趨于弱化。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國疫苗接種基本普及,疫情防控措施持續優化,包括應對方案的成熟、應對措施精準,疫情波動對我國經濟活動的影響已經逐漸降低,疫情防控成為常態化,對于汽車市場的影響和前兩年相比會進一步弱化。
企業回新能源汽車行業報告咨詢北京華經視點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北京華經視點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真實準確的市場分析,明確投資領域進入的壁壘,風險,市場供求,投資可能性及策略《2022-202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供需及產業鏈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對新能源汽車行。
四是伴隨芯片短缺逐步緩解,汽車生產將進一步滿足汽車需求。據行業的判斷,2021年芯片短缺導致大約150萬輛的市場需求被抑制。伴隨著國際芯片市場調節機制逐步發揮作用,以及在政府、主機廠和芯片供應商的共同努力下,芯片國產化替代方案已在逐步實施,2022年下半年,芯片供應有望得到一定的緩解。屆時,2021年被抑制的需求將得到釋放,成為促進2022年汽車市場增長的積極因素。
五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增長迅猛,有力支撐了汽車市場需求。從長期來看,無論是實現國家的“雙碳”目標,還是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疊加、商業模式的創新,都將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據初步形成的行業共識,很可能會提前實現2025年和2030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分別達到20%和40%的國家目標。
六是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化軌道,補貼退坡將不會對汽車市場造成明顯改變。經過近幾年的市場培育,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供應鏈體系已經逐步發展壯大,規模化擴大帶來成本的降低,新能源汽車銷售已基本進入市場化軌道。同時,在智能網聯技術加快應用,新車智能配置不斷提升,整車附加值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新能源汽車電池成本的壓力,因此補貼退坡影響已經很小。
七是海外需求旺盛,汽車出口將迎來快速增長。得益于世界經濟的恢復,汽車消費也在復蘇中;中國汽車供應鏈相對完備,產品綜合水平也大幅提升,可以為海外消費者及時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歐美為代表的國家為履行減碳目標,各國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扶持力度,新能源汽車成為我國出口增長新動能。預計今年我國汽車出口增速在20%左右。
總體來說,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正在加速重構百年汽車工業,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新機遇。2021年我國汽車市場為“十四五”汽車產業開了一個好頭,成功打開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2022年在政府的政策引領下,以及汽車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汽車產業必將大有可為。
(注:本文首發于《汽車縱橫》雜志2022年2月刊“中汽協之聲”欄目,作者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產業研究部副主任。)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