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是什么時候,年后是幾月幾號
得知有人來訪,曹振威穿上一身灰色西裝,打好領帶,恢復當年老攝影師的做派;徐桂珍戴著珍珠項鏈和玉鐲子,精神矍鑠。“雙喜”紅字還貼在房門上。
年輕時的徐桂珍(翻拍)。
年輕時的曹振威(翻拍)。
歲月漫長,許多事情老人已經不記得了,時間、容貌都變得模糊。曹振威的腦海里重復播放一些片段,徐桂珍似乎記得更多,但也很難說清發生了什么。
但他們記得彼此的名字,記得一聲“阿姊”和“阿弟”,重逢后感到親切和投緣,“我們就像姐弟一樣”,登記結婚是為了“名正言順”地陪伴。
對話
每年的春季也是指每候大約5天的平均氣溫在10℃——22℃的時間段。俗語“年前立春脫棉襖,年后立春三月寒”,沿襲了大多數農諺俗語略帶夸張式的說法。這句俗語中的“年前”和“年后”,都是指的農歷上的春節。“三月”。
十六七歲初見面
澎湃新聞:你們是什么時候出生的?
曹振威:我們是1926年“同年同月同日”生,她是陰歷八月初十亥時(21點至23點),在江蘇常州出生;我是陰歷八月十一的寅時(凌晨3點-5點),年后是幾月幾號,在上海浦東出生,差五六個小時。
澎湃新聞:你們怎么認識的?
曹振威:我們父親是結拜好兄弟,以前在山東威海劉公島合伙開照相館。我爸爸負責拍攝,她爸爸在暗房沖洗照片,那時和英國人做生意。我六七歲去了威海,她爸爸很喜歡我,從小看我長大的。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照相館從山東遷到了上海。
澎湃新聞:你們倆是什么時候見面的?
答案不一,不過意思是指新年的氣氛結束以后。年又稱過年,是中國人一年之中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農歷新年通常指農歷正月朔日。它是由編歷機構“根據農歷編排規則確定的包含12個或13個農歷月的時間間隔“為一個農歷年。農。
曹振威:我跟她碰面是在十六七歲,當時在靜安區照相館相見,一起吃飯,那次她來上海有兩三天工夫。她爸爸帶她來提親,但我已經訂親了,沒緣分。
老人在養老院活動合影。(翻拍)
澎湃新聞:提親不成,后來還見過面嗎?
澎湃新聞:奶奶還記得提親后的事情嗎?
澎湃新聞:可以講講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嗎?
徐桂珍翻閱老照片。
徐桂珍:我1952年到上海找工作,在紡織廠工作了30年。我有4個女兒2個兒子,年紀最大的重孫女現在上大學了。
大年初一以后算正式過完新年。過完初一就是年后。
名正言順一同住進養老院
澎湃新聞:你們怎么在六七十年后重逢的?
曹振威:她弟弟是我師弟,我們單位退休工人聚會,我94歲年紀最大。我問師弟,你姐姐還在不在,身體好不好。后來就通電話,她叫我去家里做客。
澎湃新聞:奶奶聽到電話什么反應?
徐桂珍:人早就忘了,但接到電話,一說名字我就知道了。我說你來呀。他坐地鐵,我本來想接他,但我想這么多年不見不認識他了。他很聰明,先去了居委會,然后居委打電話給我,說有個老先生到這邊,我就過去了,弄堂走出去就碰到他了。
澎湃新聞:久別重逢,你們聊了什么?
徐桂珍:聊聊過去的事情,這么多年沒見了,然后吃頓飯,他就回去了。后來就互相通電話。
1、年后一般都是指的春節假期過完上班以后,正常情況下法定假期是初八上班。也就是初八過后。不過有的地方說的是正月之后,也就是過完正月,年就算徹底過完了。2、一般年后也就緊接著要立春了,除了春節,立春也是漢族。
澎湃新聞:大概多久,兩個人決定在一起?
曹振威:時間不長,(雖然六七十年不見)一談起來就知道,都熟悉。年紀大了很孤獨,她一個人,我也一個人,互相想找個老伴,我們在就在一起了。這也是緣分,想不到的事情。
澎湃新聞:你們為什么決定領證呢?
徐桂珍:到敬老院來,不結好婚呢,同住不正派。我們民政局、居委、街道幫忙打好證明,去開結婚證,兩個人一個房間,住著就比較正派。如果不打好證明,等于不太名正言順。
年后一般都是指的春節假期過完上班以后,正常情況下法定假期是初八上班。也就是初八過后。不過有的地方說的是正月之后,也就是過完正月,年就算徹底過完了多人將會出現以下癥狀:精神不集中、疲勞、食欲不振。別擔心,你只。
澎湃新聞:子女們有反對意見嗎?
曹振威: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子女都同意,都覺得蠻好的。
兩人經常手牽著手活動。
阿姊和阿弟
澎湃新聞:兩個人為什么會想到來養老院?
徐桂珍:我女兒說,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家,問我要不要去敬老院。我就打電話給他說,我要去敬老院了,你不要來我家跑空,這么大年紀,這么遠的路,可不要跑空了,我不在的。他說也要去敬老院,我們就一起了。敬老院布置了新房,發了喜糖。我們就安安心心在這兒度晚年。敬老院就是我們的家了,我們不想找子女的麻煩,就定心待在這兒。兩個人可以互相照顧,可以講講話。
澎湃新聞:你們怎么稱呼彼此?
徐桂珍:他從年紀輕的時候就喊我阿姊,叫到現在,仍舊叫我阿姊,我喊他阿弟。
澎湃新聞:住在養老院還習慣嗎,平時做些什么活動?
曹振威坐在房間看電視。
曹振威:我們蠻合得來,在這里住了2年多很習慣,很適應環境。天氣好的時候,下樓打打太極、散散步,在屋里就看看電視。在養老院就像家里,我們倆等于姐弟一樣。
澎湃新聞:兩位老人平時怎么相處?
老人在電視機旁吃午飯。
福壽康上海康泰養老院工作人員 詹昱:爺爺叫奶奶阿姊,奶奶叫爺爺阿弟,有時候直接拍拍他。其實奶奶照顧爺爺會多一點,平常做活動,很多時候爺爺可能手比較笨,奶奶就會在旁邊協助他;下樓開藥,爺爺會幫奶奶代勞這些。奶奶負責比較細的東西,爺爺對外活動多一點。
現在說的年后應該是過完春節,初七、或者正月十五以后的某一段日子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