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未來看點,不看好比亞迪未來前景
截止前面比亞迪市值7000億,之前一度跌到了5000多億,近期漲勢很好。寧德時代一直就沒有下來,還是10000多億。公司較為專注動力電池,從而可以在龍頭地位基礎上獲得溢價。如果說汽車動力電池兩家公司有什么差距,目前看旗鼓相當,不看好比亞迪未來前景,寧德時代走三元鋰電池主線,磷酸鐵鋰電池為輔路線,直到去年6月比亞迪推出刀片電池后,情況發生了改變,今年一季度磷酸鐵鋰電池實現了對三元鋰電池出貨量的反超,而比亞迪重點是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電池為輔,鋰離子電子消費電池。
市場也有聲音說比亞迪業務過于多元,影響最終盈利能力和品牌塑造,或不利于價值發現,我不這樣認為。比亞迪和其他公司多元化是不同的,從電池,電機,電控是一體化的,并且相互協作,不依靠其他外購,實現自主可控,這有點類似過去的格力電器。還有芯片半導體產業也是為了汽車卡脖子的問題,是協同中第一種,從易到難的發展路線,如果能夠整合好各業務之間關系,就能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價值,如果協同不好,價值會打折扣,顯然比亞迪經歷去年疫情后,效率和自動化都大幅度提高了,各業務板塊在缺芯后,顯得更加難能可貴。而云軌電車,電子制造等,這些都為公司帶來了精密制造的能力,也提供了制造芯片的基礎,沒有一個業務是不相干的。是全球唯一能夠實現汽車全產業鏈制造的企業。
受益于技術創新,比亞迪刀片電池不僅在成本上有優勢,在性能上更是占據優勢,如今全球電動化為主流,比亞迪外供動力電池將不止步于此,攻克更多的市場份額,增強核心競爭力。3、深度產業鏈布局,彰顯龍頭地位 比亞迪的產業鏈布局。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跑者之一,已相繼開發出一系列全球領先的前瞻性技術,建立起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球領先優勢。公司作為一家橫跨汽車、電池、IT、半導體等多個領域的企業集團,擁有全球領先的電池、電機、電控及整車核心技術,以及全球首創的雙模技術和雙向逆變技術,實現汽車在動力性能、安全保護和能源消費等方面的多重跨越,為全球汽車產業開拓出嶄新的發展路徑。
公司橫跨汽車、IT、新能源三大領域,憑借各自領域的豐富技術積累和各領域間的綜合協同優勢,公司未來將繼續致力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突破創新和產品的應用推廣,積極推進傳統汽車轉向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變革。未來,公司將通過“7+4”戰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全方位拓展,將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范圍從私家車、公交車、出租車延伸到環衛車、城市商品物流、道路客運和城市建筑物流等常規領域及倉儲、礦山、港口和機場等四大特殊領域,實現新能源汽車對道路交通運輸的全覆蓋。未來,公司將結合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和自主品牌強勢崛起的契機,加推更多新能源乘用車車型,以及面向更多細分市場的客運、貨運和專用車車型,進一步豐富公司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線,提升公司的市場份額和行業地位,推動公司始終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和產品應用的最前沿。
這是在混動系統、刀片電池和芯片供應緊張的狀態下取得的成績,后面還有大把大把的小伙伴排著長隊等著提車,而隨著產能的釋放,比亞迪有望在今年沖刺百萬輛銷量,所以我認為,比亞迪的未來發展前景那是相當的好!
公司2021年4月銷售汽車4.5萬輛,MOM+10.8%,YOY+42%。分類別看,新能源汽車4月銷售2.57萬輛,MOM+6%,YOY+97.5%,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燃油車銷量。1-4月,公司累計銷售汽車14.9萬輛,YOY+60%,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8萬輛,YOY+128%,燃油車銷量為6.9萬輛,YOY+19%。
當看到比亞迪打造出了自己的產業鏈之后,很多人都覺得比亞迪未來必然會展現出非常強大的發展潛力,因為能夠擁有自己的穩定產業鏈,那么就說明比亞迪的發展必定會充滿希望。一、比亞迪能夠打造自己的制造業“帝國”,是。
比亞迪半導體將分拆上市,比亞迪半導體將繼續重點發展車規級半導體,同時深化布局工業和消費電子領域,分拆上市將有助于比亞迪半導體拓寬融資渠道,增強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
其中半導體2020年收入為14億,超過斯達半導體的9億多,當前斯達市值為450億左右。電子板塊香港上市市值為1190億,收入731億, 對標立訊精密年收入925億,大約相當于75%,當前立訊精密市值2797億,比亞迪電子市值不到4成。比亞迪占比達到70%。未來半導體上市后,預計市值至少在400億左右,目前該行業處在國產替代和高速增長期,比亞迪占比大約至少60%以上。
汽車制造銷售,今年將超過50萬輛是大概率事情,目前已經超20萬輛,新能源超燃油車。去年累計銷量為42萬輛。對標長城汽車市值的一半為1800億左右。不過目前除了特斯拉,上汽五菱外,比亞迪電動汽車銷量是最高的,4月后增長明顯加快,有追趕特斯拉的潛力。
仰仗技術創新,比亞迪刀片電池性能較為優秀,成本也比較低,就算在全球電動化為主的今天,比亞迪外供動力電池將超越以往,擴大市場占有率,讓核心競爭力得到強化。3、深度產業鏈布局,彰顯龍頭地位 比亞迪的產業鏈布局被持續擴大。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