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 汽車知識網 > 汽車品牌 > 寶馬

    奔馳mbux和寶馬id7,奔馳e

    本期是寶馬客《車主評車》的第96篇文章。長測寶馬325i車主增購奔馳A35 AMG,從日常駕駛到激烈駕駛以及配置都進行了細致對比和真實體驗,3系是否依然是平衡出眾,AMG是否出類拔萃,且聽車主分析,結果出乎意料...

    ——編者按

    大家好我是Joey,2021年寶馬客長期評測組的325i車主,在完成12期的長測后,我又增購了一輛兩廂的奔馳A35 AMG,這篇文章主要是做一個兩車的橫向對比。

    奔馳A35 AMG的落地價在40W出頭,據我了解,在本地價格介于330標軸和長軸之間。所以讓TA們來比一比也非常合適。由于我駕駛過325和330的標軸/長軸,所以這篇評測會是一次相對客觀和全面的對比,我會從日常駕駛、激烈駕駛和共有配置對比3個角度來聊,我相信很多結論會讓大家感到驚訝!先上一張我的小白小黑合照!

    奔馳mbux和寶馬id7

    奔馳A35 AMG和寶馬325i

    日常駕駛對比

    首先是日常駕駛。先拋出一個結論,奔馳A35 AMG在Comfort模式下的日常駕駛平順性強于寶馬3系的Comfort模式。這個結論主要來源于兩方面:首先是變速箱,A35 AMG的7速雙離合變速箱在緩行等2/3檔反復切換的場景下,頓挫顯著小于寶馬的8AT,特別在都是新車的前2000km尤其明顯。

    3系的新車在前5000km的頓挫確實會超出很多人預期。此外,在Comfort模式下,A35 AMG也不會出現像3系40-80km/h的收油拖拽情況,不知道是否和動能回收有關,但是3系的這個問題在1萬公里后基本就消失了。

    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懸掛較硬,襯套也較硬,A35 AMG并不會出現3系在紅綠燈前剎停即“點頭”,甚至車身晃動的問題。這個真的舒適很多。所以這個結論是讓我感到意外的,看似A35 AMG是更適合日常代步的車子,但真的是這樣嗎?

    這就要說到懸掛了,總的來說,日常駕駛,A35 AMG太硬,比3系硬了好幾個度,有人說性能車不就應該硬嗎?我覺得不是,我認為全新M3就是一個很完美的性能車硬度,A35 AMG屬于沒道理的強行硬,特別是后軸,硬到過減速帶時后排會跳起來,后備箱的物品會砸到車頂。而3系軟歸軟,但是高級感一對比就顯示了出來。在杭州需要后排坐人的情況下,我一定會開3系,確實舒服。

    此外A35 AMG的隔音靜謐性就是一臺A級車的水平,自然不能和B級車相比,更不提這代3系在NVH上的優異表現。至于異響,半斤八兩,響的地方不同而已。這里還說一點,我們經常在市區開車,需要在Comfort模式下急加速超車,在這種情況下,3系的降檔明顯更快,渦輪遲滯也更小,使得即便是325i的動力,也會讓駕駛者的超車信心更足。總體而言,A35 AMG和3系在日常駕駛層面各有優勢,具體我的評價見下圖。

    激烈駕駛對比

    接下來聊聊激烈駕駛,由于A35 AMG是新車,我沒有下過賽道,所以就聊聊兩者跑山時候的激烈駕駛感受。首先拋出一個結論,就是在Comfort模式下,mbux,A35 AMG的變速箱在跑山時候宛如一個“傻子”,該降擋不降擋,該升擋不升擋,遠遠差于3系的8AT。3系在跑山的時候,無論是325還是330,即便用Comfort跑,變速箱都是非常聰明的,入彎出彎的擋位控制非常理解駕駛者的意圖。

    A35 AMG則不同,這里要知道,如果換成撥片控制,兩者的變速箱換擋速度都還是非常快的,可以說不相上下吧,但是使用自動換擋時,變速箱換檔邏輯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至于Sport或者Sport Plus模式,我覺得倒是比較接近,但仍然是3系的更好。

    拋開變速箱,跑山另一個影響因素就是懸掛的支撐性,以及對側傾的抑制程度。由于兩車都沒有腰部夾緊功能,且都沒有選裝桶椅,所以座椅相對公平。A35 AMG可以說側傾抑制沒有想象中的好,但是遠遠強于3系,3系即便是標軸,偏向舒適性的調教導致在山路上高速過彎時表現確實災難,特別是和上一代3系比。所以可以想象如果用F底盤的3系跑山有多么爽,上次也開過寶馬客小編的320i(F30),確實舒服。

    至于另一個因素,動力,我就拿330和A35比,二者扭矩都是400N·m,馬力方面A35 AMG多了48匹。所以總體而言賬面參數上是差不多的,實際開下來,前段的動力輸出,反而是3系的響應更快,這個可能和我剛剛說的變速箱降擋速度有關,且體感上3系能在更低的轉速下爆發出最大的扭矩,但是后段上A35 AMG會更強,特別是80km/h后的再加速。

    奔馳e,當然還有最后一個因素,剎車的信心很影響跑山的體驗,這個由于硬件差異,A35 AMG是四活塞,所以結果不言而喻,但是硬件可以通過改裝提升,我覺得問題不大。至于另一個跑山氛圍感的營造利器——聲浪,就也不言而喻,沒聲浪跑山確實臉上會少一些笑容。總體而言,A35 AMG和3系在激烈駕駛層面上對比,A35優點更多,具體我的評價見下圖。

    當然還有最后一個因素,剎車的信心很影響跑山的體驗,這個由于硬件差異,A35 AMG是四活塞,所以結果不言而喻,但是硬件可以通過改裝提升,我覺得問題不大。至于另一個跑山氛圍感的營造利器——聲浪,就也不言而喻,沒聲浪跑山確實臉上會少一些笑容。總體而言,A35 AMG和3系在激烈駕駛層面上對比,A35優點更多,具體我的評價見下圖。

    個人認為,寶馬的ID7系統,比奔馳的MBUX系統要好用,邏輯更清晰,操作入口也多。多媒體配置方面,330iM支持USB和Type-C插口,前后各有2個,全車一共4個插口,支持手機無線充電。標配16個喇叭的哈曼卡頓音響,支持HUD抬頭顯。

    說一下油耗,均速相同的情況下,325i的綜合油耗是8.5L/100km,A35 AMG則是9.5L/100km。

    X7硬朗,GLS沉穩 既然是旗艦,那么兩款車型自然都遵循了各自家族化的設計語言,寶馬X7的設計相比奔馳GLS更加硬朗,GLS換代之后相比上代而言缺少了一些硬朗感。作為寶馬品牌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款車型,同樣用上了寶馬家族中面積最。

    配置好用度對比

    最后就是配置對比,這個我只拿二者都有的配置,去對比好用程度。我先上個對比圖,再慢慢聊:

    首先主動剎車,寶馬的靈敏程度,提示的圖標聲音和邏輯都更優。

    Autohold自動駐車,奔馳是深踩觸發,寶馬是只要停住就觸發,在連續擁堵、倒車等場景下,深踩的邏輯顯然更優,讓駕駛者有選擇性,而寶馬需要反復去開關Autohold來解決問題。

    倒車影像,寶馬清晰度完勝。

    舒適性:奔馳勝操控:寶馬勝寶馬的設計思路是以操控為主但奔馳的操控對安全性也不差:奔馳勝外觀:這個仁者見智很難說內飾:奔馳的老款寶馬更年輕一點。質量

    CarPlay,新一代的奔馳不是全屏(可能是為了推廣使用TA的高德定制導航),寶馬是全屏,所以寶馬已經完勝了。

    車機邏輯,個人覺得MBUX好于iD7,邏輯更簡單清晰,但是寶馬的快捷鍵比奔馳的好用,少一級邏輯菜單。

    氛圍燈,這個就不說了,不是寶馬不行,確實奔馳太能打了。

    奔馳mbux和寶馬id7

    原車音響,由于我是哈曼卡頓,而A35 AMG缺芯片沒柏林之聲,所以我就拿我聽過的325運動上的原車音響和A35 AMG的原車音響比,盡管3系只有6個喇叭,A35 AMG有8個,但是感受上仍然是3系的更好,人聲更清晰,聲音不容易爆開。

    全新一代奔馳GLS的內飾變化則比外觀更大,大量實木飾板讓整車的豪華質感再提一檔,同時配備了最新的MBUX車載系統后,雙12.3英寸連體大屏自然必不可少。另外懷擋變速箱的設計很好為中控地臺預留了不少空間,在冷/熱水杯架前方的無線充電槽內。

    總結:

    總結一下吧,兩個車各有優點,令人意外的是,兩車居然還挺互補的,如果是一臺3系長軸和一臺A35的搭配,還挺適合的哈哈。當然我認為如果有一輛車能取兩者之長,更完美,那一定會是寶馬的性能車。

    有人可能會說,為什么不等M240i?首先,TA上市真的太慢了;其次,我不認為M240i的售價(考慮到可能的加價)會低于50W。所以有時候我在想,寶馬在中國市場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基本引進的所有車都能賣得很好,甚至供不應求,造成加價,這不得不佩服寶馬。

    但是,現在好玩的寶馬太貴,也太少了,至少在中國市場上。雖然我知道把這樣的車型引進中國肯定是“叫好不叫座”的,但是,我真心希望,類似M135i、1M、M140i、M240i、335i這些好玩的寶馬小車有一天能出現在中國的市場上,就算買的人不多,但是至少可以給我們這些Petrol Head提供一些談資,讓我們更熱愛汽車。

    毫無疑問,首先寶馬7系的用戶群體普遍比奔馳S級年齡更小,其次,寶馬7系車主自己駕駛的機會比奔馳S車主更多,這就需要寶馬7系是一臺好開的車,入門級的寶馬730Li更需要如此,而操控,恰恰是寶馬最擅長的。 奔馳S級如果你不小心開的很快,在。

    奔馳mbux和寶馬id7

    奔馳A35 AMG的存在類似于寶馬M135i,二者都是比起日常駕駛更激進,卻又兼顧日常駕駛的精品小車。在與325i的對比中,我們看到了A35 AMG的個性、奔馳的優勢以及寶馬在家用車上的平衡,這也難免讓Bimmer更加渴望M Performance運動性能車型的到來。不過說實話,同時擁有這兩臺車,隨時感受不同的駕駛風格和設計邏輯,應該也是十分開心的事情。

    文章轉自寶馬客

    中控屏幕內置MBUX信息娛樂系統,操作方面可以使用觸控或者方向盤上的拇指控制系統以及中控地臺上的觸控面板操作,中控屏幕下方留有四個方形空調出風口和實體按鍵。空間布局方面,目前上市的奔馳GLS僅擁有2+3+2 7座布局,而寶馬X7。

    BMW是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未來出行的先行者和領導者

    自動駕駛的引領者

    智能互聯的引領者

    BMW擁有強大的創新和系統整合能力、強大的研發體系BMW擁有綠色工廠、綠色生產/先進的物流、樹立行業可持續發展標準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QQ: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老婆的视频完整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