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FCV,豐田fcv燃料電池車
豐田并沒有將鋰電池全部押注在松下身上,而是很快找到了“新朋友”。
6月7日,豐田汽車在東京舉行發布會,宣布到2020年由中國開始正式投放自行研發的量產純電汽車,并采用寧德時代、比亞迪的動力電池。
也許,豐田覬覦的并不僅是中國市場,而是全球市場。過去一年,為了滿足更嚴格的排放規定,全球汽車制造商重新對電動汽車的市場投放目標作出調整。結果,調整后的全球市場需求遠高于豐田的預期。此時,電池的產能和成本控制,成了讓豐田焦慮的兩大難題,而松下似乎并不具備讓豐田完全擺脫焦慮的實力。
承受壓力后,膜電極組件會變形、破裂和起皺。在研究了MEA的應力模型后,豐田采取了相關對策,調整了膜厚度以防止開裂,并增加了施加在MEA上的接觸壓力以防止起皺,從而提高了MEA的耐久性。豐田將于2014年11月18日發布FCV的詳。
但別忘了,精明的豐田章男做事情總喜歡“一舉多得”,吃到中國市場的蛋糕、解決產能焦慮、降低電池成本這都不足夠。他還有更長遠的打算——實現豐田的FCV之路。
電動車突然入局戰略藍圖
十幾年前,氫燃料電池入如同隧道盡頭的曙光,照亮了人們對動力總成系統的探索之路。這一技術曾被奉為解決內燃機弊病的良方,滿足排放標準的必經之路,以及通往非化石燃料未來的康莊大道。
2011年,豐田、日產、本田聯合了日本眾多能源廠商一起發布了聯合
2015年,豐田正式發布了一份新戰略,名為“豐田環境挑戰2050”,其中明確提出,豐田要在2020年以后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全球年銷3萬輛以上,2020年實現混合動力汽車全球年銷150萬輛。
同年,豐田汽車帝國的美夢被驚醒。太平洋東岸的特斯拉,憑著一款ModelS,在豪華行政級市場予取予求。而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國市場,在該年度結束時市場銷售了33萬輛新能源汽車。全球開始對于排放標準日趨嚴格,中美開始推出新能源積分政策。
豐田章男開始意識到,要有所改變了。那時,對于是否要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豐田內部一直充滿著爭議。2016年11月30日,豐田章男排除阻力,宣布親自出任電動車事業部負責人。
不久后,豐田的新戰略中,出現了純電動的影子。2017年12月,豐田宣布將在2030年實現550萬輛電動汽車銷售——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占450萬輛,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占100萬輛。
豐田的FCV之路:一條線,一個切入點
“鋰電池電動車推廣起來以后,才能為燃料電動車的發展打下基礎。豐田當時的思路就是跳過鋰電這一環,直接從油電跳到FCV,現在發現非常困難,所以它需要作出補救。” 一家氫燃料電池企業的高層說。
為什么從從油電直接跳到FCV非常困難?
據寶馬內部人士透露,德國汽車廠商競相為市場打造燃料電池汽車,而豐田、本田等日本汽車公司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走在前列,因此寶馬正在考慮為寶馬i5車型采用豐田FCV燃料電池汽車的電池系統。這也是寶馬和豐田結盟后的主要合作內容。
十幾年前,時任通用副總裁鮑勃·盧茨(Bob Lutz)在《Car Guys vs.Bean Counters》一書中寫道:我們燃料電池項目的問題在于,盡管通用汽車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世人仍把它看作‘霧件(Vaporware,開發完成錢就開始宣傳的產品,也許這些產品并不會問世)’。這個項目里有很多可以拿來攻擊的弱點:實現量產遙遙無期,初期產品凍結日期一再改動,以及加氫基礎設施不足。
2009年,出任美國新能源部長的朱棣文進行了一場政策調整,并減少了對FCV的財政支持,將美國車企拉回正軌。他認為,建立在燃料電池車基礎上的交通體系要求太多技術“技術奇跡”——氫的獲得、運輸及儲存、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燃料電池技術上的突破。
僅供參考。電壓5.5。在目前幾款面向普通用戶的量產終極環保FCV中,豐田第一代Mirai燃料電池汽車采用了豐田自動織機開發的氫循環泵回氫組件。為提高氫氣利用率、優化水管理能力和提升氫安全性能,回氫組件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供。
但是,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的危害,美國對外進口原油的依賴,這些困擾一直存在。于是,暫時放棄FCV之路的眾車企開始尋找新的出路:提高內燃機效率,發展油電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隨著全球政府開始對排放標準日趨嚴格,中美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
有人說,豐田失算了,因此不得已做出改變。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豐田開始走電動化之路。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豐田的電動化轉型,也是其邁向FCV的必經之路。
換個角度來看,豐田并沒有完全改變其自認為最佳的“蓋樓方式”:通過混動、插混過渡到未來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切入點是用下一代電池技術攻占電動汽車革命的制高點,以增強對純電動汽車的戰略布局。
易車訊 近日,有海外媒體報道,豐田正計劃推出一款全新的氫能燃料電池汽車,預計2023年發布。這將是豐田在Mirai之后的第二款FCV乘用車。預計新車將在愛知縣元町工廠生產。Mirai是豐田的第一款氫燃料車型,國內申報的續航里程為7。
因為,對電動汽車而言,其推廣瓶頸主要體現在高成本、低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上。
產能低、成本高,電池只能靠合作
“不是技術不行,是太貴。目前,日本不具備自行生產電芯的經濟性,在成本控制方面比不過韓國和中國企業。固態動力電池距離實際商業應用至少還要5年。” 億緯鋰能項目部總監鄧昊昆分析。
有分析稱,液態鋰電池的成本大約在200~300美元/千瓦時,如果使用現有技術制造足以為智能手機供電的固態電池,其成本會達到1.5萬美元,而如果制造足以為汽車供電的固態電池,其成本將高至9000萬美元。
2016年末。寧德時代研發經理郭永勝曾表示,寧德時代在做固態電池之前對全球做固態電池的企業做了調研,目前該項目還處于早期階段。
其實,固態電池并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多年來,其研發上的進展一直不溫不火。韓國三星的一位技術人員曾表示,即便Sakti3固態電池最終能做到成本上的降低,電池從實驗室到實現量產也需要不短的時間。正如液態鋰電池,早在上世紀70年代,相關的理念和實驗認證就被相繼提出,但真正實現大規模地使用已經是20世紀末了。
一邊是全球固態電池發展的不溫不火,一方面卻是中國高鎳811的高歌猛。今年寧德、比亞迪、國軒等企業都基本能量產811NCM。據報道,寧德時代高鎳少鈷811電池量產在即,目前有消息稱,寶馬X1混動將裝載寧德時代811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近60%。據悉,2019年下半年,蔚來ES6、小鵬P7、廣汽Aion S、合眾U、金康SF5等國產電動車也將搭載寧德時代811電池。
除此之外,除了寧德時代,目前包括比亞迪、國軒高科等電池企業,以及杉杉股份、當升科技、長遠鋰科、寧波金和、天津巴莫、廈門鎢業等材料企業,都在積極布局NCM811/NCA高鎳電池和材料。
“道理很簡單,就電池而言,無論是產能還是成本控制,豐田都需要中國的幫助。” 億緯鋰能董事長兼總裁劉金成坦言。
1,汽車的電池續航里程有所不同。氫燃料的汽車電池FCV的續航里程最高可以達到五百公里以上,甚至更高,普通的汽車電池EV的汽車續航能力一般就是兩百公里左右的情況,續航能力與FCV的續航有一定的距離。2,汽車電池的本質情況有。
本文地址: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