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a8車架,奧迪a8的車架號在什么位置
奧迪A8 車身圖
奧迪A8,奧迪車系中最高檔的豪華車,市場定位是跟奔馳S級和寶馬7系競爭的。
奧迪A8的全鋁車身,不僅堅固耐用,而且減輕了車身重量,帶來更加強勁的性能表現,在之前網上相信大家也看見了關于奧迪A8的14種連接工藝的介紹。
本文將對奧迪A8的車身結構、材料、連接等,進行具體的解析說明。
車身材料
新一代奧迪A8車身材料分別為:鋁合金、鋼、碳纖維復合材料、鎂合金。
如果細分,共有29種。
其中包括11種鋼材、16種鋁材、1種鎂材和1種碳纖維復合材質。
這也是奧迪A8車身首次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
材料占比:其中,鋁合金占比58%,鋼占比40.5%,碳纖維1%,鎂合金0.5%。
車身材料分布圖
車身結構
奧迪A8車身。
長 寬 高 尺寸為:5172mm*1945mm*1473mm。
車身質量 362.4kg。
白車身質量 282kg。
奧迪A8白車身圖
車身碰撞
在前碰過程中,力通過前縱梁到機艙橫梁,再分散到門檻及地板縱梁上,奧迪a8的車架號在什么位置,側碰過程中通過門檻將力傳導到座椅橫梁及車身縱梁處,后碰過程主要通過鑄件來實現力的傳導及吸收。
在前碰過程中,力通過前縱梁到機艙橫梁,再分散到門檻及地板縱梁上,側碰過程中通過門檻將力傳導到座椅橫梁及車身縱梁處,后碰過程主要通過鑄件來實現力的傳導及吸收。
進口奧迪a8鋼印車架號在機器蓋子下面,發動機艙內部前保險杠的塑料板上面的銘牌上,車架號俗稱十七位碼,其包含了車輛的生產廠家、年代、車型、車身型式及代碼、發動機代碼及組裝地點等信息。進口奧迪a8長寬高分別為5302mm、
下車身傳力圖
機艙前橫梁
采用激光拼焊,料厚分別為1.3mm、1.8mm、1.3mm,相對上一代車身實現減重20%。
機艙前橫梁細節圖
新一代奧迪A8的后縱梁采用壓鑄工藝,是整個車身最大的鑄鋁部件。
后鑄件細節圖
奧迪a8的車架號可以在車輛信息銘牌、門柱、發動機、車架、左車輪罩等處看到。車架號也叫車輛識別號,由17個字符組成,所以俗稱17位碼,包含車輛的制造商、年份、車型、車身類型和代碼、發動機代碼和裝配位置等信息。奧迪a
新一代奧迪A8 B柱位置應用了TRB。
當車輛發生側面碰撞時,B柱上半部分確保車廂完整性,防止頭部撞擊,下半部分減緩碰撞沖擊力,讓車內乘員更加安全。
奧迪a8的車架號在車的風擋下面就有。除此之外,車輛信息銘牌上也能看到,每次驗車的時候工作人員拿紙拓下來的號碼也是VIN碼,一般都在發動機倉內。另外門柱上,發動機,車架等大部件上以及左側輪罩內,轉向柱上散熱器支架上。
奧迪A8 B柱細節圖
前扭力桿是機艙的關鍵連接部位,采用了鑄鎂合金材質,剛度性能出色,密度比的鋁制部件降低45%,重量減輕28%,減重大概500g左右。
機艙上扭力梁細節圖
為了進一步降低車重,新一代奧迪A8的后座背板處布置有一塊碳纖維面板,對車身連接有更高的要求。由于無法噴漆,這塊碳纖維板是在總裝階段才進行安裝的。
奧迪A8的后座背板
連接工藝
新一代奧迪A8車身的連接方式達到了14種。
1.大眾汽車:桑塔納、帕薩特、寶來、Polo、2000、3000、捷達等。車架號:打開蓄電池和制動總泵之間的前擋板上的發動機罩。發動機號:位于發動機左側中間,第三缸火花塞下方。2.中音:車架號:打開引擎蓋,在前擋風玻璃下方中間擋板。
具體連接數量,如下圖:
奧迪A8連接數量圖
全新奧迪A8的B柱部位材料連接采用了卷邊連接+粘合劑連接的封邊技術。
由于不同材質間熱脹冷縮程度的差異,還采用Piece-locking連接技術在卷邊處間隔固定距離打上凹坑,使三層材料全部貼合。
此外,在車輛的A柱、C柱和車頂位置,也采用了相同的連接方式,這些冷連接工藝將不同材質有效地固定在一起。
同時,還通過鉚接的方式確保連接緊固。
B柱連接細節圖
車身結構部位的鋁合金板材、熱成型超高強度鋼和普通鋼通過卷邊連接方式貼合在一起。同時使用粘合劑連接和鉚釘連接以確保連接緊固。
頂蓋和側圍部位采用了遠程激光焊接工藝,在焊接過程中,激光頭與焊接件的距離將保持在20cm,焊縫更加細膩精準,焊接邊緣留出面積可減少27%,激光束的高速率和低能耗也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得益于鋁材質量以及鉚接技術的發展。
奧迪A8的車架號位于機器蓋子下面,發動機艙內部前保險杠的塑料板上面的銘牌上,找到這個銘牌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打開奧迪A8的駕駛員車門。2、拉動奧迪A8的駕駛員腿部左側位置處的引擎蓋開關。3、向上掀起奧迪A8的發動機引擎。
車架上的鋁型材與新式鋼材很好的接合,形成全新奧迪多材料車身結構。
奧迪A8車身SPR及FDS連接細節圖
總 結
新一代奧迪A8車身材料應用廣泛。
除鋼鋁外,還應用了碳纖維及鎂合金、
結構上通過優化提升強度剛度、在不同部位不同材料使用不同連接工藝,實現車身在最適合的部位使用適合的工藝。
而隨著全鋁車身的發展,目前來看鋼鋁混合在性能、成本、量產方面更加具有優勢及成熟度。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