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汽車圖片大全,好看的名車圖片
有沒有想過,經常被朗朗上頭的“超跑”的價值在哪兒?有人可能會說快、大馬力、有先進的科技,也有人會說少、限量、物以稀為貴,當然,這些絕對是體現她們價值的因素之一,但真正使這些超跑具有不菲價值的,是她們的的“前輩”們。正如你讓那些“造車新勢力”造一輛“(電動)超跑”,它快可能會快,但沒有文化底蘊和歷史沉淀的品牌,再快也沒人會認同,畢竟超跑與否是要公認的而不是自詡的。
許多汽車收藏家都鐘愛古董車,或者是建立過豐功偉績的賽車,但對于那些靠現代化裝備堆砌起來的超跑卻毫不感興趣,在他們眼里,2000年后的絕大部分跑車都是沒夠年份的葡萄酒,或者說不值得看一眼之物,或者只是富二代們的玩具而已,在目前全球汽車拍賣的記錄中幾乎全部都是五六十年代出品的古董車,現代超跑也只有三大神車法拉利LaFerrari、麥拿倫P1、保時捷918能剛好入圍百強,但它們在蘇比富之類的排行榜中還真算不上號。究竟古董車為什么會成為收藏家的搶手貨,它們的價值體現在哪里,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首先是要產量低:
古董車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稀有,當時生產的數量已經不多,經過時間的推移,有的在事故中撞毀,有的被主人遺忘在車庫里塵封無人知,所以仍然存在世上的少之又少,但無論是撞毀還是塵封,在翻新后這臺車的身份依然不變。
第二個就是美學設計
在開發新車型時通常會運用一些經典車型的流線,或者車身的基本設計。甚至某些車型的繼任者,即使新車型擁有大量有關空氣動力學的設計,但依然能看見初代車型的影子,這些經典車型的設計依然能傳承下來。但這里或者會有不少車迷感到疑惑了,為什么今天大部分貴價的古董車都是二戰后的,二戰前不是也有很多很經典的老爺車嗎?為什么它們相對地沒那么值錢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好看的名車圖片,因為二戰前和二戰后汽車工業的分界線是“Coachbuilder的興與衰”造成,興旺的二戰前,幾乎所有的車企都在賣底盤,車身交給車身制作公司根據客人要求定制,一旦定制就代表了“某個人的審美”而非公眾審美,如果某臺二戰前的車不是有特殊的歷史事件作背書的話,它們其實并不太符合收藏家們的喜好。
第三個就是歷史背書
第十位:1961年法拉利250 GT SWB California Spyder (2935GT)
被認為是“最美麗法拉利之一”的法拉利250 GT SWB California Spyder,車身由著名的賓尼法利納(Pininfarina)設計及制作,定位是用于日常使用與長途旅行,在1957年至1962年一共只生產了區區106臺,除了SWB短軸距版外,還包括了名為LWB長軸距版本。它搭載一臺使用三個Weber韋伯化油器的3.0L單頂置凸輪軸V12發動機,擁有280PS馬力,前置后驅布局,還有一個4速手動變速箱。
當時美國多數人喜歡長途旅行,所以敞篷車在美國市場大受歡迎,尤其在西海岸。兩家在美國的主要經銷商,加州的Jonvon Neumann和紐約的Luigi Chinetti向法拉利提出生產一臺敞篷運動跑車的建議,當時的法拉利絕對沒有今天般高傲,他們的心思都在賽車上,民用量產車能生產多少就是多少的態度下,加上當時也沒有今天動不動以萬計的產量,所以,也正是因為如此,造就了今天的眾多經典。兩家公司向Enzo Ferrari(恩佐·法拉利)保證,敞篷運動跑車在美國將會有一個獨家的市場,加上法拉利也想打開美國這個龐大的汽車市場。不過,在意大利的造車文化里,是很難將一臺敞篷車當做是一臺純種跑車來看待和生產的,起碼在那個汽車科技還不是完全科技化的年代,外觀不用黏土,是用木條來修型的時代里,恩佐.法拉利其實是并不想生產這么一款車型的,但看到另一款敞篷車型250 GT Cabriolet Pininfarina在歐洲挺受歡迎,最后便生產了一臺以加州(California)命名的車型,Ferrari 250 GT SWB California Spyder。
既然是以加州命名,那你一定能想到她的后繼車型是誰了,那就是2008年發布的Ferrari California,在外觀設計上也保留不少前輩的元素,如發動機蓋上的進氣口,“鯊魚嘴”進氣格柵,翼子板的通風裝飾,這些都是向他的第一代前輩致敬。有不少人說California的操控與動力都沒有法拉利一貫的性格,那又怎樣?她作為“最美法拉利之一”只負責貌美如花,開著敞篷法拉利舒適地來一個長途旅行,足矣。
拍賣成交價格:1869.2萬美元(約1.238億人民幣)
拍賣行:法國Artcurial(艾德)
第九位:1939年Alfa Romeo 8C 2900B Lungo spider (412041)
阿爾法羅密歐8C是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用于單座大獎賽的賽車,生產于上世紀30年代(二戰前),8C代表著8缸(8 Cylinders)發動機。而8C 2900是一臺兩座跑車,基于1935年8C 35大獎賽賽車底盤打造,最初設計用于參加賽車比賽的,尤其是Mille Miglia 1000公里耐力賽。8C 2900A在1935年在倫敦車展上發布并在當地銷售,使用一臺2.9L雙羅茨式機械增壓直列8缸發動機,配有雙頂置凸輪,最大馬力220PS。
8C 2900系列僅僅生產了32臺,而只有12臺是8C 2900B Lungo spider版本,8C 2900B在1937年開始生產,設計相比2900A賽車已經為了舒適性與實用性做出了讓步,發動機的馬力也下調至180PS馬力。除了這臺長軸距Lungo還有短軸距Corto車型,但無論哪一個長度都擁有完美的身材曲線,車身由Turing車身制作公司與賓尼法利納(Pinin Farina)共同設計。為了盡可能降低2900的重量,車輛制造時使用了“Superleggera”超輕量的建造技術,使這一臺4.4米長的2900只有1200公斤重。
拍賣成交價格:1980萬美元(約1.312億人民幣)
拍賣行:RM Sotheby’s(蘇富比)
第八位 1955年Jaguar D-Type (XKD-051)
勒芒24小時耐力賽是世界上最負盛名和最具傳奇色彩的耐力賽,捷豹(Jaguar)D-Type就曾經贏得過1955年至1957年連續三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冠軍。當時的捷豹D-Type在結構設計上運用航空技術,駕駛艙采用了單體式硬殼設計,是首批使用單體結構的車型之一,主要由鋁合金板構成,車身與車架結合在一起能保證結構的完整性,還能增加車輛剛性。
245匹馬力,3,442 cc DOHC直列六缸發動機,配備三個Weber 45 DCO3化油器,四速手動變速箱,獨立前懸架,就是D-Type的基本參數。為了使發動機有更低的高度,捷豹總工程師William Haynes與賓利前工程師Walter Hassan共同開發了干式油底殼潤滑系統,據說是為三個Weber化油器的油管提供額外的空間,減少底部的空氣阻力,使賽車有更好的空氣動力學效率。
當時為了針對勒芒的Mulsanne大直道最高速度時的穩定性,在賽車后方增加了一個鰭片,后來車頭的長度增加了7.5英寸,車頭整流罩與空氣動力學鰭片形成一個整體,進一步提高了最高時速與穩定性。D-Type憑借出色的空氣動力學,在Mulsanne直線上276KM/h的最高時速,與法拉利257KM/h相比有明顯的優勢。
捷豹在1956年因為“利曼災難”而選擇了暫時退出了車隊競賽,將未完成的D-Type改造成公路版本的XKSS,使他們能在美國公路上合法上路。不幸的是在1957年捷豹生產XKSS的工廠發生了火災,燒毀了25輛中的9輛,由于生產的模具與工具也一同燒毀(當年汽車生產會使用大量的木器工具,尤其是這類手工打造的車型),XKSS版本的生產也終止了,最后推出的只有16輛。在蘇富比拍賣會上拍賣的的是D-Type 1955年的賽車版本,而并非XKSS版本。
拍賣價格2178萬美元(約1.443億人民幣)
拍賣行:RM Sotheby’s(蘇富比)
第七位:1956年Aston Martin DBR1 (DBR1/1)
DBR1是阿斯頓馬丁在1956年打造的賽車,目標是參加世界跑車錦標賽。DBR1在1956年-1959年這段時間里參加過不少的比賽,包括勒芒24小時耐力賽、紐博格林1000公里耐力賽、比利時斯帕大獎賽、12小時賽百靈等等,這些都是世界跑車錦標賽里的賽事。最著名的是在1959年賽季取得紐博格林耐力賽,勒芒耐力賽,RAC連續三個賽事的勝利,這也是阿斯頓馬丁最為自豪的一個歷史。
DBR1一共只生產了5臺,在1962賽季之后,賽車部門不再參加比賽,所有的DBR1都會退賽,用于博物館收藏和拍賣作私人收藏。
拍賣價格:2255萬美元(約1.494億人民幣)
拍賣行:RM Sotheby’s(蘇富比)
第六位 1964年Ferrari 275 GTB/C Speciale (06701)
1965年,生產了4臺275 GTB Competizione Speciale,包括一臺原型車和三個生產車型,而發動機卻使用了250 LM的發動機(250 LM是法拉利第二臺被冠以超跑的車型),有許多發動機與變速器的鑄件都將尺寸減少了十分之一,底盤至今也變小了,還配有聚碳酸酯的玻璃,不過這并不是最終版本。在1966年,法拉利決定打造12臺輕量化的275 GTB/C的賽車,雖然他們與275 GTB相似,卻沒有一個車身部件是相同的。Mauro Forghieri用特殊的超輕鋼與鋁合金重新設計了底盤,懸掛系統更換了更硬的彈簧,車身采用了超薄的鋁制板件,厚度是250 GTO的一半,即使靠在275 GTB/C車身上也會造成凹陷,那么多的輕量化設計使275 GTB/C Speciale比普通版本減輕了150KG。
275 GTB/C 在1966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贏得冠軍。275 GTB/C賽車有一個弱點,就是他的輻條輪圈,容易受到擠壓輻條變形受到破壞,所以從275 GTB/C之后再沒有法拉利的賽車使用輻條輪圈,12臺275 GTB/C最終只有兩臺被出售用于街道使用。
拍賣價格:2670.8萬美元(約1.769億人民幣)
豪車車標圖片全集,德國豪華汽車品牌,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邁巴赫。英國豪華汽車品牌,勞斯萊斯,賓利,捷豹,路虎,阿斯頓馬丁,日本豪華汽車品牌,雷克薩斯,英國菲尼迪,瑞典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意大利豪華汽車品牌,。
拍賣行:RM Auctions
第五位 1964年法拉利275 GTB/4S NART Spider (10709)
法拉利275 GTB/4S NART Spider同樣是以275 GTB為基礎打造的,這臺車并非法拉利自家想打造的一個型號,而是一個名叫路易吉.奇內蒂(Luigi Chinetti)的商人要求Scaglietti與Enzo Ferrari共同打造一臺沒有車頂的敞篷車。NART代表了Chinetti的北美賽車隊,當時是直接從Scaglietti定制25輛,由于銷量不高最終只生產了10輛,所以這也讓275 GTB/4S NART Spider成為最有價值的法拉利之一。
275 GTB/4S NART Spider還有一個故事,在1968年一部熱門電影《Thomas Crown Affair》中,有一臺極具誘惑的紅色法拉利在熒幕中出現,當時一對夫婦穿過一條街道,一部紅色的法拉利275 GTB/4S NART Spider出現在眼前,主角還說了一句“red Italian thing”,雖然出現在熒幕的時間很短,但在當年的電影里出現一臺定制版的法拉利,在大眾眼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拍賣價格:2827.4萬美元(約1.86億人民幣)
拍賣行:RM Auctions
第四位 1956年法拉利290 MM (0626)
豪車車標圖片全集德國豪華汽車品牌: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邁巴赫。英國豪華汽車品牌:勞斯萊斯、賓利、捷豹、路虎、阿斯頓馬丁。意大利豪華汽車品牌:瑪莎拉蒂、法拉利、蘭博基尼、阿爾法·羅密歐。法國豪華汽車品牌:布加迪。美國豪華。
法拉利290 MM打造出來就是為了參加Mille Miglia耐力賽,所以也用縮寫“MM”來命名。作為一臺法拉利的原型賽車,工程師Andrea Fraschetti為他重新打造了一副發動機,4.5L 60度夾角V12發動機帶有一個整體式的缸體與濕式襯墊的缸蓋,配有三臺Weber雙扼流圈DCF3化油器,每個氣缸安裝了兩個火花塞,最大馬力320PS,極速280KM/h。這臺發動機也用于法拉利的一級方程式賽車上。
290 MM首次參加比賽的是1956年的Mille Miglia耐力賽,第一次比賽就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后來還獲得世界跑車錦標賽的冠軍。同年,在紐博格林1000公里耐力賽中取得第三名。
法拉利的原型賽車是賽車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賽車之一,他們在最偉大、最具挑戰性的世界跑車錦標賽上都取得過很多場重要比賽的勝利,更重要的是,每一臺原型賽車的研發恩佐.法拉利都有參與其中,這些原車為現代的法拉利賽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拍賣價格:2834.1萬美元
拍賣行:RM Sotheby’s(蘇富比)
第三位 1954年梅賽德斯奔馳W196 (196 010 00006/54)
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一級方程式賽車W196,是W194的繼任者,參加1954至1955年的世界跑車錦標賽賽季。1954年的一級方程式規則只允許使用2.5L自然吸氣或者0.75L的機械增壓發動機,最初奔馳是使用一個0.75L機械增壓的發動機,增壓的壓力為450kpa,驅動這個增壓器需要消耗100匹馬力,而發動機馬力為390匹。后來研究發現這臺發動機燃油消耗量比自然吸氣發動機高出了2.3倍,最后使用了一副改編自二戰時期使用Messerschmitt (梅塞施密特)BF 109E戰斗機上的V12發動機,使用了奔馳自家開發的機械燃油直噴系統和desmodromic閥技術。W196是唯一使用這樣先進技術的賽車,相比其他賽車都用化油器的發動機,它有著相當大的優勢,這臺2.5L的發動機在10000轉時輸出340匹馬力。
W196發動機縱向安裝在前軸的后面,也就是FMR布局了,以此獲得更好的前后軸重量分布,底盤是使用鋁管材的空間管陣式車架,外覆為超輕的鎂合金空力套件,這種材料只有鐵四分之一的重,大大減少了整車的重量。在1954年的法國大獎賽上,W196推出了一個針對高速賽道的“Monza”型流線型車身,從之前的開放式車輪改為了封閉式,這樣這流線型車身有著很好的空氣動力學效率,在一些高速賽道上有很好的優勢,例如意大利的蒙沙和英國的銀石賽道等。
W196在1954年12場比賽中有9場獲得勝利,并贏得了兩屆世界冠軍,但是在1955年的賽季完成后,W196退出了比賽。雖然在賽道上有良好的表現與穩定性,但奔馳兩個駕駛W196的車手在《MotorSport》雜志上表示“W196有點難以控制,操控上有點兒轉向過度”、“如果讓這臺車搭配更好的輪胎,這臺車的性能會更高”。在當年W196是如此先進,以至于當時的輪胎承受不了這臺車的性能。
拍賣價格:3043.3萬美元(約2億人民幣)
拍賣行:英國Bonhams(寶龍)
第二位 1957年法拉利335 S Spider Scaglietti (0674)
1、奔馳 奔馳,德國汽車品牌,汽車的發明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檔汽車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術水平、過硬的質量標準、推陳出新的創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經典轎跑車款式令人稱道。奔馳三叉星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車及品牌。
法拉利335 S在1957年只生產了4臺,當時也是針對Mille Miglia耐力賽而專門開發的一臺車,它是315S的繼任者,但其實這兩臺車都是從290MM衍生出來,在車身空氣動力學設計上有許多相似的地方。290MM、315S、335S都是使用60度夾角V12發動機,但335S有更大的排量,4.0L V12發動機在7900RPM時爆發出390PS馬力,最高時速達到了300公里,這個動力數據在50年代時是相當大了。其他賽車都有一個輝煌的比賽事跡,但335S卻有一個悲慘的歷史。
他是1957年Mille Miglia事故的主角,當時西班牙車手阿爾方索.德.波塔戈駕駛著335S正排在第三位,在經過一個村莊時其中一個輪胎發生爆炸,沖向了右邊路邊,導致車上兩人與9名觀眾在事故中遇難,另外還有20人受傷。由于兩年前在勒芒比賽中也發生過類似的傷亡事故,在公眾強烈的抗議下在1957年后取消了Mille Miglia耐力賽,使335S成為法拉利在Mille Miglia耐力賽中最后參賽的一臺賽車。
拍賣價格:3571.1萬美元
拍賣行:法國Artcurial(艾德)
第一位 1962年法拉利250 GTO (3851GT)
關于法拉利250 GTO的故事就多了,如果說句不那么貼切的詞形容就是“罄竹難書”(這里絕對是褒義詞,見諒)。
1、勞斯萊斯ROLLS-ROYCE:英國豪華汽車品牌,1906年成立于英國,公司創始人為Frederick Henry Royce(亨利·萊斯)和Charles Stewart Rolls(查理·勞斯)。Rolls-Royce出產的轎車是頂級汽車的杰出代表,以其豪華而享譽全球,是。
250 GTO是為了參加FIA Group 3賽事而打造,名稱中“250”表示每個氣缸的排量(立方厘米),而“GTO”則代表Gran Turismo Omologato。在2004年在《Sport Car International》雜志20世紀60年代頂級跑車的名單中提名為“有史以來最頂級的跑車”,同樣在《Motor Trend》雜志中也將250 GTO列入“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法拉利”的名單中,可見這臺250 GTO在歷史上的重要性。250 GTO是法拉利車廠官方承認的第一臺Super Car,不要以為是個法拉利就叫超跑,起碼在學術上是不負責任的,250 GTO是第一輛,之后是中置引擎布局的250 LM、接著才是288 GTO、F40、F50、ENZO、LaFerrari,這是歷史發展的脈絡,至于其他的法拉利,無論再強悍、再經典,都只能劃入GT或者Sportscar領域,它們都不是超跑。
250 GTO各種機械部件都是使用早期車型中的部件,底盤是基于250 GT SWB的底盤的基礎改進而來,但車架結構與幾何形狀略有不同,主要都是減輕重量和加固,而車架是使用橢圓管架手工焊接打造而成。發動機使用了前勒芒冠軍250 Testa Rossa的3.0 V12發動機,采用了干式油底殼的設計,6個38DCN Weber化油器,最大馬力300PS,搭配一個5速狗腿式手動變速箱(1檔在左下位)。
這臺250 GTO的設計重點是在車身的空氣動力學,以提高最高速度與穩定性。全鋁的車身有一個尖尖的車頭,較小的散熱器入口,在引擎蓋上有一個獨特的進氣口,在早期還有一個后擾流板,汽車底部也做成平整的以增加高速時的下壓力,在當年250 GTO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是一個很重大的創新。
根據FIA在1962年的法規至少要有100輛的量產車才能參加Group3的賽事,但法拉利只生產了39臺250 GTO,那它是怎么通過法規呢?當時法拉利在底盤編號上做了手腳,“制造”了不存在的賽車,避開了FIA的規定。當FIA的檢查員確認是否有100臺量產車時,法拉利在不同地點展出車輛,所以“呆萌”的檢查員以為真的有100臺車,所以就通過了檢查。
拍賣價格:5235萬美元
拍賣行:RM Sotheby’s(蘇富比)
寫在最后
開頭提到過這些經典車型有很多遭到遺棄,或者在事故中撞毀,但翻新過后依然有他原來的價值,那為什么現代的車沒有這個待遇呢?這些舊款的車型大多數都有著輝煌的歷史,在許多國際賽事上都有獲得過獎項,或者是某個車型的始祖,在當年前衛的設計元素來到現在也影響著新款車型的開發。
例如當年的McLaren(麥拿倫) F1,道路版本只有64臺,在90年代汽車界的地位無車能撼動,自然吸氣V12發動機壓榨出627PS馬力,極速居然能高達391KM/h,這個成績放到現在也沒有多少臺車能超過,而且這個成績只是一臺“只有”627匹馬力的自然吸氣引擎就能做到,無論當年還是現在都是神一樣的存在。還有就是他駕駛室三座布局的前衛設計,目前還沒有任何一臺量產車使用這種布局,但有消息稱McLaren未來會重啟這臺三座經典跑車的計劃1,可見這臺車對McLaren的影響。
著名喜劇“憨豆先生”的扮演者羅溫·艾金森就曾經擁有過一臺McLaren F1,后來以800萬英鎊出售了,但是這臺車行駛了6萬公里,還發生過兩次嚴重事故,其中一次還花費了巨額來維修。并不是車主傻、用那么多錢修復,而是這臺車有這個歷史價值。
現在很多人看車只關心它們有多快,有多貴,卻忽略這臺車的設計和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像法拉利這樣有多年賽車歷史與文化的品牌,他們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空氣動力學與美學設計,但更多的,是歷史的傳承。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