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 汽車知識網 > 汽車品牌 > 小鵬

    威馬汽車創始人,小鵬汽車何小鵬簡介

    威馬汽車“創始人年薪12億”風波剛過去不久,又因全員降薪陷入新的輿論旋渦。

    11月21日,威馬汽車CEO沈暉發布內部信宣布,全員取消年終獎,管理層降薪一半,其他員工發放70%的基本工資。

    從比亞迪銷量暴漲,到蔚小理、零跑汽車股價暴跌來看,再到傳統車企后來居上,新能源汽車洗牌已悄然到來,威馬會成為第一個出局的造車新勢力嗎?

    全員降薪

    威馬新能源汽車是威馬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威馬汽車成立于2015年1月 ( 前身為聯合創始人杜立剛的三電系統研發企業,成立于2012年),是國內新興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創始人為。

    11月21日,威馬汽車董事長、CEO沈暉發布致全部員工的溝通信,稱為了應對資金壓力,將通過一系列財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

    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四個措施:

    M4及以上級別管理者發放50%的基本工資;

    其他員工發放70%的基本工資;

    發薪日從8日延遲到25日;

    威馬汽車三年虧損174億,但是威馬車創始人、董事長沈輝2021年的年薪卻高達12億。但真實的情況是沈輝的年薪是201.1萬元,剩下的12.6億是以股權激勵方式發放的。威馬汽車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新能源汽車廠商,是新能源汽車產。

    本年度取消13薪、年終獎、留任獎金,暫停發放購車補貼等,從10月計薪月起開始實施。

    據紅星資本局,威馬方面確認了溝通信屬實,不過對方表示目前處于IPO緘默期,暫無官方回應。威馬員工表示,確實收到了溝通信,已有同事離職,不少人都準備找下家。

    還記得“威馬創始人12億年薪”那條熱搜嗎?從這條熱搜的表面上看,如果管理層降薪50%,不就輕松省出十幾億甚至幾十億的薪水?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管理層薪資總額中,僅董事長兼CEO沈暉一人就高達12.62億元。然而,在這超12億元的年薪中,沈暉的薪酬僅201萬元,其余均為其所持股權的價值,并非實打實的現金薪酬。

    其實向管理層提供股權激勵是不少企業在IPO前的做法。例如小米在2018年上市前給予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一筆99億元的股權激勵。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2021年,威馬虧損約82億元。另外,據公司招股書披露,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合計36.78億元。

    不難看出,降薪,對緩解威馬汽車的財務壓力只能說是杯水車薪,有點用,但不多。

    起大早,趕晚集

    威馬的歷史可追溯至2015年10月,創始人沈暉通過所控制的杭州阿米巴暉瀚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自執行董事杜立剛和獨立第三方王海貞收購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

    威馬汽車創始人

    致:

    早在2000年,沈暉就進入到了博格華納,并在三年后成為博格華納集團排放系統中國區總裁。

    2007年,沈暉又成為菲亞特動力中國區總裁。

    正是因為沈暉在工程、汽車零部件及汽車行業擁有超過20年管理經驗,因此相比于李斌、何小鵬、李想,沈暉的威馬汽車曾一度受到資本的追捧。

    據不完全統計,威馬累計融資額已超過350億元,背后的投資者陣容堪稱豪華,不僅包括雅居樂、百度和騰訊,還獲得李嘉誠家族及何鴻燊家族的青睞。

    但是,威馬首款車量產時間2018年,與“蔚小理”幾乎處于同一起跑線,但在隨后“蔚小理”一路狂奔的時候,威馬汽車早已掉出第一梯隊。

    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1年,威馬汽車銷量分別約為1.28萬輛、2.19萬輛以及4.42萬輛。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僅去年一年就分別賣出9.05萬輛、9.82萬輛和9.14萬輛。也就是說,威馬三年交付總量,都不及“蔚小理”去年一年。

    進入2022年,這一銷量差距再次被拉大。2022年1-9月,蔚來、小鵬和理想和交付量分別為8.2萬、9.9萬、8.7萬輛,均為威馬公布的同期2.8萬輛數據的3倍以上。

    今年前三季度,后來居上的哪吒汽車以10.9萬輛銷售成績位居榜首。而威馬汽車幾乎停滯不前,同期銷量僅有2.9萬輛。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9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量已達387.7萬輛,同比增長113.2%,增速達不到這個水平的企業,均可視為不及格。

    威馬,可謂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威馬汽車(WMMotor)成立于2015年1月(前身為聯合創始人杜立剛的三電系統研發企業,成立于2012年),是國內新興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創始人為前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沃爾沃全球高級副總裁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沈暉。

    三年連虧174億

    銷量不佳,最直接的表現便是威馬的連年虧損。自2019年以來,威馬每年的虧損分別為41.45億元、50.83億元和82.05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過了170億元,經調整過后的凈虧損也依然高達136億。

    前期輝煌的威馬,何以淪落至此?

    首先,在造車模式上,沈暉帶領威馬選了一條傳統的造車路線——自建工廠,主打具有性價比的中端車市場。但是,或許是由于威馬對銷量過于樂觀,將大量資金投入到自建工廠上,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現金流的緊張。

    其次,威馬產品力較低,國內電動車企中,比亞迪三電技術全棧自研是公認的實力派。

    反觀威馬,頗有些成也吉利,敗也吉利的意味。

    其中,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品牌戰略副總裁的陸斌,曾任吉利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威馬汽車首席財務官CFO張然,曾任吉利執行董事;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兼董事的杜立剛,曾參與過吉利并購沃爾沃談判團隊;威馬汽車董事、首席運營官的徐煥。

    威馬汽車正面臨著沈暉的老東家吉利的訴訟。吉利指稱威馬侵犯其商業秘密,向法院申請索賠21億元。

    而且,或許是源于在吉利車企的工作經驗,威馬的創始人沈暉也變得頗為傳統——威馬的產品迭代實在是差強人意。

    根據威馬官方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2021年威馬的銷量約為4.4萬輛,其中,EX5車型銷量為25597輛,約占總銷量的58%。也就是說,EX5是威馬的主打車型。

    自2018年上市以來,由于威馬創新能力不足,也沒有自己的純電動車型開發平臺,致使EX5迭代速度較慢,直到2020年5月才推出了改款車型威馬EX5-Z,但該款新品并未增加續航里程,僅在車身顏色和配置方面進行了一定升級。

    一年后,威馬推出2021款EX5-Z,續航里程仍原地踏步,外觀也與2020款保持一致。今年9月,2022款EX5-Z正式上市,在續航、外觀、配置等方面均無重大升級。

    此外,在品牌營銷上,威馬也不夠出眾。

    玩轉營銷的蔚小理,很懂貼標簽,比如蔚來主攻高端市場,小鵬強調智能化、理想則靠細分爆款成名。反觀威馬,你能說得威馬的品牌特色嗎?

    當然了,也有一部分的市場原因,包括疫情影響、芯片等問題。沈暉在全員信也表示了這一點,他把降薪的原因,歸結于疫情的重復爆發,與成本上漲。

    銷量下滑、持續虧損,加速了威馬汽車資金面惡化,想活下去只能繼續尋求融資輸血。

    早在2020年,威馬汽車就沖刺科創板上市,試圖以“科創板新能源車第一股”提升知名度,但沒多久即被曝出暫緩科創板IPO進程。今年6月1日,威馬汽車再次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

    但如今的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驟降。

    蔚來、理想股價也遭遇腰斬,小鵬更是跌沒80%。今年9月,零跑汽車上市,這是近年來新勢力最大黑馬,2021年銷量同比暴增443%。即便如此,零跑汽車上市當天即跌破發行價,當前市值僅220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威馬上市進程還停留在審核階段。換句話說,距離威馬汽車的IPO申請失效僅剩7天。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QQ: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老婆的视频完整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