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 汽車知識網 > 汽車評測

    Canoo怎么樣

    長橋海豚投研特約研究員:郭方杰

    2021 年絕對是新能源汽車熱火烹油的一年。

    全球最大 IPO 也來在新能源汽車—主攻電動皮卡的,有著 “特斯拉殺手”、“下一個$特斯拉.US ” 之稱的 $Rivian.US ,2021 年 11 月 10 日完成首次公開募股,定價為每股 78 美元,估值約 765 億美元,籌資約 119 億美元。美股歷史上第六大 IPO。

    二級市場對這支股票給予厚望:

    上市第一個交易日,股價大漲 37%

    上市第三個交易日,挾泰山超北海之勢,連超$福特汽車.US 、$通用汽車.US 、戴姆勒,估值超過 1000 億美元

    上市第五個交易日一路沖到 179.47 美元,市值高達 1615.23 億美元,成為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的全球市值第三大車企。

    四舍五入,約等于 162 個 10 億美金的獨角獸。

    和股價狂飆突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1)Rivian 是全球第一個年收入低于 100 萬美元,但估值超過 1000 億的公司。

    2)Rivian 并沒有解決大規模量產的問題,2021 全年交付不超過 1000 輛,其中買家大部分還是員工。

    3)Rivian 自己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與 2021 年 6 月 30 日,他們的累積虧損分別為 17 億美元與 27 億美元。也就是說,這家公司僅在 2021 年上半年,虧損就高達 10 億美元。而他們更是預計,到 2023 年底,他們的資本支出累積會達到 80 億美元。

    我們來看看其他電動車:

    2009 年特斯拉的 IPO 估值不超過 20 億美元,募資規模僅 2.26 億美元。而當日特斯拉,已經賣了兩年 Roadster,并在上市前一年推出了 Model S,共計交付約 1400 輛車

    2018 年蔚來 IPO 僅募資 10 億美元,上市時已交付 1000 多輛。

    2020 年理想和小鵬 IPO 分別募資 11 億美元和 15 億美元。

    車身線條全部由直線組成,車頂設計成一個貫穿前后的三角形,輪眉則為梯形,連前大燈都是筆直的光帶,設計獨特,辨識度極高,或許給了這款Canoo的電動貨車不少靈感。

    對比之下,Rivian 似乎有明顯的泡沫和溢價。

    上市第六個交易日開始持續下跌,到 12 月 16 日,Rivian 上市一個月后發布的首份財報:2021 年三季度迎來了巨額凈虧損高達 12.33 億美元,同比增加 328%。

    持續的虧損中包含了 Rivian 研發成本與運營成本的持續增長。研發相關費用同比增加了 2.21 億美元,其中包括工資增長 9300 萬美元和設計研發費用增長 7700 萬美元。

    2022 年 3 月第一周,Rivian 又爆出一個負面新聞:

    2022 年 3 月,Rivian 有意單車提價 12000-20000 美元,遭遇預訂者激烈抵制,有報道稱,用戶大規模退訂,Rivian 的 CEO 斯卡林格隨后宣布放棄對預訂者提價:

    反轉如此大,Rivian 究竟是怎樣的一家公司,他們遇到了什么情況?未來又會如何?我們來詳細看看。

    一、Rivian 到底是誰?

    Rivian 創立于 2009 年, 產品面向兩個市場:

    面向普通消費者(to C)的 R1T(電動皮卡)和 R1S(電動 SUV)

    和面向企業的(to B)運貨車(EDV)

    目前 EDV 唯一的客戶是亞馬遜,同時也是握有 Rivian 最多股票的投資者。

    Rivian 在招股書中提及,自己戰略是不斷用 B、C 兩大市場雙循環做大做強。

    to C 市場:

    垂直整合,銷售門店自營,汽車軟件、車輛維修保養等,全都自己來,直接觸達客戶,做全生命周期服務。

    管理層預估,業務成熟后,每月每車收取 90 美元/月。

    這個模式和國內 “蔚小理” 大同小異,我們都熟悉。

    to B 市場:

    可以根據客戶深度定制,定制車隊管理系統 Fleet OS,高度自動化,收取軟件訂閱費。

    管理層預估,業務成熟后,每月每車收取 150 美元。

    Rivian 在招股書中說,電動汽車市場的迅速擴大、切入 SUV 和皮卡是最有成長力且最賺錢的細分市場、政府監管的刺激、人們對環保意識加強,都是公司成長的有利因素。

    另外,Rivian 宣稱自己的底盤一體化技術,能夠充分降低成本:

    把電驅、電池、懸掛、剎車,統統裝在底盤上,SUV 和皮卡共用。

    Rivian 估計自己處于非常廣闊的市場:

    招股書中,Rivian 用賽道總空間 (“TAM”) 和自己可觸達的空間 (“SAM”) 來定義 Rivian 市場機會。Rivian 還根據消費者和商用車輛的新車銷售市場計算 Rivian 的 SAM 和 TAM。

    TAM 約為 9 萬億美元,SAM 為 1.1 萬億美元。

    一般認為,Rivian 之所以在上市初期在資本市場上備受青睞,最主要的原因是兩大標簽:

    1)2018 年再洛杉磯車展上驚艷眾人的電動皮卡 R1T。

    2)大機構背書,主要是世界前首富,$亞馬遜.US 創始人貝佐斯的投資、訂單、站臺。

    上市前后股權結構對比

    下面我們來詳細聊聊:

    二、美國人的心頭愛:皮卡、皮卡,還是皮卡

    在聊電動皮卡 R1T 之前,我們先說下美國皮卡市場。

    美國汽車市場有很多暢銷的車型,但是賣的最好永遠都是皮卡。

    在銷售和服務模式上,Canoo將采用會員訂閱模式,通過互聯網,減少中間環節,直接向用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卡諾滑動底盤 作為一款純電動汽車,Stefan透露,Canoo的滑板平臺有很多技術,包括電池、傳感器、轉向系統和傳動系統。據介紹,Canoo的電池容量為。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列出了 2021 年美國銷量前十五的車型,五個車型都是皮卡,而 Top3 竟然全都是皮卡。

    我們再看看美國各個地區的偏好:

    福特的 F 系列皮卡,是絕大部分地區的首選。

    但是更加夸張的是,F 系列皮卡霸榜美國銷量第一車型已經超過 40 年了。

    不過,我們需要細究一下,皮卡中真正賣的好的,是全尺寸皮卡

    皮卡分為全尺寸(Full-Size)和中尺寸(Mid-Size),曾經還有緊湊型,后來市場太小被放棄了。

    銷量的 Top3 全部都是全尺寸皮卡。全尺寸皮卡滿足了美國消費者兩點最重要的訴求:強大多功能和舒適豪華。

    ① 強大多功能:

    而美國皮卡的過功能性十足,SUV 和其相比,小巫見大巫。商務貨運,戶外野營,小型工程,旅游觀光無所不能。

    ②舒適豪華:

    美國高速公路達(洲際公路系統,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十分發達,加之廣袤的地域以及宜人多變的自然風光, “公路旅行” 是一個重要的生活方式。

    這就對旅途的舒適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皮卡作為能運能拖的公路最強交通工具,家庭出行首選。所以,現在皮卡變得越來越舒適,越來越豪華。

    公路旅行,空間顯得尤為重要,充足的空間可以有效緩解旅途過程中的疲勞,讓大個頭車主在車內的活動顯得不那么局促。此時,全尺寸皮卡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

    全尺寸皮卡售價區間在 3-9 萬美金之間,頂配的全尺寸皮卡可以買奔馳最低的 S 系列了。

    很多美國人還會改裝皮卡,升高、加房車套件、加超級音箱,不一而足。很多皮卡改裝花費可以到大幾十萬甚至百萬美元級別。美國還有皮卡改裝文化以及豐富的皮卡集會。

    皮卡在美國汽車整體市場下滑的大環境下,仍然保持整體上升的趨勢(受疫情影響,2021 年略有下滑)。

    美國皮卡市場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市場集中度高,排名穩定:Top3 常年不變,Top5 的皮卡市占率超過 83%,不過目前市場上還沒有成熟的電動皮卡。

    三、老板是個 “小超人”

    Canoo怎么樣

    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斯卡林格(RJ Scaringe)就是在這種美國的皮卡文化下熏陶下成長起來的。

    斯卡林格 1983 年出生于一個美國工程師家庭。受家庭影響,斯卡林格從小熱愛汽車,且動手能力極強,青少年時代幫助鄰居修理好了接近報廢的保時捷 356。后在麻省理工斯隆學院獲得了機械工程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后,2009 年在父親的全力資助下開始創業,斯卡林格最初的想法是要造出低價省油的超級跑車—他給自己定下的油耗目標是 60 公里每加侖(省油王日系車豐田卡羅拉的油耗是 30 公里每加侖)。

    斯卡林格折騰兩年后發現情況不對,產品遲遲無法研發成功,在電動化的浪潮下決定改變方向。因為電動車和油車相差極大,斯卡林格學了多年的機械工程可能就沒多少能派上用場。

    Canoo怎么樣

    2011 年底,斯卡林格把公司改名為 Rivian(源于他經常去坐劃艇的一條河名)。并開始電動車的研發。Rivian 在 2017 年收購位于伊利諾伊州的一家三菱和克萊克斯勒聯合建立的工廠。

    2018 年 Rivian 在洛杉磯車展中大放異彩,電動皮卡 R1T 顯示了卓越的產品性能和體驗感,成為全場聚焦,當日連特斯拉設計師也來觀摩。

    斯卡林格的造型和超人有幾分神似,有 “超人” 的綽號,又和 “鋼鐵俠” 馬斯克是同行所以小 “超人” 常常拿來和鋼鐵俠進行比較。

    但是斯卡林格的行事相當低調,不像馬斯克。他稱贊馬斯克對電動汽車市場的貢獻,說自己在公司產品沒有落地前,開的也是特斯拉,同時,他又用 “多樣化” 給自身發展留了空間。

    斯卡林格拿冰淇淋做了比喻:如果目標是把地球上所有車輛實現電氣化,就需要許多不同的口味,如果全世界只賣香草冰淇淋,那銷量就會少很多,所以需要不同口味,Rivian 有特定風味,Cybertruck 也有特定風味。

    斯卡林格非常喜歡戶外運動,稱這也是他選擇做電動皮卡的原因之一:希望做一輛環保、性能強大的汽車可以戶外旅行。

    雖然看上去文質彬彬,但是斯卡林格的故事有兩個地方值得留意:

    1)2017 年的收購工廠,斯卡林格工程師出身,不像馬斯克創業成功,在還沒有兩件融資利器的前提下大膽收購工廠。

    Canoo怎么樣

    這其中運作能力,氣魄膽量并不一般。結合斯卡林格給貝佐斯做的極其成功的路演,創始人并不是一個靦腆工程師,應該是一個能說會道,察言觀色,敢于出手的人。

    2)斯卡林格的老師評價自己的學生:“他是一個很好的人,除非你和他打籃球。”

    根據我多年混跡中美兩地籃球場的經驗,這句暗語翻譯過來,大概就是:斯卡林格非常強大甚至有點過分的好勝心,自信心強,喜歡對抗,關鍵時刻會不擇手段(很可能會噴垃圾話嘲諷對手)。

    四、貝佐斯對 Rivian 是把雙刃劍

    除了創始人,對于一輛車沒賣就已經聲名鵲起的 Rivian,它的另外一個 “貴人” 就要屬亞馬遜前 CEO 貝佐斯。

    2018 年洛杉磯展會是 Rivian 最重要的事情,因為除了展會上的大放異彩,Rivian 還得到了最重要的戰略投資者。

    為籌備這次展會,Rivian 需要一家航拍公司,而最后選的這家航拍公司的老板就是勞倫桑切斯——亞馬遜前 CEO 貝佐斯的女友,這也促成了貝佐斯和 Rivian 的會面。

    斯卡林格的給貝佐斯的路演極其成功,他的戰略打動了后者。貝佐斯不僅投資、購車,還公開站臺:乘坐 Rivian 的電動車去太空之旅火箭發射現場,稱贊斯卡林格的想象力、雄心、智慧。

    上一個得到貝佐斯如此高評價的是拉里佩奇與謝爾蓋。布林——谷歌兩位創始人(1998 年貝佐斯天使輪投資谷歌 100 萬美元)。2021 年 11 月上市時,貝佐斯手握 Rivian22% 的股票。

    但是對 Rivian 卻是排他的,Rivian 在 2025 年交付 10 萬輛車前不得其他人提供 EDV,甚至 2025 年之后的兩年,Rivian 向其他人提供 EDV 還要得到亞馬遜同意(亞馬遜有否決權)。

    五、Rivian 的殺手锏——R1T 電動皮卡

    說完 Rivian 成長中的兩個核心角色,我們再看看它真正的殺手锏——R1T 電動皮卡。

    四年前,2018 年洛杉磯車展的時候,Rivian 創始人 RJ 斯卡林格帶來的電動皮卡驚艷了眾人。

    R1T 電動皮卡主要參數如下: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

    ①. 產品優勢明顯(相對當日霸主福特 F 系列):

    1)跑車級別的加速: 0-60 邁的 3 秒加速;

    2)四輪驅動的轉向靈活:遠超普通皮卡的轉身靈活性,轉身速度極快;

    3)皮實耐用:最小離地間距 360mm,接近角 45 度,涉水深度 1 米,電池保護板防彈設計;

    4)貼近用戶的裝載和交互設計:雖然 R1T 是中型尺寸(美國賣的最好的全尺寸),但是由于 R1T 把所有的汽車部件都集中在底盤上,增大了存儲空間。

    ②. 產品劣勢

    幾乎所有試駕者都提到了 R1T 目前一個不足:他的電控屏幕觸感糟糕,拖動反應緩慢,目前 Rivian 已經有專門的團隊來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汽車雜志Motor Trend and Road & Track稱呼這款皮卡是 “駕駛過的最棒的皮卡”,前者后來還將 R1T 評為 2022 年度卡車。

    英國著名汽車頻道 Top Gear 給到 Rivian 的皮卡的評分高達 9 分(滿分 10),評價這款皮卡是 “game changer”,足見該皮卡多么備受矚目。

    前文提到,Rivian 兩大利器是 R1T 和亞馬遜貝佐斯的投資、訂單和站臺。

    六、激烈競爭,生死時速

    2018 年初亮相,到如今已經超過 3 年。

    Rivian 所有的估值都建立在它能如期交付的前提下。根據 Rivian 的招股書提示,目前 Rivian 的供應商大部分都是單一,意味著一家供應商出問題,生產線就要停止。

    公司稱過去三個月芯片限制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挑戰。

    另外,市場給 Rivian 留下的窗口期并不多,產品上市就將面臨激烈兇險的競爭。

    我們來逐個看一下 Rivian 旗下宣布的車型:

    ① R1T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自己的金主福特汽車研發的電動皮卡就會是第一個競爭對手。如果 Rivian 不能在產品層面戰勝金主的皮卡,那么他在福特汽車面前的價值將非常有限。

    2022 年,福特汽車霸榜產品 F-150 會推出電動版本—福特 F-150 Lightning,Pro 版本約 4 萬美元,明顯對 R1T 有價格優勢。目前 F-150 Lightning 已經有超過 1.6 萬訂單。

    2022 年,如果特斯拉的那款科幻風格極濃的 Cyber Truck 能夠交付,對 R1T 也會有不小的沖擊。

    2023 年和 2024 年,目前皮卡排名二三的 Ram 和 Silverado 也都會推出電動版皮卡。

    ② R1S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SUV 部分,Rivian 面臨的競爭對手更多,有很多存量車型。從目前產品參數來看,Rivian 的 R1S 價格相對特斯拉 Model X 有優勢,牽引力更強。但是考慮到充電樁網絡的布局與對手之間還有差距,Rivian 面臨的競爭壓力不小。

    傳統豪華車企奧迪捷豹也會參與電動 SUV 的競爭,但是目前從產品來看,相對 Rivian 沒有突出的優勢。

    ③ EDV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這個車型主要用于 to B 業務,解決運輸左后一公里問題。雖然列舉了福特、梅賽德斯、通用同類型車,但 Rivian 的 EDV 專供 Amazon。

    Amazon 下單了 10 萬輛車,完全根據 Amazon 的要求進行改造,底盤低,便于裝卸,裝載量大,運送經濟。

    Rivian 給每輛電動送貨車配備了車隊管理系統——Fleet OS,向 Amazon 定期收取訂閱費。

    相對 C 端業務而言,EDV 的一個問題是,在最為緊張的產能地獄之時,Rivian 還要分精力去努力完成亞馬遜的訂單,2022 年就需要完成亞馬遜 1 萬輛訂單。(公司稱 “會非常專注地確保滿足他們的需求”)

    亞馬遜是 Rivian 最大股東,而且還有并不平等排他,最近傳出消息亞馬遜和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 Stellantis 集團有接洽。

    七、友商不是吃 “軟飯的 “

    接下來在看看兩個重要友商:福特&特斯拉

    ① 福特:

    福特汽車是 Rivian 大投資者(上市前 14%,上市后 8%),但是福特也單獨成立了電動車團隊,推出 F-150 閃電,皮卡業務是福特最最賺錢的業務,估計不太可能假他人之手,間接控制。

    當日推動投資的福特管理層已經退休,福特高管也離開了 Rivian 董事會。福特現任 CEO 也取消了和 Rivian 聯合研發電動林肯的項目。雙方的關系漸行漸遠,雖然是戰略投資者,福特估計不太可能再給予 Rivian 大的幫助。

    ② 特斯拉:

    我們再把 R1T 和 cyber Truck 單獨比較一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同價位下:

    Cyber Truck 在加速、時速、最大里程、電池容量、續航、荷載、載客等都有優勢。

    Cyber Truck 的電子屏比 Rivian 觸感靈敏,用戶體驗也好很多。

    Cyber Truck 可有全自動駕駛,而 Rivian 只有 L2+ 的自動駕駛

    Cyber Truck 還有那仿佛從火星回來的末日科技風格的科幻造型,Cyber Truck 還用了冷軋鋼材料(從 spaceX 借鑒),全身防彈,極其皮實。

    Cyber Truck:特斯拉相對方便密集的充電樁會給 Cyber Truck 帶來不小的優勢。

    另外,特斯拉宣稱 Cyber Truck 目前正在最后的測試,目前的訂單已經超過 130 萬。

    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大投資機構估計 Rivian 在 2027 年的賣車的毛利率在 15% 左右,而特斯拉目前整車毛利率在 30% 左右。

    或許可以說,Rivian 確實是電動皮卡的殺手級別產品,前提是假如沒有 Cyber Truck。

    當然,由于 Rivian 的體型小,可能會在西歐市場更受歡迎,西歐的路道窄,Cyber Truck 不一定能行駛。

    另外,Rivian 如果能在客戶售后服務上進行優化,由于目前客戶人數少,能夠以較低成本提供優質服務,也可能是能防守 Cyber Truck 的策略之一。特斯拉的售后一直被詬病。

    不過短期內,電動皮卡供不應求, Rivian 仍然是面臨訂單遠遠高于產能,只要能生產出來,不愁賣。

    長期來看,皮卡市場足夠大,光美國市場就一年 300 萬輛,如果 Rivian 能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差異化手段,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容身之地,甚至不斷發展壯大。

    八、估值

    以下,我們按照 Rivian 如期交付的情況看來估算以下它的業績進展:

    ① 收入:

    根據多家收入模型,結合公開材料調研,拍出的收入估算:

    數據來源:券商、調研資料、估算

    以上估算還有兩個假設:

    a. 2024 年開始交付全尺寸版,更加便宜的 RT 系列(美國真正賣的好的是全尺寸皮卡)

    b 2025 年開始交付中尺寸版,更加便宜的 R2 系列(適合更加歐洲地區相對較窄的道路)

    ② 毛利:

    單車毛利的轉正是所有新能源車玩家們要跨越的一個重要生死線,毛利轉正意味著賣車收入與造車的材料、制造、基本技術等,投入與收入基本能夠拉平了,然后才是運營效率和進一步的規模效應。

    我們這里先稍微看一下過了 “生死線” 的新能源車前輩們:

    a. 特斯拉整車 30% 毛利率;

    b. 理想汽車毛利率 21.2%,非常厲害的成本控制能力;

    c. 蔚來約 20%;

    d. 小鵬約 13%;

    Rivian 仍在早期階段,在毛利率預期上,目前還是見仁見智的狀態。比如,我看到的一家的預期是:

    Rivian 汽車業務(不含監管積分),到 2023 年第三季度轉正(全年-0.3%),2025 年 10%,軟件業務毛利率超過 40%。

    企業回mh272kso建議選擇深圳市矽睿半導體有限公司, 矽睿半導體有限公司(SiliconWisdom)是一家有著20年半導體分立器件研發及封測經驗的IC設計公司,自成立以來, 產品品質、成本控制與營運效率的不斷提升,并秉持著“品質、積極、創新、服務”的精神,。

    另外一家比較樂觀,預估的是 2023 年 1.2%,24 年 9.0%,25 年 11.2%,26 年 13.9%,27 年 14.6%

    不管如何,按照這些估算,Rivian 毛利率相比國內外同行,還是偏低。到了 2025 年,各競爭對手的整車業務毛利率會進一步上升。Rivian 做好產能的同時,還要盡可能降低成本。

    ③ 價值粗估

    我認為 2025 年之前,公司交付尚在非常早期,衡量較為困難,Rivian 公開能查到的有效產品規劃也只到 2025 年,而 2025 年估計 EBIDTA 也是負值,不適宜用市盈率。

    所以用 2025EV/Sales 率進行估值。比值參照 Lucid 和特斯拉早期,建議取值為 5 倍的 EV/Sales。然后按照一定的折現率將 2025 年的估值折回 2022 年底,考慮到公司業務交付的高度不確定性,我這里按照 14.5% 的折現率來折回。

    我們的估值為 77 美元/股,目前股價在 42 元左右。

    數據來源:個人估算

    注意:本估值是鑒于能夠達到我們估計交付情況,如果交付不達預期,需要調整估值。另外這個估值中隱含了規劃全新車型 RT、R2 在 2024、2025 的交付預期,假如不含這兩個車系的估算,單股估值 54 美元/股。

    Canoo 目前推出了三款車型,分別是主打生活方式的 Canoo Lifestyle Vehicle、多用途物流車 Muti-Purpose Delivery Vehicle、Pickup Truck 皮卡,規劃里還有一款主打運動的車型,這些產品均基于同一個滑板底盤開發。并計劃在

    當然,沒有穩定盈利模式的初創公司價值波動會非常劇烈,在 RISK ON 的情緒下,市場會把當成第二個甚至加強版的特斯拉。利空消息又恨不得打成第二個樂視,仿佛產品一文不值。

    在當前高波動的市場上,很容易亂花漸欲迷人眼。

    那怎么辦才能地點進入,拿住股票呢?

    如果能夠做得稍微好一些,比如說 2025 年能交付完亞馬遜之外,完成目前存量發布車型剩余預估一半的交付量,單股估值大約 41 元左右,就是目前的市場價格水平。

    九、小結

    Rivian 切入的皮卡業務是目前美國加拿大最受歡迎的細分乘用車市場,非常精明,也避開了其他國家的電動車廠商競爭。

    公司產品 R1T 相較于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皮卡都有優勢,但價格略偏高。

    未開始交付的競爭對手 CyberTruck 將給 R1T 造成不小的麻煩,好在皮卡市場足夠大,Rivian 需要找到一些令人信服的差異化優勢。

    Rivian 走出產能煉獄是第一要務:加大產能,控制成本,是目前公司最大的挑戰。好消息是公司在 2021 年 12 月宣布在佐治亞州亞特蘭東部建造第二座工廠,2024 年前生產銷售的汽車,估計年產量 40 萬輛。

    目前股價有一定的上漲空間(47 美元/股),這個前提是公司能夠成功走出產能煉獄。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QQ: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老婆的视频完整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