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節點,參考節點有什么用
《電路分析基礎》知識歸納 一、 基本概念 1. 電路:若干電氣設備或器件按照一定方式組合起來,參考節點有什么用,構成電流的通路。 2. 電路功能:一是實現電能的傳輸、分配和轉換;二是實現信號的傳遞與處理。 3. 集總參數電路近似實際電路需滿足的條件:實際電路的幾何尺寸l(長度)遠小于電路正常工作頻率所對應的電磁波的波長λ,即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25. 電容電壓具有記憶性:在電容電流為有限值的條件下,電容電壓不能躍變,即電容電壓具有連續性。
26. 電感電流具有記憶性:在電感電壓為有限值的條件下,電感電流不能躍變,即電感電流具有連續性。
27. 一階電路:一階常微分方程描述的電路。
二、 基本定理、定律
?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3. 疊加定理
當某一獨立源單獨作用時,其他獨立源為零值,即獨立電壓源用短路代替,獨立電流源用開路代替。
4. 置換定理
?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做出來的結果跟例題中的答案對不上才是對的啊,這么說吧,假如題中有ABC三個節點,現在假設書中選擇A節點為參考節點,得到UB=10V,UC=20V,這說明BA之間的電位差為10V,CA之間為20V,BC之間為-10V,即B點電位比A高
三、 求解電路的方法步驟
1. 理想電壓源串聯等效
a圖所示是n個理想電壓源串聯組成的單口電路。根據KVL,很容易證明在任何外接電路下,這一電壓源串聯組合可等效為一個電壓源如b圖所示,等效電壓源的電壓
?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4. 任意二端電路與理想電流源串聯等效
?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5.電阻Y形連接與Δ形連接的等效變換
?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1)由△形電路等效變換為Y形電路各電阻間的關系為
圖中我按習慣標了I1,I2,I3,I4,I5 4)標了電流方向,就用KCL定律了,對每一個節點應用KCL,圖中有三個節點a,b,c要用,d點不用,它是公共節點。對節點a:V1=12V 對節點b:(v1-v2)/2=(v2-v3)/2+v2/2 。
?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2)Y形電路等效變換為△形電路各電阻間的關系為
?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6. 兩種實際電源模型的等效互換:1)實際電壓源等效為實際電流源時,將實際電壓源的電壓值除以串聯電阻值,得到實際電流源的電流值,然后將串聯電阻改為與電流源并聯,電流源方向與電壓源的正極相同。2)實際電流源等效為實際電壓源時,將實際電流源電流值乘以電阻值得到實際電壓源的電壓值,然后將并聯電阻改為與電壓源串聯的電阻,電壓源的正極與電流源方向一致。
7. 用支路電流法分析電路的一般步驟:
(2) 根據KCL對n-1個獨立節點列節點電流方程。
(3) 根據KVL對獨立回路列回路電壓方程,其中獨立回路數等于網孔數。
在使用節點電壓法,設定一個參考節點,那么其他節點的電壓,都是針對該參考節點的電壓。如參考節點為o,其他節點分別為a、b、c。,則其他節點電壓分別為:Uao、Ubo、Uco。,這樣就可以以根據KCL,列出這些節點的節點電流。
(4) 聯立求解b個電路方程,解出b個支路電流,進而可以求出其他待求的電壓、功率等參數。
8. 用節點分析法求解電路的步驟:
(2) 對各獨立節點按節點方程的一般形式列寫節點方程。
(3) 解方程求出各節點電壓。
(4) 根據節點電壓進一步求得其他待求的電壓、電流、功率等。
9. 用回路分析法求解電路的步驟:
(1) 選定獨立回路數(等于網孔數),選定回路電流方向,標于圖中。
(2) 對各獨立回路按回路方程的一般形式列寫回路方程。
(3) 解方程求出各回路電流。
(4) 由求得的回路電流,求解其他的電壓、電流、功率等。
?
節點1: (V1-V4-12)/1 + V1/0.5 +i =0 (1 + 1/0.5)V1 - V4 =12 - i 3V1 - V4 =12 - i,增補方程: V1 = U。節點4為參考點:節點1: (V1-12)/1 + (V1-V2)/0.5 + i = 0 (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四、 動態電路的時域分析
在支路電流分析法中,b表示支路數、n表示節點總數、1表示參考節點。在任何一個平面電路中,網孔個數=支路總數—節點總數+參考節點。
1.電容元件和電感元件
?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五、 注意事項
1. 應用兩種實際電源模型等效關系分析電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實際電壓源模型與實際電流源模型的等效關系只對外電路而言,對電源內部是不等效的。
(2) 兩種實際電源模型中內阻
?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是一樣的,注意互換時電壓源電壓的極性與電流源電流的方向之間的關系。
(3) 理想電壓源與理想電流源不能等效互換。
(4) 兩種實際電源模型等效互換的方法可推廣應用。凡是與理想電壓源串聯的電阻或與理想電流源并聯的電阻,都可以把它作為內阻,一起等效互換為實際電源模型。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