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榮威750值多少錢,11年的榮威750能買嗎
曾幾何時,中國汽車市場一路高歌猛進,更是在2017年升到巔峰,銷量達到了驚人的2887.9萬輛。從2018年年開始,國內汽車銷量就開始下跌,2018年銷量為2808.06萬輛,2019年銷量為2576.9萬輛,2020年受疫情影響銷量跌到了1928.8萬輛,而到了2021年銷量回升到2627.5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2年汽車總銷量將會為2750萬輛,重回巔峰。
汽車市場回暖是大趨勢,但不是每一個車企的趨勢,11年的榮威750能買嗎,有些車企產量就是銷量,但也有車企在一片大好局勢下扶搖直下,比如曾經那個有英倫血統而且勇攀高端的榮威汽車。
英國后裔,中國心
如大英般逝去的榮光
1.8t的動力。而且現在價格降了4萬,只要12萬多就好了,3年保8萬公里。總的說來,榮威550 1.8t是一款比較適合家用的車。
有了還算主流的英國技術,榮威先后推出了中型轎車榮威750和原創的緊湊型車榮威550,名爵則有小跑車TF和中型車MG7以及跨界車MG3 SW,借著羅孚之魂開始打造國產品牌。
有羅孚的底子,這兩者的實力比當時的吉利長城長安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很快就有了一副高端國產車的樣子。榮威品牌開始發力,不但向下拓展產品線,還橫向發展、縱向攀爬,先后有了和奔馳血緣密切的硬派SUV榮威W5,還有和君越同平臺的榮威950,在10年前的時候就把價格殺到了30萬以上,不得不說身邊有大樹就是好乘涼。
然而在10年前的時候,榮威的危機已經開始顯現,銷量大減。原因其實不算復雜,當時的國產神車哈弗H6已經問世,吉利奇瑞比亞迪也在推崇自主設計,就連海馬、江淮、華泰這些現在幾乎消失的車企在當年也是獨當一面的存在,榮威的壓力能不大嗎?
另一方面,羅孚的技術畢竟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當作起步是沒問題的,但是必須在其基礎之上打磨自己的技術。上汽雖然是遮風擋雨的大樹,可也蓋住了陽光,榮威和名爵的進步幅度明顯不如其他自主品牌。
根據提供的車輛信息和使用狀況,市場綜合車價在4. 3萬元左右
此后榮威幾乎放棄了過去攀高端的做法,將重點放在主流車型上。榮威先后發布了緊湊型SUV榮威RX5,表現不錯,甚至可以和當時如日中天的哈弗H6以及傳祺GS4抗衡。此后榮威還發布了更大號的榮威RX5 MAX以及采用非承載式底盤的RX8。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榮威旗下的車型吸引力大減,只剩下RX5和i5成為銷量支柱。
據了解,榮威750基于Rover(羅孚)75平臺開發,定位為中高級轎車,以當時2004款Rover75在國內的39萬元左右實際售價來看,雖然同平臺國產后的榮威750在價格上有所下降,但仍舊不低,售價區間為23.18萬元-27.
毫無亮點的車型規劃
榮威品牌骨子里是有傲氣存在的,身靠上汽,祖籍還是英國。但是這份傲氣沒能變成傲骨,而且反噬了榮威。榮威過去的750車型并沒有延續,高端的950也缺乏誠意,使得榮威失去了在中型車領域競爭的資格。如今硬派SUV異常火熱,榮威卻沒有將其發揚光大,小打小鬧的推出了定位怪異的RX8,無法和哈弗H9競爭,月銷量也已經跌到了兩位數。看見傳祺在MPV領域風生水起,榮威便打造了iMAX8,甚至拿下了不錯的碰撞成績,但銷量根本無法和傳祺M8相比,更遠遜于同一個集團下的別克GL8。單從車型上來看,iMAX8其實還不錯,但榮威的品牌影響力大不如前,難以支撐如此高的價格。小型SUV RX3原因類似,動力不足尺寸小但是起售價格達到7.58萬。換言之,榮威就是個再也不能普通的國產品牌罷了,而且知名度越來越低。
大量車型銷量遇冷,導致榮威目前拿得出手的只有兩款車型,榮威i5和榮威RX5。而且榮威看重的RX5在8月份拿到了9000多輛的銷量之后直接腰斬,9月銷量不足5000輛。
充滿問號的營銷策略
早起的鳥兒翅膀不夠硬
說榮威不說飛凡那肯定是不行的,飛凡汽車是上汽乘用車的純電品牌,目前已經獨立,和名爵以及榮威屬于平級關系。其實早在十幾年前,榮威就已經研制出了純電車和動力電池,也有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只可惜布局的夠早,但是自始至終沒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術,以至于在目前這個混動車或者純電車霸占銷量榜榜首的時候,榮威和飛凡居然連一輛拿得出手的新能源車都沒有。
車叔總結
榮威能有今天的境地,管理層的失職顯然是最大的原因。合資車企依靠外資技術打造國產品牌本無過錯,可品牌的影響力是由實力和口碑決定的。曾經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榮威早已經泯然眾人,一通賭徒式的營銷更是消耗了原本就不多的元氣。不過榮威想要翻身其實也不算太難,畢竟有上汽集團在背后作為支撐,打造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新車型,多一些靠譜的營銷,最重要的就是認識到,如今的榮威已經沒有曾經剛誕生的榮威和英國羅孚引以為傲的資本,否則榮威真的要和它的字面意思背道而馳。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