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日巴尊者,密勒日巴電影
海棠山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以遍布全山的摩崖石刻遠近聞名。這些雕鑿在山崖上的石刻佛像,大多分布在環寺路上,密勒日巴電影,其中有一尊披散頭發、面帶微笑的彩色雕像分外引人注目,過往游人至此大多會駐足觀賞,尤其在聽了導游小姐繪聲繪色的介紹后,對這位噶舉派名僧----米拉日巴尊者的印象就更深了。他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的第二代祖師,是著名的瑜伽師、密宗大師、苦行僧和道歌家。生于公元1040年,圓寂于1123年,享年84歲。他出生的時候父親正在外地做生意,聽到兒子出生的消息,喜出望外,于是取名米拉日巴(意思是聞喜),后來他又有了一個妹妹。本來錦衣玉食的日子,在他7歲那年發生了重大變故。他父親突發重病,臨終前在眾多親友的面前,立下了“子承父業”的遺囑,并把他們母子三人的家產托付給了他的伯父和姑母照料。沒想到他的父親去世后,伯父和姑母仗著人多勢眾,不但百般凌辱、虐待他們母子三人,后來還霸占了所有財產,并把母子三人趕出了家門。米拉日巴飽嘗了人間的苦難,長大后在母親的幫助下投奔名師,專門學習密法咒術,用來報復伯父和姑母的惡行,后來,他終于學到了一手非常靈驗的咒術。在他的伯父給長子辦婚禮時,米拉日巴施展法術,導致房屋倒塌,三十五個親友全被壓死了。接著又施展降雹術,把伯父家的莊稼全部砸爛,但也殃及到了周邊村民的莊稼,村里人對他又恨又怕,譴責之聲不絕于耳。米拉日巴陷入苦悶之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開始追悔自己的罪惡,因此陷入深深的懺悔之中。后經人介紹,開始接觸到了佛法。從三十八歲開始,歷經六年苦修,住山洞,吃野菜,甚至把一盞酥油燈頂在頭上,燈不滅則人不動,終于成為一位得道高僧,著有《道歌》,為弘揚噶舉派教法做出了特殊貢獻。他的大半生都是在石窟巖洞中度過的,外無衣服,內無營養,骨瘦如柴,經常嚇跑進山的獵人,以為遇見活鬼了,后來才知道是一位苦行僧。等到他的妹妹找來看到他的時候,妹妹忍不住痛哭失聲,但米拉日巴卻為妹妹唱起了一首道歌:為報答眾生,我來到這里修行。我住如野獸,眾人見之皆傷感;我食如豬狗,外人見之皆嘔吐;我身如枯骨,仇敵見之也泣下;我行如瘋子,妹妹見之也心傷;但我心如佛,如來見之也歡喜。這首歌反映了藏傳佛教的精髓,追求佛法并修煉悟道取得成就,才是人間的無上大樂。米拉日巴用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純潔的人格,對當時的藏族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海棠山的這尊米拉日巴造像,高1.8米,只見他右手托著腮部,在反思自己的過錯;臉上露出微笑,是表示通過自己的苦修悟道而高興;袒胸露腿是反映苦修時抵御嚴寒的驚人毅力;全身顯現的綠色,是他在深山修煉時以野菜為食的象征;這尊造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是海棠山摩崖造像中的精品之一。如果您有機會來海棠山旅游觀光,不妨也去看看吧。(遼寧海棠山多吉彭措)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