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欣德尊者,法住瑪欣德尊者事件
管住和尚:中國南傳上座部的護法四金剛
第一護法金剛:上座部聞思修的三類62句教(上座部三藏6句教、上座部基本功4句教、上座部解脫道步驟52句教)
第二護法金剛:A中國上座部的個人目標:初圣六印
第三護法金剛:B中國上座部的集體目標: 中國上座部發展的三個依靠和三種機制
第四護法金剛:中國上座部的賢友分嘿賢友和白賢友兩類
《第一護法金剛:上座部聞思修的三類62句教》
A,上座部三藏6句教:
B,上座部基本功4句教:
C,上座部解脫道步驟52句教:
--------------------------------
A,上座部三藏6句教:
律經論五五七。
巴利圣典目錄。
憶持是大善業。
佛語歷六結集。
BC29年第四次。
寫定在貝葉上。
注釋:
(1)“律經論五五七 ”:上座部三藏中,律藏有五冊。經藏有五部。論藏有七部。
其中律藏的五冊分別是:一《巴拉基咖》;二《巴吉帝亞》;三《大品》;四《小品》(共二十二篇);五《附隨》(共十九品)。
其中經藏的五部分別是:一《長部》(34經);二《中部》(152經);三《相應部》(56相應,7762經);四《增支部》(11集,9557經);五《小部》(15部或18部)。
其中論藏的七部分別是:《法集論》;《分別論》;《界論》;《人施設論》;《論事》;《雙論》和《發趣論》。另有數量龐大的三藏的義注、復注與藏外典籍。
(2)“佛語歷六結集,BC29年第四次,寫定在貝葉上”:上座部佛教的三藏共經過六次整理和修訂,以防遺忘和錯漏,前三次的結集都是通過口耳相傳和背誦記憶的方式,在公元前29年第四次結集是采用了書寫的方法,將南傳三藏書寫記錄在干燥后的貝多羅樹葉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上座部基本功4句教:
五戒學處。
入出息念。
身受心法。
佛慈不死。
注釋:
(1)“五戒學處”:可以按照身體部位記憶,手襠口。手部:不殺生,不偷盜。襠部:不邪淫。口部,不妄語不飲酒。
(2)“入出息念”: 也就是安般念,是是日常和早晚的努力處。
(3)“身受心法”:也就是四念處的內容,是日常的用心處。
(4)“佛慈不死”:這是上座部的四保護業處,分別對應:佛隨念,慈心隨念,不凈隨念,死隨念。
于是,這十六字,就能概括日常的修習內容。就是我們上座部佛教徒早晚和日常的練習和修習。具體練習方法,參看《清凈道論》,或者瑪欣德長老經典著作《阿毗達摩講要》。
------------------------------------
C,上座部解脫道步驟52句教:
1.親近善士→2.聽聞正法→3.學習巴利圣典→4.生起正信
→5.如理思惟→6.建立正見→7.受持凈戒→8.防惡止非
→9.少欲知足→10.正知正念→11.四種明覺→12.修習止禪
→13.禪相生起→14.入近行定→15.證入初禪→16.證第二禪
→17.證第三禪→18.證第四禪→19.修四無色→20.修四梵住
→21.十遍業處→22.神通成就→23.四界差別→24.修習觀禪
→25.辨識色法→26.辨識名法-→27.名色差別智→28.修緣起法
→29.緣攝受智→30.思惟智→31.生滅智→32.壞滅智
→33.怖畏智→34.過患智→35.厭離智→36.欲解脫智
→37.審察智→38.行舍智→39.順隨智→40.種姓智
→41.道智→42.果智→43.省察智→44.斷三粗結
→45.證入流道→46.貪嗔癡薄→47.證一來道→48.斷貪嗔結
→49.證不來道→50.斷盡諸漏→51.證阿拉漢→52.究竟涅槃。
注釋:
(1)此上座部解脫道步驟52句教摘自瑪欣德長老的文章,每一句教的具體意義可閱讀瑪欣德長老經典著作《阿毗達摩講要》,可百度搜索關鍵字“阿毗達摩講要”,有豐富資源。
===========================================================================================
《第二護法金剛:A中國上座部的個人目標:初圣六印》
一,三結斷盡。
二,四不壞信。
三,五種不善心永無。
四,六逆罪永離。
五,七圣財。
這是佛法在傳播的過程中,根據接受佛法的人的根器不同而有不同。南北佛教的分法現在不流行了,準確的說是佛教源于古印度,向世界傳播的過程中分為三大領域,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這就好比佛陀像老師一樣教學,來。
六,八事信。
什么是初果圣者(入流圣者)?
入流又可以稱為至流,即到達的意思,為巴利sotapanna的直譯,sota是流、河流的意思。apanna是指已經進入了、已經到達了。入流是指已經進入了圣道之流,必定流向般涅槃,所以稱為入流。在圣典里面這么樣解釋:sotapanna'ti ariyamaggasotam apanna."入流者,為已進入圣道之流。"(的意思)這里講到的圣道之流,到底是哪些圣道呢?這里講到的圣道即八支圣道。第一正見、第二正思維、第三正語、第四正業、第五正命、第六正精進、第七正念、第八正定,這八種稱為圣道。已經進入了圣道的流,所以稱為入流。或者說就好像大河必定會流向大海,同樣的,如果一個禪修者已經進入了圣道之流,他也必定會流向般涅槃的大海,稱為入流。
瑪欣德尊者(Ven.Mahinda),1971年 生于中國廣東省,俗姓林。中學時代皈依佛教,通曉北傳佛教的義理,大學時代開始研究《阿含經》及原始佛教。尊者才華洋溢,博學多才,畢業後于廣州市從事美術教學工作,其間曾到西雙版納、五。
在圣道位稱為入流,在圣果位也可以稱為入流。在圣道位巴利叫做sotapatti。sota還是流 ,再加apatti,apatti是指進入或者到達,也稱為入流。不過在圣典里面經常會用一個比較長的詞來表達,是"sotapattiphala-sacchikiriyaya patipanna",直接譯為"為現證入流果的已行道者",或者"正進入證悟入流果者"。也就是說圣道位。一個禪修者在修觀的時候,當他的巴拉密成熟會生起一個心(即入流道心,一種持續時間遠遠短于一秒的心理活動。編者注),這個心就正好處于他正在進入證悟入流果的這一個階段,所以也稱為入流。不過,在巴利里面我們就可以分出來,sotapatti和sotapanna雖然在中文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在巴利里面,apatti表達的是進入,而apanna表示已經進入,它是屬于過去分詞,就是說進入的動作已經發生過了。就正如說,我們進入這一個大廳,你在腳步剛剛跨進門的時候也叫做進入,當你進來這里已經坐下來,也可以叫做已經進入了這個大廳。但是,它們在動作發生的時態是不同的。在圣道位里面,就等于說我們剛好跨進那個門,一跨進那個門、那個剎那也叫做進入。然后,等我們已經走進來了也叫做進入。所以,在中文里面,我們只能夠翻譯成入流而代表兩種,但是巴利里面,就還會有時態的不同。
作為一個初果圣者來說,他在未來的輪回當中,只會投生于人界或天界這兩種善趣之中。而且投生的次數最多不會超過七次。如果一位初果圣者,他想要再投生為人的話,他一生比一生投生得越來越殊勝。他只會投生于富貴的家庭,或者受到很好教育的高等家庭,而不會投生在一些很貧賤的家庭當中。如果是在天界的話,他也會投生一生比一生好,會投生于越來越高的天界。在《寶經》(《Ratanasuttam》)里面,就講到了即使一個初果圣者,他在未來很放逸,但也決定不會有第八次生命,也就是他不會再有第八次的投生。對于入流道心來說,在一個眾生漫長地輪回當中,他只生起一次。哪怕只是生起一次,他已經可以完全地把有身見、戒禁取見和疑連根拔除了。一旦斷除了這些煩惱就不會再生起。因為不會再生起,所以他不用再重新生起這種道心。因此,我們講到的四種道心,即入流道心、一來道心、不來道心和阿拉漢道心都只是生起一次,不用生起第二次。因為這些煩惱一斷除了,從此一直到證悟涅槃都不會再重新發生了。所以沒有必要、確實沒有必要道心生起兩次。只是一次,它的威力已經足夠把煩惱完全斷除了。當一個禪修者證入了入流道,緊接著生起的就是入流果心。入流果心就證明他已經進入了圣流,而不是正在進入。已經進入了圣流,這一種入流果心,就是體驗由入流道所帶來的解脫。所以入流果心屬于一種果報心。入流古代也翻譯成須陀洹Sotapanna。。
一,三結斷盡
入流圣道能夠斷除最粗的三種結,即有身見、戒禁取和疑。這是指在圣道位當中,因為入流道我們稱為初道,初道可以斷除煩惱,可以斷除最粗的煩惱,即有身見,有身見又稱為我見,又稱為邪見sakkaya ditthi(古代翻譯成薩迦耶見),還有戒禁取見和疑。為什么能夠斷除呢?因為一個初果圣者他已經能夠了知了五取蘊,了知了名色法。他不會再執著于五蘊有我,或者這個世間有靈魂,有一個大我等。同時由于他已經見到了道,他已經知道了如何證悟涅槃的方法,所以他不會再去相信和修行其它錯誤的修行方法,所以已經斷除了戒禁取。同時他對佛、法、僧三寶有堅定的信仰,他不會再懷疑到底有沒有佛,佛陀有沒有證悟,有沒有法,有沒有僧,他不會再懷疑,他對佛、法、僧有堅定不渝的信心,同時他也堅信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以及它們的因果,他不會再去相信沒有過去世、沒有未來世這些邪見。入流道智也能夠斷除一切強得足以導致投生到四種惡趣的貪嗔癡,這四種惡趣即地獄、畜生、餓鬼和阿蘇羅,以及所有尚未產生四種惡趣果報的惡業,因此,初果入流圣者不可能再墮入四惡趣。
二,四不壞信:
有時候經典里面把一個初果圣者所建立的信心叫做什么信?叫做不壞信。不壞信就是絕對不會受到破壞的、絕對不會動搖的信心。不壞信有多少種呢?有四種,哪四種呢?對于佛陀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對于法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對于僧有堅定不移的信心,而且他的圣者的德行已經成就了,稱為圣戒成就,也就是他不會在任何情況下故意造作殺生、不予取、欲邪行、虛妄語和服用麻醉品。即使是一個在家眾,當他證得了初果,他也自動會具有這樣的素質、這樣的功德,他不會再故意造作這些。
三,五種不善心永無
心入流道心的作用是斷除首三結:一、身見或我見;二、對三寶的懷疑;三、執著地相信實行儀式能夠趣向解脫(戒禁取)。(所以)此心也永遠地根除了其他五心(十二不善心中的五種),即:四個與邪見相應的貪根心,以及與疑相應的癡根心。在須陀洹道(入流道)時,邪見及疑煩惱已被斷除,因此邪見相應及疑相應速行不會生起于有學圣者。(僅此項摘自<阿毗達摩概要精解>,其他項全部摘自<阿毗達摩講要>)
四,六逆罪永離:
對于一個初果圣者來說,他絕對不會再墮落到四惡道,同時也不可能再造作六種逆罪。哪六種逆罪呢?第一、弒母,就是殺害親生母親;第二、弒父;第三、弒阿羅漢;第四、惡心出佛身血;第五、分裂僧團。這五種稱為五逆罪,又稱為五無間罪,又稱為五種重罪,這是作為一個初果圣者是不可能造作的。所以佛陀在《多界經》里面這樣講:「對于具見者是不可能造作弒母的,但是對于凡夫來說還有可能。」對于分裂僧團也是這樣。對于第六條:作為一個已經證得了初果的圣者,他如果還會對三寶之外的,另外去求皈依(它的原文是:以此內另求應施者),這個對于初果圣者來說是不可能的。
五,七圣財:
哪七種圣財呢?擁有了信財,我擁有了戒財,擁有了慚、愧財,擁有了聞財、舍財和慧財。這里講到的七圣財sattariyadhanani是指:信,是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對因果法則的信心;戒就是一個初果圣者,如果他是在家人的話,他不會在任何情況之下故意違犯五戒;對于慚和愧,他們擁有慚和愧;聞就是一個初果圣者必定要通過聽聞(聽聞有關于緣起的,或者關于四圣諦的法)才能夠證悟,他透過聽聞或者有時候他也會透過對佛法的學習,法住瑪欣德尊者事件,這種聞;還有舍caga,一個初果圣者會很慷慨,他不會吝嗇、會很慷慨地布施;慧就是對四圣諦的如實知見。這是一個初果圣者所擁有的七圣財,這七圣財不像世間財一樣。世間財可以被惡王、被賊、被水、被火、被不肖的子孫所敗壞,但是這七圣財一個人一旦獲得了,一直都擁有,直到他證悟涅槃這七種圣財都不會毀壞、不會失去。
六,八事信:
是哪些應當相信的事情呢?一共有八種,這八種稱為當信之事,也就是我們在講到疑,就是懷疑這八種,而信就是相信這八種。即:第一、導師;第二、法;第三、僧;第四、戒、定、慧三學;第五、前際,就是過去世;第六、后際,就是未來世;第七、前際和后際,就是對過去世和未來世都相信;第八、此緣性、緣生法,就是對業果法則能夠相信。這八種是值得相信、應當相信的事情,而且這八種是一切圣者所堅信不移的對象。如果一個人透過聽聞佛法,或者透過修行而證得了初果,那么他對這八種事情就是決定不移的相信。如果一個人已經證得了初果,這種人就稱為具見者,就是他擁有正見的,擁有正見的人惟有證得初道、初果或以上的人才能夠稱為具見者。
摘編自 瑪欣德尊者 <阿毗達摩講要>
《第三護法金剛:B中國上座部的集體目標: 中國上座部發展的三個依靠和三種機制》
瑪欣德尊者關于佛的禪語20句 1、我們應該肯定地說:佛陀不是神!佛陀是人,是一位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偉人。 2、佛陀所教導的就是他在菩提樹下所覺悟到的。 3、佛陀覺悟了法!法,它是關于生命的真理,佛教叫做圣諦。 4、有四種圣諦。
三個依靠是,一僧才,二居士團,三規章制度。三個機制是,一家庭小共修點,二高校大學的上座部興趣小組,三護持僧才的居士小組
中國上座部發展有三個依靠。一是靠天賦異稟和勤學苦練的僧才傳習,二靠心正手潔和德能兼備的居士護持,三靠科學有效的機制和規章制度建設。當然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經濟發展水平、國家政策,甚至有偶然成分運氣成分。
僧才建設是第一重要。上座部正法久住不是靠金碧輝煌的寺廟,而是靠天賦異稟和勤學苦練的人才,有了帕奧西亞多、燃燈尼師、本雅難陀尊者、瑪欣德尊者、雷瓦達尊者等等僧才,才有了中國上座部。這些人都有特點,一就是很多人天賦很高,較快成就禪定,同時也是勤學苦練的人。二就是很多人都是大學畢業。
所以選拔上座部人才,一是要找天賦好的神童和天才,二是要依托高校大學,從大學生里面選拔僧才。
《大護衛經》、《上座部佛教念誦集》、《比庫巴帝摩卡》、《沙馬內拉學處》、《<沙門果經>講義》等,同時,尊者的著述還包括《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阿毗達摩講要》(上、中、下)、《止觀法要》、《您認識佛教嗎?。
要找到這兩種僧才,可以建立三種機制,一是是推廣家庭小共修點,每個省都要有,選拔神童天才(類似圣樂西亞蕾這樣的)。二是在各大高校建立上座部坐禪興趣小組,在選拔神童天才的同時,尋找愛好研究上座部佛教理論的巴利語佛學博士候選人。三是建立上座部僧才護持居士小組,比如五個居士一組護持一個僧才。建立這三種機制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這樣成本較低且迅速。從某些方面來說,也許可以說現在是上座部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怎樣選拔僧才,首先要依托家庭小共修點和高校上座部興趣小組廣泛尋找僧才,及時發現,迅速建立溝通和成立護持小組、建立友誼,柔性和人性化的鼓勵和支持他她禪修、出家、研習經論,讓他她不要對前途迷茫,也不要有后顧之憂。他她如果想要還俗,我們依然會持續護持和關懷他她,比如介紹工作,關心他她成家立業,甚至鼓勵和支持他她五十歲以后可以再出家。
有十三億人口和佛教傳統的中國,尤其是各大高校,是上座部的僧才儲備庫和種倉(西雙版納是土壤),是上座部的幸運。我們甚至不需要在云南甚至西雙版納以外的地方建立上座部寺廟,我們只是廣泛的選拔僧才,送到云南、緬甸、斯里蘭卡等地進行培養,然后派駐到云南的各寺廟,只有受到邀請才出云南教學。成就戒定慧的比庫的七尺之軀比金碧輝煌的寺廟更偉大的多,也更有用有效的多。
居士團找到僧才了,就及時成立護持小組,邀請和免費送他她去禪林進修。上座部的護持居士團是極其重要的,有時甚至比僧團還重要。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后勤保障是極其重要的,而居士就是負責上座部后勤保障的,僧才保障是其中一種。
希望在上座部僧俗和關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上座部佛教這朵優美的人類精神文明之花能燦爛地盛開在偉大的中華大地上。上座部必定會為社會進步、為人類的心理健康和幸福做出應有貢獻。
158法住定律:
中國上座部齊心協力。
每1年至少培養出一個能入初禪的人。
每5年至少培養出一個證初果的人
每8年至少培養出一個巴利語佛學博士
158就能保證中國上座部正法久住長治久安。因為人才建設是第一建設,人是最可寶貴的,是正法久住的第一要素,第二要素是機制建設規章制度建設。
《第四護法金剛:中國上座部的賢友分嘿賢友和白賢友兩類》
中國上座部的賢友分嘿賢友和白賢友兩類,有一位高僧剛曉法師說:“坲教應該打嘿!!!”
中國上座部賢友里有20%的嘿賢友,80%的白賢友。這些嘿賢友不是真的喜歡坲教,而是喜歡坲教徒,尤其是有錢有勢的坲教徒。嘿賢友不是信坲教的是信錢教的,嘿賢友看到有錢有勢的人,就像看到長了兩條路會走路的鈔票,就像狼看到羊,兩眼冒綠光,垂涎三尺,他們說自己是貴圈,他們只給高收入的人群傳教。這些嘿賢友說自己是一群亡命之徒,為了錢什么都敢干。他們說自己是社會流盲,只是利用上座部來搞公關搞人際關系傍富豪發財致富,應該說這幫人是很囂張很任性的。這些嘿賢友就像是小丑,像是妖魔,像是提婆達多。
上座部坲教是世界上最具有特點的棕教之一,所以也是很好的賣點,很好的噱頭。又因為上座部的自我保護能力極弱,上座部的僧侶可以理解為一群身無分文、披著紅床單的啞巴乞丐,所以上座部的僧侶是非常容易欺負的,你完全不用擔心他們報復,因為戒律要求他們連一句罵人的話都不能出口,甚至開玩笑的話都不能出口。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里,有屈指可數的幾次棕教和宜識形態傳入,而現在上座部的傳入可以算作最近的一次,所以幾乎可以說這是一次歷史性事件了,值得重視。
有一些并不清白的居士利用傳播上座部坲教來拉幫結派傍富豪發財致富,也許這些居士并不明顯的表現為嘿社會,但是他們確實使用違法手段傳播上座部坲教,使用違法手段恐嚇和傷害競爭對手、正信上座部的居士。
他們只拉有錢有勢的人入伙,各種二代,還有拉一些有灰社會背景的人入伙,作為爪牙和打手。他們招徠一些社會流盲小青年送他們出家,組建屬于他們自己的流盲比庫僧團,培養帥哥美女傳教團,重點培養個別人捧做棕教領袖,甚至鼓吹神話他們,崇拜他們。。
他們正在組建上座部版的共濟會,上座部版的嘿龍會、西山會、盤古會。這些活動主要發生在北京,因為北京是有錢有勢人的聚集地,上海也是重點區域。
這些嘿賢友手段花樣很多,他們通過募集資金建立寺廟,或者建立各種坲教基金,在這個過程中來拉攏有錢有勢的人掏錢包,建立各種人脈關系。可以說我們大家都被他們耍了和愚弄了。他們在玩社會玩老百姓。
這些灰居士通過嘿白兩條路線利用上座部坲教。在嘿線中,他們以公司的形式運作,搞偵查調查,搞人肉搜索,跟蹤監視,錄音錄像,搜集你的個人隱私。他們有些高級管員成員,一些互聯網公司成員,所有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做到這些。他們能夠查你的手機通話記錄、身份證使用記錄、銀行賬戶、電子郵箱通訊錄。這些人確實能夠做到,而且做的很隱蔽。做到這一切并不難,只要花幾百塊錢就能查到,甚至能夠根據你的手機基站實時定位你。這些在央視新聞說有過報道:央視曝光:開房記錄、實時位置、通話記錄...只需手機號就能全查到(網頁鏈接:)。
你有經濟實力,他們也會這樣調查你,摸清你的底細,抓住你的把柄,然后投入資源拉攏你,派美女帥哥各種二代向你傳教,然后拉你投資做生意,或者入股。
如果你是他們的競爭對手,他們會用你的隱私恐嚇你。
瑪欣德尊者通曉 漢語普通話、粵語(廣東話)、英語、緬語等,并且精通巴利語和梵語,能直接深入巴利三藏經典及其義注和復注。目前尊者正在積極的重新漢譯一些巴利經典,愿在未來能夠出現更緊貼巴利原意的漢譯巴利經藏,讓。
這一些都在發生,有很多知情者和受害者,甚至還會有人口的失蹤事件。
暴露出這些上座部灰賢友的罪惡行徑,會對上座部的名譽造成一些負面影響,但是總的來說是利大于弊的。()
這些嘿賢友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他們大部分是東北和北京人、沈陽人,他們一般派女人當出頭鳥,都是帥哥美女,而男人躲在幕后指揮。這些人并非大企業主,也普遍受教育水平比較低。他們大多從事廣告、傳媒、文化、營銷、醫療保健、醫藥行業、足浴按摩。這幫人大多在30到60歲之間。東北是個盛產邪(教的地方,法論工、全能伸、創造豐盛都來自東北地區,真是奇怪的現象。
這些嘿賢友的活躍和存在,讓那些真的對上座部有信仰的白賢友噤若寒蟬、道路以目,讓大家活在白色恐布里,這些白賢友很多都受到過嘿賢友的恐嚇和威脅,有一些白賢友已經退出上座部坲教圈子了。
上座部應該暫停五年向中國派遣比庫,或者只在云南活動。否則就會被利用,間接扮演了邦兇的角色。。
很多真的信仰上座部的白賢友都是天性善良的人,向往凈土的人,但是沒想到上座部圈子里有嘿賢友的存在,讓我們感覺來到香港谷惑仔電影片里的世界。
這些嘿賢友可謂是偽善厚嘿,精通厚嘿學和36計,非常完美的做到了假慈悲和假虔誠。聽說還有相當多的無知賢友崇拜他們,感動地要死要活、跪地痛哭不能自己。
希望上座部圈子是一個風清氣正、成熟健康的地方。。
上座部是一種很好的棕教、五星級棕教,強烈向所有地球人推薦,即使你不去信仰也值得去了解一下上座坲教。不要因為這一小撮嘿賢友的禍害,而讓大家對上座部的好感減弱,我們應該提高警惕,即使不和他們斗爭,也至少不要被他們愚弄和利用,不要做他們的邦兇。
附著名坲教學者陳兵教授評價上座部的一段話:“這條路子現在南傳坲教里主要代表是帕奧禪師,他是先修定,修到近分定乃至四禪,然后在這個基礎上修毗缽舍那,數數觀修——觀四諦十二因緣,觀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一一觀苦、空、無常、無我。他的觀不像我們一般觀一下,是非常扎實的,例如觀色蘊空,要拿證到四禪的這種禪定眼,看到身體里面的微觀物質,身體里的細胞、分子甚至原子,把它分成八種或者十六種,一一觀其剎那生滅、剎那無常。觀完自己的身體,再觀別人的身體,觀完別人的身體,再觀外面的器世界,這樣觀完以后證得色蘊空。色蘊空觀完以后,再觀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空,把五蘊都觀完以后,也不見得能見道,那就再觀十二入。十二入里面的意處,實際上相當于末那識。在心臟的部位,能看到有一個發光的點,他要拿智慧把那個點觀破。若這樣觀修還不能見道,必須再觀十八界,十八界里的意界,也相當于末那識,再通過這樣觀修,把末那識的俱生身見打破。修觀的人很多,但是能夠打破身見、證得須陀洹果的人,南傳坲教界很長時間以來,也只是個別人,這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南傳坲教的道是正確的,跟佛陀時代基本上一模一樣,按照這條道修,必定有效驗。特別是按由戒生定的路子修,工夫非常扎實,如果能修出來,一般會有禪定、神通。”
end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