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名字不吉利,最不吉利的車名
6月銷量揭曉,沒想到股票市場反響最強的是力帆科技。一個2年前才擺脫破產的車企。
6月7日,力帆科技發布銷量數據:前五月汽車銷量共計1.26萬輛,同比增幅11030.09%。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9421輛,同比增幅8704.67%。第二天力帆科技股價漲停,報價5.09元/股。
上述數據的主要載體是睿藍汽車。
力帆這個名字的寓意是向往自由,一帆風順,積極進取,團結平等,但是在汽車方面,大家順口就會想象成“立翻”,就是立刻翻車,這樣很多人都不敢買,雖然并不是那樣,但是叫的多了心理還是很害怕的,誰也不想有一天。
很多網友在銷量的帖子下留言稱,不知道睿藍汽車這個品牌。
睿藍汽車的確算是新面孔,但卻是“老朋友當家”。
今年1月,力帆科技與吉利汽車聯手成立合資公司睿藍汽車,旨在以“換電出行新勢能”重新入局新能源汽車市場。
按兩者規劃,睿藍汽車將通過快速布局換電市場,基于自研換電平臺研發新產品,在B端網約車出行領域和C端個人用戶換電需求方面同時發力。
“我都考慮買力帆的股票了,但還在觀望”,行業相關人士向鳳凰網汽車表示。
無論是睿藍汽車的新品牌,還是力帆科技的新面貌,確實一定程度上啟發了資本市場傾聽新故事的想法。
留給“力帆”一個名字
此次數據,不是睿藍汽車第一次交出好看的成績單。
其今年前4月累計銷量達7002輛,最不吉利的車名,同比增長超64倍。今年一季度,銷量達5530輛,同比增幅5068.22%。其中,3月訂單量為11298輛。
睿藍汽車連續且穩定的增量數據,被視為力帆脫胎換骨的佐證。
2003年力帆集團收購重慶專用汽車制造廠,成立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成為首家在A股上市的民營乘用車企業,并十度入選中國企業500強。
2017年后,主營業務逐漸停滯,步步逼近債務危機,力帆股份與十家全資子公司皆資不抵債,是力帆汽車留給公眾最后的認知。
直至2020年12月,“力帆與吉利在重慶市兩江新區直管區共同建立一家注冊資本6億元的合資公司”的消息傳出,兩者分別持股50%。
轉年1月26日,力帆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該公司引進滿江紅基金和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為戰略投資者和產業投資人,吉利控股集團董事、吉利科技集團CEO徐志豪出任力帆科技董事長。
此后,力帆產業轉型進入實質階段。
2021年5月,力帆科技以首款換電新車型80V下線為重啟整車業務的標志。
在2018年的就傳聞吉利要收購力帆,一直也是在籌劃中。就在去年12月22日,終于實現了這一計劃,吉利邁捷、吉利 科技 控股集團將以產業投資人的身份進軍力帆集團。吉利收購力帆的原因分析:吉利想擴展自己新能源的資源與地盤。
力帆新能源車輛真正開始起速,是自2021年10月起,當月新能源汽車銷量523輛,環比增長超161%。
雙方的深度綁定,為力帆注入了活力,這一點體現在力帆科技的財報數據:
2020年力帆科技營業總收入36.4億元,跌幅超5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5810.4 萬,上年同期為 -46.8 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2022年一季度,力帆科技利潤為5085萬元,扣非后的凈利潤4,262.48萬元,增幅超187%。
“今年一季度的利潤近乎2021年全年的水準”,是公眾的有目共睹。
除了平臺技術等支持,據說重要的客戶資源也是吉利一手促成。
此外,易易互聯科技以及重慶、成都、廣州、天津等大客戶均確認了睿藍汽車的采購意向。
自吉利入主后,力帆科技的經營狀況在穩步攀升,有評論稱是吉利為力帆投喂了復活藥水。
不過,據官方資料顯示,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包含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及浙江豪情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生產、力帆科技對外銷售的車型。
好的,名字挺好聽的,名字只是一個代號而已,只要自己喜歡,取什么名字都行,這個名字就挺好聽的
另據力帆科技產銷數據:2022年1—5月累計生產整車5730輛,同期累計銷售整車12577輛。
可能力帆的品牌一時還不會消失,因為吉利可能還想利用其做一些其他的用途,發揮一下余熱,但是有尹氏家族管理的力帆 汽車 已經成為過去了。作為個人消費者,現在千萬不要去買那些庫存車,因為就算接手以后的吉利要管,但是這些。
有觀點指出,數據差距明顯的產銷比,或也側面印證“睿藍汽車在貼標銷售吉利生產的汽車”。
從整個研發、生產、銷售、運營的思路來看,吉利“收編”力帆,可能只是留下力帆汽車的一個名字。
吉利的布局與包裝
毋庸置疑地,吉利的輸出令力帆迎來轉折 。
據官方說法,睿藍汽車基于GBRC換電平臺打造換電車型,可適應2700~3100mm的寬泛軸距區間,覆蓋轎車、SUV、MPV甚至物流車、輕卡等眾多品類,以滿足網約車、私家車、出租車、物流車等不同市場的需求。
二、商標之爭自1996年以來,力帆一直與本田就商標問題發生爭執,爭議的焦點就是“轟達”及拼音“HONGDA”的注冊。在8年的時間里雙方一直就該商標問題糾纏不清。力帆成立之初,一直想把商標作為市場的切入。
去年5月,首款定位于網約車的80V正式下線。官方稱,今年將導入60S和80X,分別針對網約車、出租車和公務用車等商業場景。目前首款車型60S已經正式發布。
目前來看,力帆的重心或許并不是汽車制造,而是充電設施的生產制造。
該負責人表示,力帆科技旗下換電車型可實現極速換電的能力以及支持車電分離的購車政策,快速拓展B端市場,近期先后與物產中大元通公司、曹操出行簽訂了戰略采購協議,保障了未來中長期的批量訂單。
“吉利注入后,力帆科技整體發展趨勢不錯,預計睿藍汽車未來會繼續銷量爬坡。由于小市值汽車股對政策、銷量等因素的股價彈性更大,因此也具有相應炒作基礎”,招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研究部經理白毅楊如是說。
張翔表達了相似的官點,他認為力帆科技的當前的運營情況是符合吉利相關戰略的,是其全盤考慮下品牌包裝的正常操作。
反駁什么?_?愛咋咋,這世上跟你意見不一樣的人多了去了,反駁的過來么?累不累
“眼下吉利盡可將市場表現邊緣的車型打包到力帆的殼下,以成立獨立品牌的形式填補到相應的細分市場。吉利正利用平臺優勢,開創多個品牌,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張翔表示,總的來說是吉利內部資源整合的結果。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