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移動,獵豹移動公司怎么了
獵豹移動2014年12月2日登陸紐交所(來源:獵豹移動官網)
獵豹移動正經歷“至暗時刻”——總營收連續9個季度同比下滑。在經歷2019年與FaceBook分道揚鑣、2020年2月谷歌下架事件后,獵豹移動開始尋找新定位,一邊降低成本,一邊押注AI,但成效甚微。
6月11日,獵豹移動(NYSE:CMCM)發布截至3月31日的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獵豹移動2021年Q1總營收為人民幣1.98億元(約合3030萬美元),同比下降62.4%,環比下降25.2%;歸屬股東凈利潤為人民幣7644.7萬元,相比去年同期扭虧為盈(去年虧損1.05億元);公司現金儲備及長期投資為42億元。
其中,互聯網業務Q1營收為人民幣1.88億元(約合2860萬美元),同比下降62.2%,環比下降25.3%;獵豹移動AI(人工智能)和其他業務本季度收入為人民幣1080萬元(約合170萬美元),同比下降65.9%,環比下降24.0%。
1、打開電腦,在電腦的右下角找到電腦管家,然后點擊打開電腦管家,并在主頁面中找到“軟件管理”,如下:2、點擊軟件管理,然后進入到軟件管理的頁面當中,如下:3、然后在左側的頁面找到“卸載”頁面,在右邊對應的軟件列表。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Q1獵豹移動其他收入凈額為人民幣8560萬元(約合1310萬美元),公司稱這主要是由于部分出售部分被投資方的收益。
獵豹移動預計2021財年第二季度總收入將在人民幣1.75億元(約合2670萬美元)至人民幣2.25億元(約合3430萬美元)之間。
受財報不佳消息影響,發布當日美股收盤(6月12日),獵豹移動股價下跌15.22%,報2.34美元/股。截至上周五(6月18日)美股16點收盤,獵豹移動股價下跌2.19%,報收2.23美元/股,市值為人民幣20.19億元(約合3.13億美元)。
從高光到至暗時刻,收入已連續9個季度同比下滑
成立于2010年11月的獵豹移動,在2014年赴美上市之后曾有一段高光時刻。
2014年12月,成立四年的獵豹移動以15.25美元/股的開盤價登陸紐交所上市,市值達21億美元。其旗下的獵豹清理大師應用在全球的下載量一度超過10億,其股價隨之乘風直上,市值最高超過50億美元,是當時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的行業標桿。
獵豹移動能夠在海外大獲成功,與FaceBook和谷歌兩大海外互聯網巨頭的聯盟廣告業務密不可分。
2015年,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曾是FaceBook和谷歌的座上賓。他出席了FaceBook一年一度的F8開發者大會;而谷歌新任CEO皮猜上任后第一次出訪中國的午餐會,傅盛也受邀出席。在2015年四季度財報電話會中,FaceBook COO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特意提到獵豹移動的案例,稱贊獵豹為平臺吸引來用戶和流量,說明其流量廣告驅動了廣告商和發行商成長。
獵豹移動公司獵豹移動公司,原金山網絡,成立于2010年10月,由金山安全和可牛影像公司合并而成,繼承了金山15年的安全技術積累和可牛影像的互聯網基因。是全球最大的移動工具開發商、中國第二大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安全公司。
“幾年前獵豹移動海外一天的廣告收入,App端約80萬美元”,按照傅盛的話說,一切都順風順水。
但繁榮的背后也蘊藏著危機。隨著手機安卓系統愈發成熟,權限不斷收緊,加上當時獵豹移動采取誘導下載、讓用戶誤觸發下載、強制鎖屏廣告等“打擦邊球”玩法,使得FaceBook和谷歌采取打壓措施。
受此影響,該公司的Google Play商店、Google AdMob和Google AdManager帳戶全面被禁用。
對此,谷歌給出的理由是存在破壞性流量和無效流量。盡管獵豹移動一直聲稱,他們的產品不存在上述行為,獵豹移動公司怎么了,但谷歌似乎不愿意再給獵豹移動機會。,
獵豹移動的核心營收來源——工具出海之路戛然而止。
自上市以來,獵豹移動單季總營收財務表格(制圖/林志佳)
自上市以來,獵豹移動單季總營收財務表格(制圖/林志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谷歌下架事件中,獵豹旗下游戲、內容業務深受影響,促使傅盛開展了一系列自救措施。
2019年四季度開始,獵豹移動宣布將運營重心轉向國內,嚴控海外業務的成本費用,精簡海外業務運營,重新回歸國內移動互聯網市場,并且出售海外市場游戲業務資產、字節跳動剩余股權等。在這背后,傅盛一方面是控制成本,另外是發展互聯網業務和AI業務。
而在內容方面,由于獵豹旗下直播產品Live.me和新聞聚合平臺News Republic業務發展一直未有起色,2019年第三季度,Live.me從獵豹移動財報中剝離。很顯然,目前內容娛樂業務已經被獵豹邊緣化。
2019年12月鈦媒體舉行的2019 T-EDGE 全球創新大會「何謂」對話中,傅盛做了反思與復盤。他稱,TikTok做得非常好,他自愧不如。獵豹移動想做出海模式,但沒有堅持下去。“獵豹現在也在反思。我們出海得益于安卓全球化發展,但我們沒有實現各個地區的精細化運營,這是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
谷歌下架事件之后,傅盛甚至道出更現實的原因:一家公司應該是在上升階段去迎來第二曲線,如果下滑的時候再去搞,不管是內部的士氣,能聚集的資源等等都是極其困難的。加上當時獵豹也開始做AI,其他內容業務已經花不起那個時間了。
人事持續動蕩,獵豹在AI之路上艱難前行
如今,獵豹移動正處于轉型過程中,加入人工智能(AI)賽道,堅定地全面升級為以機器人為核心產品的科技公司。
早在2016年,傅盛發起"ALL in AI"的主張,并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家開發機器人的新公司“獵戶星空”,獵豹移動是大股東。傅盛曾表示:“盡管我們的AI業務還在早期階段,但我們相信這是一條正確的賽道。”
獵豹移動按產品分布的營收占比情況,波動部分為AI機器人和其他收入(來源:Wind數據)
對于獵豹移動來說,其發展歷程并不長。獵豹移動原名金山網絡,由金山軟件安全業務等分拆而來,主要從事信息安全軟件、網頁瀏覽器、關鍵任務移動應用程序的研究開發及運營,并由金山軟件持有約54.09%已發行股份。此前,獵豹移動的。
不過,從財報當中顯示,盡管業務有了起色,但AI機器人和其他業務收入難以反哺受谷歌下架帶來的收入損失。根據財報顯示,2020年四個季度和2021財年一季度,獵豹移動AI和其他業務營收分別為人民幣3175.8萬元、1945.1萬元、2129.7萬元、1424.1萬元、1082.2萬元,占總營收均不足8%。
與此同時,高管們或是由于無法適應獵豹移動的轉型,公司頻頻出現人事變動情況。
2020年1月,獵豹移動宣布公司現任CFO姜振宇因個人原因辭職,原人人公司CFO任今濤接任該職位,向獵豹移動CEO傅盛匯報。一年之后的2021年3月,獵豹移動董事、高級副總裁周品離職。
除了高管外,獵豹移動員工數量也大幅減少。根據今年3月獵豹移動發布的年度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獵豹全職員工約150人,較2019年底減少約50%。當然,這一數字不包含獵戶星空的員工人數。
企業回手持移動終端選深圳盈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盈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擁有高素質的自動識別技術和尖端的移動通信技術人才團隊,具備優質的工業設計制造能力,致力于研發、設計、制造高性能、高可靠的工業級手持數據終端,引領企業移動!
事實上,獵豹移動AI機器人業務收入增長緩慢的原因,背后由于三個方面:
AI業務上取得收入、利潤的難度較大。比如目前發布招股書的AI公司中,沒有一家有較大的高利潤空間,獵豹在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先進部分的壁壘較低、銷售突破難度大;
人員流動頻繁,人才流失率高,導致錯失了很多機會;
有前員工指出,獵豹做機器人依然有工具思維的影子。獵豹的機器人就像一個線下的工具,目前機器人營收主要靠賣硬件和技術變現,正在探索在機器人上放廣告變現。
不過,傅盛指出,AI業務有望在未來幾個季度快速增長,其已建成商場機器人網絡。截至目前,獵豹已經有超過12000個機器人,遍布在41個核心城市約1200多家商場,日均觸達客流超6000萬人次。
傅盛強調,獵豹商場機器人已覆蓋中國一級和二級城市,他們相信如今獵豹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和堅實的基礎,可以一步一步實現獵豹移動向AI公司轉型的戰略目標。
“未來,獵豹移動將一方面保持國內互聯網業務持續增長,不斷釋放利潤;另一方面繼續把商場機器人商業化的擴大作為重中之重,為公司打造新的增長引擎。”傅盛在2021Q1財報會上表示。
此外,獵豹移動也在持續精簡運營成本,運營虧損已經在減少。傅盛此前在財報電話會上指出,2020年獵豹移動的總運營費用下降了44%。2021年,獵豹將繼續削減成本和開支,尤其是銷售和營銷以及人員相關費用。
據2021年Q1財報顯示,獵豹移動Non-GAAP總成本和費用同比下降62%,環比下降20%;Non-GAAP毛利率從上個季度的62.3%上升至本季度的70.2%;營業虧損5700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縮窄。
毛利方面,獵豹移動2021年第一季度毛利為1.3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3.4%,獵豹移動2021年第一季度毛利率為70.1%。
不過,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指出,獵豹移動需要找到自己的競爭優勢和定位,否則會繼續沒落。而市場也認為,目前私有化是獵豹移動的最佳選擇。
Tech星球3月8日下午消息,據新浪 科技 ,近日,消息稱獵戶星空決定高管停發三個月薪水;中層緩發3個月、每個月緩發50%,并承諾3個月內工資補發到位。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公開回應外界稱,相關報道對公司的經營和產品報。
財報顯示,截止到2021年3月31日,獵豹移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及短期投資18.1億元,長期投資23.9億元。
是。獵豹移動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根據查詢獵豹移動公司官網顯示,該公司是一個大廠,并在2014年5月8日,在美國紐交所正式上市。經營范圍包括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等。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