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潮派文化,潮汕是潮州和汕頭嗎
文/張曉宜 蟻璐雅 曾柯權 汕宣
三江出海口,潮涌匯汕頭。作為潮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汕頭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改革開放以來,因港而立、因僑而興的汕頭堅持與時俱進,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從濱海漁村不斷發展成為粵東一顆閃耀的明珠。
9月28日,汕頭海灣隧道正式通車的消息讓這座城市歡呼雀躍。作為連通汕頭內海灣南北兩岸的第三條通道,海灣隧道不僅是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更是汕頭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汕頭堅定不移走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加快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以文化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積極主動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職責使命。
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汕頭信心百倍,步履堅定,將繼續加快建設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不斷開創新時代汕頭經濟特區改革發展新局面。
激活文化動能 建設活力特區
萬頃碧波風機立,海上綠電隨風來。在汕頭南澳縣南部海域勒門列島附近,35臺7兆瓦級風力發電機次第排開,隨著源源不斷的海風轉動,轉換成清潔能源輸送到千家萬戶。
面向新征程,汕頭錨定“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提出全力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通過完善落實產業發展“七個一”體系和產業集群“鏈長制”,集中資源實施“百億企業、千億產業”培育計劃,在未來5年打造出7000億元的產業集群。
豐富的自然資源,既是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也是潮汕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因素。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匯聚汕頭,人文薈萃,在這里凝聚了深厚久遠的潮汕歷史文化。在城市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汕頭十分注重保護傳承潮汕文化,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并將其融入新時期產業發展藍圖,助力新時代活力特區建設。
《老郭有新番》。《老郭有新番》是由優酷推出的潮派評書文化綜藝節目,主講人為郭德綱 。該節目以三國故事為基礎,通過郭德綱生動的評書表演,以及讓人身臨其境的現場演繹,讓觀眾更加了解三國中的英雄人物和歷史故事。《老郭。
“汕頭有很多像潮繡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將其與時尚結合起來并推廣到全國乃至全世界,是接下來的重要課題。”在汕頭市舉辦的產學研“面對面”紡織服裝產業專場對接會上,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金憓表示。
汕頭擁有潮繡、抽紗、珠繡等潮汕傳統刺繡技藝,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許多企業從中汲取養分,并融入潮汕的獨特文化符號,探索新時代紡織服裝產業的文化內涵。為了助力文化賦能紡織服裝產業,推動“潮派服飾”走向世界,汕頭積極主動搭建對外交流窗口,在今年舉辦的首屆中國·潮汕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累計實現意向簽約和成交額近90億元,為紡織服裝產業打造出一個集品牌推廣、文化傳播、展示交流等于一體的國際化時尚紡織服裝產業平臺。
在汕頭,傳統文化與數字經濟正在實現賦能融合,雙向發展。走進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等文化場館,琳瑯滿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云端”,市民游客通過VR、AR等方式沉浸式體驗汕頭非遺世界。除此之外,汕頭加快非遺數字化進程,著手探索非遺藏品數字化、非遺項目數據庫建設等創新實踐。
隨著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獲批并完成一期建設,廣東移動AI創新應用中心開工建設,2022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成功舉辦……汕頭數字經濟不斷實現新突破,努力打造成為引領全國、輻射東南亞、面向世界的數字經濟發展示范高地。
根據《規劃綱要》,我市將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力建設沿海經濟帶東翼產業發展主戰場,全力打造時尚潮派服裝、動漫玩具、精細化工、印刷包裝和智能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八大重點發展工業集群,加快建設。
在國慶長假期間,一張張汕頭城市圖片刷屏了社交媒體,網友們紛紛為這座美麗城市發出贊嘆。在修繕一新的小公園,“百載商埠,樓船萬國”的盛景得以重現;在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游客可盡覽獨特的汕頭非遺魅力;在南澳縣海防史博物館,無數沉船瓷器帶領人們領略汕頭的海絲傳奇……近年來,汕頭以潮汕歷史文化、特色美食文化等為基礎,促進“非遺+文旅”“美食+文旅”“僑鄉+文旅”等融合發展,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站在新時代發展潮頭,汕頭正積極培育文化產業創新動能,以強大的助力激發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為汕頭市走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新格局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建設一座文化味濃厚的現代化活力經濟特區。
聚僑心向未來 打造和美僑鄉
一封封書信、一件件器具,彰顯了汕頭因僑而立、因僑而興的僑鄉歷史。自唐代開始,汕頭就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近代以來,潮汕籍僑胞漂洋過海,勇闖世界。一艘紅頭船,搭起潮僑同世界各地經濟和文化交流的紐帶,也成為潮人勇于拼搏、守望相助的象征。如今,紅頭船在汕頭各處揚帆再起航,向八方游客講述著一段段篳路藍縷的海上傳奇。
來汕頭投資辦廠、造橋修路、建校興學等的華僑也絡繹不絕,多個重大項目如雨后春筍般落地,包括林百欣中學、汕頭謝慧如潮劇藝術中心、汕頭市潮汕體育館、謝易初中學、汕頭大學等,極大推動汕頭的文教興學、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為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貢獻“家己人”力量。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汕頭經濟發展離不開僑胞的支持,與此同時,汕頭也全力為海外華僑構建精神家園,勠力探索一條僑務創新發展的“汕頭路徑”。
近年來,汕頭“六大行動”和“一十百千萬”工程穩步落地,著力打造“一街、一館、十村”的多維立體僑文化空間,升級改造華僑歷史文化博覽街區,積極建設潮汕華僑博物館;挖掘僑村的人文文化景觀,建設十個兼具“潮”“僑”文化特色的“最美僑村”,打造出一張張推動汕頭文化旅游的“僑”名片。
一處處雅致僑宅、特色僑村,既見證了根脈傳承,也記錄著僑鄉現代化建設的腳步。目前,汕頭華僑文化旅游資源不斷開發,樟林古港、陳慈黌故居、前美古村僑文化旅游區等華僑文化資源先后被納入首批“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十大文旅精品線路”和“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游徑”,華僑文化旅游線路、華僑尋根文化線路等也陸續推出,吸引更多海外華僑華人回國旅游觀光、回汕尋根探訪。
郭德綱最新節目是《老郭有新番》。《老郭有新番》是由優酷推出的潮派評書文化綜藝節目,主講人為郭德綱,于2021年4月5日起每周一中午12:00播出。該節目以三國故事為基礎,通過郭德綱生動的評書表演,以及讓人身臨其境的現場。
據悉,接下來,汕頭還將持續推進海外華文教育創新發展中心、僑情資源庫、數字虛擬潮汕家園平臺“三大工程”,開展文化引僑、平臺聯僑、政策惠僑、經濟聚僑“四項行動”,通過加強文化認同培根鑄魂,加強經濟共贏同心筑夢用心用情用力開創汕頭特色的新時代僑務工作新局面,也為全省探索利用好僑資源、做好僑文章工作打造“汕頭樣板”。
推進文化惠民 擦亮粵東明珠
9月28日,被稱為“世界級挑戰性工程”的汕頭海灣隧道通車,讓汕頭內海灣南北岸擁有第三條過海通道。通車首日,來往車輛絡繹不絕,大家紛紛來見證這一城市建設的歷史性時刻。
海底隧道通車,是汕頭近年來積極搭建交通路網,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汕頭積極構建起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日漸顯著。
近年來,汕頭興建起津灣東海岸公園、南濱公園、石林公園、潮人碼頭等一座座公園廣場,為市民群眾提供了休閑好去處,大大擴展了城市的綠地面積。據統計,從2011年至2021年,汕頭城市綠地面積從約7432公頃增至約9401公頃,其中,公園綠地面積從約3137公頃增至約3357公頃。不斷增加的綠地,呈現出“一城春色半城花”的城市景觀,讓這座海濱城市更加亮麗宜人。
為了堅定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使命擔當,汕頭正加快打造粵東“四高地兩中心”,即區域教育、醫療、文化、商貿高地,以及區域創新中心、區域金融服務中心,不斷增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
2023年4月。《老郭有新番》是由優酷推出的潮派評書文化綜藝節目,主講人為郭德綱,其計劃于2023年4月發布第二季,具體發布時間等待官網通知。
教育一直以來是汕頭的“金字招牌”,作為粵東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汕頭大學已連續7年上榜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10月1日上午,面朝大海的汕頭大學東海岸校區正式揭牌啟用,開啟了這所名校在東海岸新城的全新篇章。
為打造區域教育高地,汕頭積極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做大做強名校品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如何延續并活化歷史文脈,是汕頭新時期打造區域文化高地的重點工作。汕頭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通過扎實推進“八個一批”工程實施,深化歷史文化保護利用,以“繡花”功夫做好小公園順昌街區等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育活化工作,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紅色文化遺產提質升級,讓老城市煥發新活力。
汕頭持續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潮劇大觀園·周五有戲”、“戲亭印象”惠民演出、“汕頭文化大講堂”系列活動等一系列的文化演出活動,讓傳統文化藝術走入千家萬戶,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同時,積極打造高品質、多元化的文藝精品,潮劇《繡虎》獲第35屆全國田漢戲劇獎劇目獎榜首,精心改編的《英雄長歌》《望海潮》等現代潮劇展現了潮劇藝術廣闊的創作空間。
除了推進教育、醫療、文化、商貿等領域實現新發展,文明之花也在這座城市盛情綻放。近年來,汕頭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不斷深化拓展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廣泛開展文明實踐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明生活,努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讓這顆耀眼的粵東明珠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