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亞銷量,起亞中國銷量
據新車交強險購買數顯示,2022年10月悅達起亞銷量5699輛,相比9月銷售的6763輛下滑15.73%,起亞中國銷量,相比2021年10月的13557輛下滑57.95%。此外,2022年1-10月悅達起亞累計銷量78462輛,同比下滑41.13%。
2022年只是起亞在華業務逐步下滑的一個縮影。作為最早入華的海外車企之一,其市場表現從2006年起一路穩步增長,憑借務實的外觀以及高性價比獲得了不少消費者追捧,并在2016年達到年銷65萬輛的巔峰。此后,隨著薩德事件的影響,再加上自主品牌向上突破,悅達起亞銷量急轉直下,從2017年的36萬輛跌至2020年的25萬輛,到2021年僅剩下16萬輛,而2022年也是接近腰斬的水平。
企業回北京友達動力推出現代化創新理念+服務專業化模式落地,真實性解決消費者在選購 配送 安裝過程中出現的任何風險,公司在全國主要城市簽約58汽修售后服務站1700家,解決 后一公里一站式貼心便捷服務,公司承諾先安裝滿意后付款。 友達動力主營:各。
在品牌煥新后,東風悅達起亞推出了兩款車型,一款是2021年7月推出的智跑Ace,一款是2021年9月推出的嘉華。智跑ACe是為起亞智跑的中期改款車型,為中國特供車型,提供1.5T渦輪增壓和2.0T自然吸氣兩種動力系統,售價13.98-15.78萬元。起亞嘉華曾在2004年引入國產,但不久后便宣布停產,東風悅達起亞再次引入嘉華,成為品牌煥新后引入的首款全球車型,售價28.89-33.99萬元。
事與愿違,兩款車型的銷量遠不及預期。據上險數顯示,2022年1-10月智跑累計銷量16507輛,同比下滑53.22%。更慘的是嘉華,起亞相關人士對這款車給出了“月銷800臺就可以了”的預期,當時來看這個預期似乎“太低了”,畢竟其在尺寸上堪比豐田賽那,智能化配置上也不含糊,但從實際來看,2022年前10月累計銷量2325輛,月均銷量僅200余臺。
由于常年虧損,再加上新推車型成績遠不及預期,東風悅達起亞最終宣布解散。根據掛牌信息,2020年東風悅達起亞實現營收219.4億元,但是年度虧損47.5億元。2021年1-10月東風悅達起亞累計實現營收124.8億元,但是年度虧損26.12億元。根據中京民信(北京)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的評估報告,截至今年3月31日,東風悅達起亞凈資產為3.5億元,評估價值為11.88億元,東風汽車轉讓標的對應評估值為2.9701億。
“起亞”二字寓意“起于亞洲”或“亞洲崛起”。2000年起亞并入現代汽車,形成現代起亞汽車集團。2019年起亞品牌銷量約284萬臺,同2018年比增長0.3%,位居世界第8位。
11月3日,起亞獅鉑拓界正式上市,可視為起亞KX5的換代車型。獅鉑拓界即第五代Sportage,自1993年發布以來已經歷五代更新迭代,累計全球銷量超過660萬輛,其地位相當于RAV4之豐田、CR-V之本田,是最貼合其全球品牌價值的象征。對于中國市場來說,Sportage也并不是陌生的車型,其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車型都曾分別以獅跑、智跑、KX5的名稱在中國市場銷售。這一次,為了“更貼近全球化,去中國化”,起亞沒有再從中文美學的角度為“Sportage”起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而是直接由Sportage直接音譯而來,這是起亞目前唯一一款采用四字命名的國產車型,產品名稱較長且拗口。
起亞獅鉑拓界推出1.5T+8AT、2.0T+8AT、2.0L HEV+6AT三種動力可選,售價區間為17.98-24.08萬元,這是Sportage自國產以來售價最高的一代車型。作為對比,RAV4榮放指導價為17.58萬-26.08萬元,本田CR-V指導價為16.98-27.68萬元。
起亞K5 銷量不佳的部分原因是之前"Thad ”該事件影響了中韓兩國的正常發展,也影響了韓國汽車在中國的銷售。從圖中可以看出,起亞K 5月份一般賣100-200輛,非常冷清。造成起亞K5銷量冷清的不僅僅是以上"Thad ”事件,同時。
雖然屬于同級車,但起亞在中國的品牌價值遠不及“兩田”,與現代相比也是相差一大截。因此,在中國消費者的認知中,拔高產品售價的同時卻未有與之匹配的品牌認知,進一步驗證了起亞試圖用拔苗助長的方式提升品牌力的焦躁心態,這無疑是飲鴆止渴。
據上險數顯示,2022年前十月銷量最高的車型是智跑,累計銷量同比下滑53.22%至16507輛。其次是福瑞迪,同比增長0.99%至16407輛。排名第三的是傲跑,同比下滑44.01%至12555輛。不難看出,承擔起亞整體銷量的基本都是低價車型,眼下的起亞正在邁向無人問津的品牌價值死胡同……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