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大眾點評,優質好評50字餐飲
創業公司如何與BAT相處?BAT提供的資源有那么重要嗎?
曾幾次獲騰訊投資的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給出了他的答案。他在做客“GGV996”播客節目,對話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投資分析師張睿時,還談了談大眾點評的前世今生,以及與美國點評網站Yelp相比的獨特之處究竟在哪?
大眾點評的創立
早在 2003 年,張濤就開始在線上點評領域創業,成立了大眾點評。這是一家為消費者提供本地服務商家、消費評價和團購等第三方消費點評網站。
當時在中國還沒有出現這類業務,甚至在美國也是起步階段。那么他為何決定做線上餐廳點評?而且是在中國做?
面對這些問題,張濤坦誠,在美國念完MBA回國后,就計劃創業,可具體領域還沒確定。那時原本想把美國的一些商業模式“復制”到中國,但后來卻發現,美國模式幾乎覆蓋中國市場的各個領域,比如搜索網站、購物網站等,能發揮的空間所剩無幾,只好另謀出路。
之所以會選擇做餐飲點評,張濤表示,這與自己及家庭有關。他愛好美食,父母也都做得一手好菜。并且,他看好互聯網的發展前景,隨即便想到可以做一個能點評線上餐廳的網站。“我想到就去做了,先做出來再觀望它以后的走向。”
事實上,創辦大眾點評前,優質好評50字餐飲,張濤已扎根美國工作生活10年之久,所以當他準備回中國干番事業,面前盡是重重挑戰。其中,最大挑戰,莫過于了解并適應中國的市場狀況。“當時在中國從事互聯網相關職業的人,都被認為是騙子”,他說道。
讓在中國創業變得難上加難的是,張濤的朋友圈多數在美國,這意味著招攬朋友加入自己的初創團隊很難行得通,得新招人馬,這就需要更多時間磨合才能使團隊達到巔峰狀態。
襁褓中的大眾點評起初融資并沒那么順暢。2004年-2005年間,張濤準備為公司融資,奈何彼時中國VC很少且處于起步階段,再加上當時閱讀網絡評論的用戶大部分來自于北京、上海和杭州,很多投資者們不確定未來大眾點評的市場會有多大。
直到2006年,大眾點評才獲得首輪投資,來自紅杉資本的100萬美元。之后融資步伐開始加快,2007年,大眾點評獲得谷歌400萬美元投資。然后,自2011年起,公司幾乎每年有1筆上億美元融資,身后也盡是些響亮的名字——騰訊、萬達、復星、淡馬錫。
在業務方面,大眾點評已從最初聚集吃喝玩樂資訊,培養用戶點評,到2009年布局團購市場。
只是團購這一步走得有些慢,在大眾點評涉足前,24券、拉手、美團等競品早先行半年以上。再加上當時大眾點評主要受眾都集中在幾個大城市,開展團購業務顯得有些難度。
對此,張濤表示,當時的中國市場并沒有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競爭者比較少。這樣大眾點評就有充足的時間,打造穩定的用戶基礎和用戶粘性高的社區,將團購業務從一線城市滲透到二線城市。
盡管推廣的過程中,每座城市需2-3年才能建起成熟社區,還得投入更多時間完善網站,不過,在張濤看來,大眾點評很幸運,至少當時無須太考慮資本流通問題,也沒有卷入不必要的競爭,而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深耕產品。
與美國點評網站 Yelp 的不同
大眾點評常被稱作是中國版的Yelp。實際上,和大眾點評相比,它是后來者。Yelp成立于2004年,目前是美國最大的點評網站。
兩者相同點在于,它們的商業模式是建立在用戶點評基礎上的,但彼此在應用界面和功能上仍存在差異。
那么,和Yelp相比,大眾點評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針對這個問題,張濤表示,大眾點評并不只是搬運“點評”,還開發了很多功能。比如向用戶發放優惠券、提供快遞服務、支持在平臺上購買電影票等。“點評和社區是我們創業初始的特色,但之后我們開始挑選品牌商家入駐我們的價值鏈”,他說道,“這應該是我們和Yelp最大的不同。”
具體來說,張濤指出,Yelp只提供商家的一個總體評分,而大眾點評則是多維度評分,用戶可全面了解餐廳的食物和服務等細節方面的評級。雖說讓用戶寫下更多的評論信息并非易事,但他認為,這對大眾點評的長遠發展是有益的,并且能提升用戶消費體驗。
大眾點評和美團是一家。大眾點評和美團已經達成戰略合作,合并成一家公司,但保留了原有品牌和業務,雙方獨立經營。大眾點評和美團"兩大巨頭"的強強聯合,也說明了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巨頭"也需要抱團取暖。注意事項。
兩者所處市場的差異性也導致了彼此的不同。從用戶喜愛的功能中就能看出這一點,比如大眾點評的推薦功能很受歡迎,這是因為中國的餐廳菜單一般都很長,如果有人推薦菜品就能更快作出決策。而在美國,這個功能就沒那么重要。
從PC轉型到“千團大戰”,再到與美團合并
過渡期間,大眾點評逐步從廣告業務向團購業務方向發展。張濤表示,對當時的大眾點評來說,這種轉變是水到渠成的。經過多年的平臺積累,它擁有的用戶基礎和商家信息促成開展團購業務。和Facebook及谷歌針對某個概念進行銷售不同,團購并不需要一些銷售技巧,團購銷售并不難,它的銷售形式更像地推。
2010年至2011年兩年,當時中國市場上涌現出5000余家團購網站,平均每天就有10家新團購公司成立。團購市場已達到過飽和的狀態,直接引爆了“千團大戰”。大眾點評也身處這場“戰役”中,特別是在食物配送領域競爭異常激烈。
一、成立時間不同 1、大眾點評網:成立時間為2003年4月。2、美團網:成立時間為2010年3月4日。二、服務體系不同 1、大眾點評網:大眾點評不僅為用戶提供商戶信息、消費點評及消費優惠等信息服務,同時亦提供團購、餐廳預訂。
后續資本的進場成為這場“戰役”的關鍵變量,2012年阿里巴巴投資美團,2014年騰訊投資大眾點評,百度2014年成立百度外賣……圍繞O2O行業的“燒錢”規模也越來越大。
2015年,大眾點評和美團宣布合并。這兩個團購領域的重量級選手選擇合體,為團購市場“燒錢競賽”的終止提供了可行方案。那么張濤又是何時意識到與美團的這場合并勢在必行呢?
他表示,事實上,合并前雙方已對此探討過很多年。“如果同領域中有兩個實力強勁的選手對壘,通常雙方都很難獲利,只有最后的壟斷者能夠輕松獲益。”他說,“在無法徹底打敗對方的情況下,合并是唯一理智的選擇,就像滴滴和快滴的合并。”他還表示,雙方合并的時機很正確。
談及如何選擇合并的時間點時,張濤表示,很大程度上,公司上市的意愿成了合并的催化劑。當時美團正在融資,大眾點評也正計劃融資上市,“這個催化劑讓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并發生了。”
您的問題解答如下:1、進入大眾點評,點擊右下角“我的” 2、點擊進入“個人主頁” 3、點擊進入要刪除的評論 4、進入后,點擊右上角的“···” 5、選擇“刪除” 6、選擇“確認刪除”即可大眾點評刪除客人評論可打開大眾。
創業公司與BAT的“博弈”
回顧大眾點評及目前是獨角獸的企業,背后不乏BAT作為靠背。這是否意味著很多初創公司必須站隊BAT陣營才能生存呢?創業者應如何與BAT相處呢?
張濤以大眾點評與各巨頭打交道的經驗為例,談了些他的看法。
“BAT之所以決定投資,純粹是因為它們有充足的資金,并愿意巨額投資那些有潛力的創業公司。”張濤還說,這和國外的融資思路不同,“即便是谷歌和Facebook也沒有這樣投資過,但騰訊和阿里通過借此建立起圍繞自身的生態。”
對比阿里和騰訊的投資,張濤指出,阿里更傾向只提供大量資金,而近來騰訊還會為創業公司提供平等的流量機會。但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像拼多多一樣,充分發揮微信的流量優勢。因此,創業公司不應只考慮流量這一個因素去選擇投資方,不然到最后可能會受挫。
他還稱,在中國如果創業項目需要大量的資本支撐,最好尋求騰訊或阿里的投資,比如游戲、線下電商等既需要資本又需要增值戰略的項目。
2015年10月8日,大眾點評網與美團網聯合發布聲明,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美團大眾點評,所以說現在是同一個公司。合并后雙方人員架構保持不變,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運營。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美團CEO王興和大。
關于GGV996這檔節目
美團大眾點評一般指美團。 總部在北京朝陽區。美團是一家科技零售公司。大眾點評和美團是一家。大眾點評和美團已經達成戰略合作,合并成一家公司,但保留了原有品牌和業務,雙方獨立經營。入口在:1、想要找到社區入口,首先打開。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