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一汽,一汽奧迪ppe項目最新進展
6月中旬以來,BBA在中國的電動化事業已經從比拼產品升級到了比拼生產體系的2.0時代。
6月23日,奧迪中國官方透露,一汽奧迪ppe項目最新進展,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迪一汽)將于6月28日在長春舉行奠基儀式。官方表示,這將是奧迪在華電動化戰略的關鍵里程碑。
據了解,奧迪在奧迪一汽項目中投資約26億歐元,包括成立新公司和新生產基地兩部分工作。
一汽奧迪和一汽大眾是一個廠家,都屬于一汽的品牌旗下。1988年5月17日,一汽與奧迪在長春簽署“關于在一汽生產奧迪的技術轉讓許可證合同”,和大眾公司向一汽轉讓南非工廠奧迪100車身舊模具的合同,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第一個。
曾任奧迪內卡蘇姆工廠經理的施睿哲(Helmut Stettner)擔任新公司首席執行官。其本人曾在2011-2015年期間擔任一汽-大眾長春基地擔任工廠和生產經理,在生產領域的豐富經驗加上在中國的工作經驗,成為他擔任此職位的優勢。
奧迪一汽作為奧迪在國內的第三家合資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奧迪控股公司(奧迪持股55%,一汽持股40%,大眾中國持股5%),其主要任務是生產電動車,為奧迪在中國的電動化戰略加速鋪路。
而與之配套的新工廠就是這一項目的落地。據了解,新工廠已于2022年4月啟動建設。工廠用地總面積150公頃,年產能為15萬輛,未來將生產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基于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平臺的電動車,前期為奧迪A6 e-tron以及奧迪Q6 e-tron系列的三款車型,計劃于2024年底投產,全面推動奧迪在華車型陣容的電動化轉型。
“中國是奧迪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尤其在電動汽車領域。” 施睿哲表示,通過打造這一全新純電動車型生產基地,奧迪正朝著未來在中國的成功發展邁出關鍵一步。
1、一汽奧迪汽車是一汽跟大眾合資生產大眾旗下的一款品牌汽車。2、國產一汽第一汽車制造廠(指的是全國)在吉林長春主要生產紅旗,解放品牌現在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兼并了國內許多城市原來的汽車制造廠,成立了很多分部:比如。
奧迪預計,到2030年,中國高端汽車市場將增長到580萬輛,其中,電動汽車市場將達到310萬輛。這意味著,電動車銷量將超過燃油車輛。
官方表示,新工廠的建設從全球其他奧迪工廠汲取經驗,并結合本地需求靈活調整,不斷升級制造技術。在可持續方面,通過引入跨地區環境計劃“零排放計劃(Mission:Zero)”,全面使用綠色電力、推動水循環閉環管理等,實現汽車生產的碳中和。在數字化、效率和可持續性方面樹立全新標準,成為集團公司和生產基地建設的未來藍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奧迪宣布這一消息的同一天,華晨寶馬宣布位于沈陽的里達工廠也正式營業,寶馬首款純電動中型運動轎車——全新BMW i3已經正式在這里投產。寶馬方面表示,里達工廠是寶馬BMW iFACTORY生產戰略的最佳范例,項目以150億元總投資創下寶馬在華歷史上單項投資之最,從“精益、綠色、數字化”三個方面樹立汽車生產新標桿,最高可實現100%生產電動車。
不止奧迪、寶馬,奔馳在中國的電動化業務也有了新動態。就在半個月前,北京奔馳第400萬輛車型——以新一代EVA純電架構為基礎打造的全新EQE在北京奔馳順義工廠下線。
可以見到,德系三強自去年發布加速電動化轉型的2030戰略以來,正在加速推進電動化布局。從新能源車型到新能源工廠,BBA在中國的競爭已經升級到2.0階段。
1、成立時間不同。一汽奧迪是在1988成立的,而上汽奧迪的成立時間比較晚。2、生產的車型不同。一汽奧迪先后生產了奧迪100、奧迪200、奧迪A4、奧迪A6、奧迪A4L、奧迪A6L和奧迪Q5等車型,而上汽奧迪是生產奧迪A7L等車型。3。
且從三家公布的信息來看,對于在中國的新工廠在各自集團中也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綠色”“數字化”“柔性化”“精益化”“可持續”……盡管表述不同,但都在試圖用差異化的表達方式來描述新工廠最先進的生產理念,激烈的競爭背后,也在一定意義上反應出了他們對于電動化轉型的決心和對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視。當然,最終目的是要保住在豪華電動車市場的主場權。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