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眾奧迪詳細信息,一汽奧迪myaudi詳細信息注冊
6月中旬以來,BBA在中國的電動化事業已經從比拼產品升級到了比拼生產體系的2.0時代。
6月23日,奧迪中國官方透露,一汽奧迪myaudi官網注冊,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迪一汽)將于6月28日在長春舉行奠基儀式。官方表示,這將是奧迪在華電動化戰略的關鍵里程碑。
據了解,奧迪在奧迪一汽項目中投資約26億歐元,包括成立新公司和新生產基地兩部分工作。
而與之配套的新工廠就是這一項目的落地。據了解,新工廠已于2022年4月啟動建設。工廠用地總面積150公頃,年產能為15萬輛,未來將生產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基于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平臺的電動車,前期為奧迪A6 e-tron以及奧迪Q6 e-tron系列的三款車型,計劃于2024年底投產,全面推動奧迪在華車型陣容的電動化轉型。
“中國是奧迪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尤其在電動汽車領域。” 施睿哲表示,通過打造這一全新純電動車型生產基地,奧迪正朝著未來在中國的成功發展邁出關鍵一步。
官方表示,新工廠的建設從全球其他奧迪工廠汲取經驗,并結合本地需求靈活調整,不斷升級制造技術。在可持續方面,通過引入跨地區環境計劃“零排放計劃(Mission:Zero)”,全面使用綠色電力、推動水循環閉環管理等,實現汽車生產的碳中和。在數字化、效率和可持續性方面樹立全新標準,成為集團公司和生產基地建設的未來藍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奧迪宣布這一消息的同一天,華晨寶馬宣布位于沈陽的里達工廠也正式營業,寶馬首款純電動中型運動轎車——全新BMW i3已經正式在這里投產。寶馬方面表示,里達工廠是寶馬BMW iFACTORY生產戰略的最佳范例,項目以150億元總投資創下寶馬在華歷史上單項投資之最,從“精益、綠色、數字化”三個方面樹立汽車生產新標桿,最高可實現100%生產電動車。
從寶馬在華的總投入來看,里達工廠投產意味著2010年以來華晨寶馬對沈陽生產基地的約830億元投資全部成功落地,華晨寶馬年產能將增至83萬輛,而中國沈陽成為寶馬集團全球最大生產基地。
不止奧迪、寶馬,奔馳在中國的電動化業務也有了新動態。就在半個月前,北京奔馳第400萬輛車型——以新一代EVA純電架構為基礎打造的全新EQE在北京奔馳順義工廠下線。
1.奧迪 e-tron、奧迪A3 Sportback 2020年型、奧迪A3 Limousine 2020年型、奧迪A3 Cabriolet、全新奧迪RS 3 Limousine、奧迪S3 Limousine;2.全新奧迪A4L、全新奧迪A4 allroad quattro、全新奧迪RS 4 Avant、全新奧迪S4 Limous。
此前,北京奔馳亦莊工廠投產過三款純電車型——EQA純電SUV、EQB純電SUV和EQC純電SUV,與這三款車型不同的是,EQE定位中大型純電轎車,與EQS同平臺打造,且是該平臺下首款國產奔馳電動車。官方表示,新車型的下線宣告了北京奔馳“全面電動化”的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奔馳順義工廠于2020年9月正式投產,對標的是奔馳現代化水平最好的位于德國辛德芬根的56號工廠,將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生產運營360(Mercedes-Benz Cars Operations 360,簡稱MO360)提倡的“數字化、柔性化、高效、可持續”智造理念貫穿到生產制造體系中。
且從三家公布的信息來看,對于在中國的新工廠在各自集團中也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綠色”“數字化”“柔性化”“精益化”“可持續”……盡管表述不同,但都在試圖用差異化的表達方式來描述新工廠最先進的生產理念,激烈的競爭背后,也在一定意義上反應出了他們對于電動化轉型的決心和對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視。當然,最終目的是要保住在豪華電動車市場的主場權。
通過Myaudi的軟件。這個APP就是用來遠程控制奧迪車輛的,此款APP是奧迪汽車公司為用戶精心打造,在此APP里可以了解到奧迪汽車最新的資訊,還可以與奧迪車友的小伙伴們一起交流心得,安裝Myaudi的手機,可以通過網絡對車輛進行遠程。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