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 汽車知識網 > 汽車知識

    上汽是國企還是央企,上汽解決上海戶口嗎

    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汽解決上海戶口嗎,也處于中國近代以來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長江三角洲或者說江浙滬地區,其民營經濟發達的發達程度位居國內前列。上海作為長江的龍頭,自然在國有經濟發展方面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本文僅就上海國資委控股的企業做簡單介紹,相關信息來自于上海市各企業官方網站。

    上海的國有企業,很顯著的特點就是資本運作能力高超,互相交叉控股較多。這與上海同時也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有很大的關系。比如上海國際和上海國盛,都是上港集團、浦發銀行的控股股東。而這種在統一國資委監管下的交叉持股,讓上海地區的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要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同時也誕生了專門為了控股而以金融投資為主業的大型企業。

    各類銀行都把上海作為最重要的堡壘之一,而上海還有上海證券交易所,所以可以說,上海發展的企業是不缺錢的,或者金融融資的壓力相對小很多。所以上海的國有企業發展速度非常快,規模非常大,一個很重要依托就是金融中心的資金池的輻射作用。因此,多數企業都有非銀行類金融業務,而很多企業都有證券公司,比如申能集團(東方證券)、上海儀電(華鑫證券)等。

    上海的國有企業還有一個特點,對外擴張的能力很強,尤其是通過金融手段控股、參股相關企業,或者開展合資經營,很多企業除了自身主業之外,已經發展成為很大的企業集團。上海實業集團除了擁有上海醫藥外,還有房地產、基建、消費品和金融等,其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南洋煙草,金罐紅雙喜就是上海實業集團的下屬品牌。錦江國際集團大家最熟悉的是錦江之星,其實不然,其還合資經營了“肯德基”、“吉野家”等餐飲品牌。

    上海地區本來就是近代中國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所以制造企業相對比較發達,上海電氣、華虹集團、上海儀電等都是國內先進制造業的領軍人物。當然也有一些現在不知所云的單位,如上海生產服務聯合社,在網絡上連資料也沒有。

    以下為粗略分類,主要以主業為主,各企業都非常龐大,是綜合性的企業集團,各類業務基本俱全的。

    金融類企業: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

    制造業:上海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集成電路)、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紡織)、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儀電集團

    化學工業:上海華誼(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食品消費品: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百聯集團、錦江國際、上海市衡山(集團)公司

    能源企業:申能(集團)有限公司

    基建類企業:上海建工、隧道股份、華東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為主)、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交通運輸:上港集團、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

    1、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發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1993年1月9日開業、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碼:600000)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目前,注冊資本金293.52億元。2019年9月末,公司總資產規模達6.79萬億元。目前,浦發銀行已在境內外設立了41家一級分行、近1700家營業機構,擁有超過5萬名員工,架構起全國性國際化商業銀行的經營服務格局。

    2、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29日,總行位于上海,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碼601229。上海銀行以“精品銀行”為戰略愿景,以“精誠至上,信義立行”為核心價值觀,近年來通過推進專業化經營和精細化管理,著力在中小企業、財富管理和養老金融、金融市場、跨境金融、在線金融等領域培育和塑造經營特色,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上海銀行目前在上海、北京、深圳、天津、成都、寧波、南京、杭州、蘇州、無錫、紹興、南通、常州、鹽城、溫州等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形成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和中西部重點城市的布局框架;發起設立四家村鎮銀行、上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尚誠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設立境外子公司上海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并通過其設立了境外投行機構上銀國際有限公司。

    3、上海農村商業銀行

    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農商銀行”)成立于2005年8月25日,是由國資控股、總部設在上海的法人銀行,是全國首家在農信基礎上改制成立的省級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注冊資本為86.8億元人民幣,營業網點近380家,員工總數超6,000人。

    4、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國泰君安在全國設有30家分公司以及300余家證券營業部,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多地設立多家財富管理中心,是國內規模最大、經營范圍最廣、機構分布最廣、服務客戶最多的證券公司之一。2011到2018年,國泰君安的營業收入連續八年名列行業前三,在致力于實現高質量增長、規模領先的同時,注重盈利能力和風險管理。自2008年以來,國泰君安連續十二年獲得中國證監會授予的A類AA級監管評級,該評級是迄今為止中國證券公司獲得的最高評級。

    上汽是國企還是央企 屬于一家國企。上海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SAIC。1910年設立法租界工部局機修廠,在上海汽車發動機廠前。1984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舉行奠基儀式,1985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上海汽車集團的主要。

    5、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上汽是國企還是央企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總資產突破6200億元、歸屬母公司凈資產突破1200億元,分別排名行業第二、第三位。公司擁有卓越的綜合性業務平臺和成熟的海外業務平臺,經營網點遍及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在境內擁有近340家證券及期貨營業部,正式員工過萬人;在境內外擁有近1500萬個客戶,托管及管理客戶資產總額超3.5萬億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7.3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55.3億元,排名行業第二。分類評價結果繼續保持行業最高水平A類AA級。

    6、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太平洋保險”)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保險集團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是國內領先的“A+H”股上市綜合性保險集團。

    太平洋保險以成為“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引領者”為愿景,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線,專注主業、做精專業,用轉型的“進”,實現了發展的“穩”。連續八年入選《財富》世界500 強,2018年位列第220位。太平洋保險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543.63億元,其中保險業務收入3218.95億元,同比增長14.3%;集團凈利潤為180.19億元,同比增長22.9%。

    7、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34;,股票代碼600104)是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汽車上市公司,總股本達到116.83億股。上汽集團努力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加快創新轉型,正在從傳統的制造型企業,向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汽車產品和出行服務的綜合供應商發展。目前,上汽集團主要業務包括整車 (含乘用車、商用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正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互聯網汽車的商業化,并開展智能駕駛等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探索;零部件(含動力驅動系統、底盤系統、內外飾系統,以及電池、電驅、電力電子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和智能產品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物流、汽車電商、出行服務、節能和充電服務等移動出行服務業務;汽車相關金融、保險和投資業務;海外經營和國際商貿業務;并在產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積極布局。

    上汽集團所屬主要整車企業包括乘用車公司、上汽大通、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維柯、上汽依維柯紅巖、上海申沃等。

    8、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

    上海電氣是一家大型綜合性裝備制造集團,主導產業聚焦能源裝備、工業裝備、集成服務三大領域,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綠色、環保、智能、互聯于一體的技術集成和系統解決方案。產品包括火力發電機組(煤電、氣電)、核電機組、風力發電設備、輸配電設備、環保設備、自動化設備、電梯、軌道交通和機床等。改革開放以來,上海電氣誕生了一大批世界領先的創新產品,如首套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三代四代核電核島和常規島主設備、大型海上風電設備、西氣東輸的高頻電動機等。近年來集團營業收入保持在900億元左右。

    作為中國工業的領導品牌,上海電氣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創造了中國與世界眾多第一。上海電氣品牌在國際和國內多個榜單中名列前茅,榮獲中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中國工業大獎,入選2017年《全球制造500強》、《財富》中國500強、ENR全球最大250強國際承包商排名全球第141位、2017年品牌價值602.78億元,位列行業前二。

    9、上海華誼(集團)公司

    上海華誼(集團)公司(簡稱“上海華誼”)是由上海市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權,通過資產重組建立的大型化工企業集團。是上海化學工業區主要的開拓者和建設者,也是上海化學工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股東之一。

    上海華誼80%的核心資產——上海華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誼集團”)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旗下企事業單位有雙錢輪胎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華誼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天原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華誼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上海華誼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華誼丙烯酸有限公司、上海華誼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化工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上海市化工環境保護監測站等。其中“華誼集團”、“氯堿化工”同時發行A、B股。

    上海華誼名列2017中國企業500強第244位、中國制造業500強第110位,上海企業100強第26位、上海制造業50強第11位,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第17位。華誼集團在中國化工上市公司百強企業排行榜中排名第4位。

    10、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實集團”)1981年7月在香港注冊成立,是上海市政府在香港的窗口企業,目前由上海市國資委全資控股,并被授權經營上海上實(集團)有限公司。

    上實集團業務涵蓋醫藥醫療、基建環保、房地產和區域開發、消費品、金融服務和投資五大領域以及創新發展的新邊疆業務,擁有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上實控股”)、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607.SH,,簡稱“上海醫藥”)、上海實業環境控股有限公司(BHK.SG/,簡稱“上實環境”)、上海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600748.SH,簡稱“上實發展”)、上海實業城市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實城開”)5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成員企業超過1000家,員工約6.2萬人。截至2018年末,上實集團總資產達到3850億港元,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193億港元,歸屬集團凈利潤37.64億港元,公司總資產、營業收入和歸屬集團凈利潤等指標在上海國資系統企業中位于前列,是上海在境外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和香港最具地方代表性的中資企業之一。

    11、上港集團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港集團”,英語簡稱:“SIPG”,股票代碼600018)是上海港公共碼頭運營商,2006年10月26日在上交所上市,成為全國首家整體上市的港口股份制企業。

    上港集團主營業務分四大板塊,即:集裝箱碼頭業務、散雜貨碼頭業務、港口物流業務和港口服務業務,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碼頭裝卸、倉儲堆存、航運、陸運、代理等服務在內的港口物流產業鏈。公司上海地區下轄分公司12家及內設機構3家,二級(全資及控股)子公司29家、參股企業14家。

    2018年,上港集團上下全力以赴、多措并舉,實現了生產經營持續穩定增長。報告期內,公司母港貨物吞吐量完成5.61億噸,同比增長0.1%。母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4201.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4.4%。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0.4億元,同比增長1.65%,實現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102.8億元。

    上汽集團所屬主要整車企業包括乘用車公司、商用車公司、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維柯、上汽依維柯紅巖、上海申沃等。中央企業通常指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督管理的中央企業。相對于其他一些國家來講,中國國務院國資委監管。

    12、申能(集團)有限公司

    申能(集團)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國資委出資監管的國有獨資企業,前身為1987年創立的申能電力開發公司,1996年成立集團公司,注冊資本100億元。

    申能集團目前擁有申能股份有限公司(SH 600642)、上海燃氣集團、東方證券(SH600958)等十余家二級全資和控股子企業,基本形成“電氣并舉、產融結合”的產業發展格局。截至2018年底,公司總資產1566億元,年營業收入422億元,連續十七年位列中國企業500強。

    申能集團是上海市重大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主體和主要的電、氣能源產品供應商,先后建成外高橋第二發電廠、外高橋第三發電廠、臨港燃氣電廠、安徽平山電廠、內蒙風電等三十多個重點電源項目,其中外高橋第三發電廠成為全國火力發電企業的標桿,截至2018年底集團權益裝機容量達到1064萬千瓦,控股電廠發電量占到上海市總發電量約三分之一。同時,集團構建形成上海城市 “6+1”(西氣一線、西氣二線、洋山進口LNG、東氣、川氣、江蘇如東和五號溝LNG應急氣源)天然氣多氣源保障體系,形成集燃氣生產采購、管網配輸、銷售供應為一體的完整的城市燃氣產業鏈,2018年天然氣經營規模達到90億立方米,占到上海市場份額90%以上。申能集團金融投資涉及保險、證券、銀行等多個領域,是東方證券、太保集團的主要股東。近年來,集團大力推動能源產業鏈拓展,先后涉足節能環保、能源貿易、新能源創投基金等新業務領域。

    13、上海建工

    上海建工是上海國資中較早實現整體上市的企業。前身為創立于1953年的上海建筑工程管理局,1994年整體改制為以上海建工(集團)總公司為資產母公司的集團型企業。1998年發起設立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10年和2011年,經過兩次重大重組,完成整體上市。

    上海建工是中國建筑行業的先行者和排頭兵。成立66年來,始終堅持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始終堅持“和諧為本、追求卓越”的核心價值觀,始終堅持改革創新發展、打造優秀品牌,大力實施全國化發展、全產業鏈協同聯動、打造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務商的“三全”戰略,積極傳承和弘揚執行力、誠信、工匠“三大文化基因”。

    上海建工經營業績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穩健態勢。上海建工作為競爭類國企,始終積極投入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斷增強企業經營活力,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2018年新簽合同額超過3000億元、營業收入超過1700億元。經營規模在美國《工程新聞記錄》雜志公布的“2018年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中位列第9位,在《財富》“2018年中國500強”中位列第61位。

    【太平洋汽車網】上汽是屬于國有企業,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汽車上市公司。上汽集團所屬主要整車企業包括乘用車公司、商用車公司、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維柯、上汽依維柯紅巖、上海申沃。

    14、上海儀電集團

    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所屬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上海儀電以“引領信息產業發展,服務智慧城市建設”為使命,致力于成為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與運營商,聚焦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以信息技術產業為主體,與產業地產、產業資本高度融合的產業格局。

    15、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集現代農業、食品加工制造、食品分銷為一體,具有完整食品產業鏈的綜合食品產業集團。

    16、隧道股份

    隧道股份——從上海百年市政服務機構,一路躍變為中國基建板塊首家上市公司……如今已成長為全球EPC市場公認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綜合服務商,并憑籍全球84座城市、近千項重大工程的豐富建設管理經驗與國內齊全的產業鏈資源和核心技術,全力為更多城市提供基礎設施規劃咨詢、設計、投資、建造、運營“全生命周期服務”。

    截至目前,隧道股份總資產超過千億,近3年基礎設施累計投資額逾1200億元,企業業務覆蓋隧道、軌道交通、道路橋梁、建筑與房地產、水利水務、能源、地下空間、重大裝備、綠色材料、數字化業務、建設金融等各個領域。

    17、華東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華東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600629)是一家以先瞻科技為依托的高新技術上市企業,集團定位為以工程設計咨詢為核心,為城鎮建設提供高品質綜合解決方案的集成服務供應商。旗下擁有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華東都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工程建設咨詢公司、上海市水利工程設計研究院、建筑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美國威爾遜室內設計公司等20余家分子公司和專業機構。連續十多年被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列入“全球工程設計公司150強”企業。

    18、百聯集團

    百聯集團是中國上海市屬大型國有重點企業,由原上海一百集團、華聯集團、友誼集團、物資集團合并重組的大型國有商貿流通產業集團,掛牌成立于2003年4月。百聯集團注冊資本10億元,總資產800億元。主要業務涵蓋主題百貨、購物中心、奧特萊斯,大型賣場、標準超市、便利店、專業專賣等零售業態,經營有色金屬、黑色金屬、汽車、化輕、機電、木材、燃料等大宗物資貿易,涉及電子商務、倉儲物流、消費服務、電子信息等領域。

    百聯集團旗下薈萃了上海第一百貨商店、上海第一八佰伴、東方商廈(連鎖)、永安百貨、上海虹橋友誼商城、上海時裝公司、上海華聯商廈、上海婦女用品商店、百聯上海南方購物中心、百聯上海西郊購物中心、百聯上海中環購物中心、百聯上海又一城購物中心、百聯上海世茂國際廣場、百聯上海東郊購物中心、百聯上海金山購物中心、百聯上海世博源購物中心、百聯重慶購物中心、百聯沈陽購物中心,百聯上海奧特萊斯,百聯杭州奧特萊斯、百聯武漢奧特萊斯、百聯無錫奧特萊斯、百聯南京奧特萊斯,聯華超市、華聯超市、世紀聯華、華聯吉買盛、快客便利,上海舊機動車交易市場、上海有色金屬交易中心,上海第一醫藥商店、亨得利亨達利鐘表、茂昌吳良材眼鏡、上海拍賣行、上海國際商品拍賣行、百聯E城、百聯物流、百聯物業、百聯電器、上海外供等一大批享譽滬上、聞名全國的商貿流通企業。

    百聯集團控股百聯股份(A、B股)、聯華超市(H股)、上海物貿(A、B股)、第一醫藥(A股)、復旦微電子(H股)、華嶺股份等6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擁有以上海為中心、輻射長三角、連接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4000家經營網點,從業員工近20萬,是國內大型的國有商貿流通產業集團。

    19、錦江國際集團

    錦江國際集團是上海市國資委全資控股的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酒店旅游企業集團之一,注冊資本 20 億元。擁有酒店、旅游、客運三大核心主業和地產、實業、金融等相關產業及基礎產業;控股(或間接控股)“錦江酒店”(2006HK)、“錦江股份”(600754、900934)、“錦江投資”(600650,900914)和“錦江旅游”(900929)四家上市公司。目前,集團三大核心主業營收占比超過90%,初步形成了以酒店為核心的旅行服務產業鏈。“錦江”是具有80多年歷史的中國民族品牌,中國馳名商標、上海市著名商標,獲中國商標金獎,品牌價值超過415億元。

    集團按照“基因不變、后臺整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16字方針,引入“互聯網+共享經濟”理念,加快打造“一中心三平臺”,即:錦江酒店全球創新中心和WeHotel全球旅行產業共享平臺、全球統一采購共享平臺、全球酒店財務共享平臺,推進全球酒店資源整合,對標國際一流,努力建設世界知名酒店管理集團。

    20、 東浩蘭生(集團)有限公司

    東浩蘭生(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大型現代服務業國有骨干企業集團。位列2018中國企業500強125位,服務業500強54位。2018年集團營業收入達1543億元。

    集團堅持市場化、國際化發展方向,突出專業優勢,聚焦人力資源服務、會展賽事服務和國際貿易服務三大核心業務,并設有置業板塊、金融板塊。

    人力資源業務,連續20多年保持國內行業排名第一,人事管理、薪酬福利、業務外包、招聘及靈活用工四大業務穩步增長,全國行業龍頭地位持續穩固。目前,東浩蘭生上海外服為3萬5千多家中外企業230多萬名雇員提供專業服務,成為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第一品牌。

    會展賽事業務,經過多年資源整合、潛心耕耘,形成了展館經營與展會經營相結合、政府展與自辦展相結合、展會與賽事活動相結合的多元化經營格局。目前,東浩蘭生會展已打造成為會展產業全價值鏈企業,承辦了中國工博會、中國品牌日、上交會、華交會、上海國際廣告節、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國際人力資源技術大會、上海國際馬拉松賽等品牌展會和賽事。

    國際貿易業務,聚焦大宗商品、日用消費品、醫療保健品、健康食品、寶玉石五大核心產品,建立了“6+365”一站式交易服務平臺、東浩蘭生進口商品展銷中心、中國(上海)寶玉石交易中心等平臺,為上海健全要素市場、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加快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提供重要平臺支撐。

    上汽是國企還是央企

    置業板塊,擁有蘭生大廈、國貿中心等多個優質物業,并注重以科技創新促進業態更新,在智慧樓宇、智慧場館、智慧小區、智慧水務、智慧物業等領域嶄露頭角,為智慧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金融板塊,堅持推進資金集中管理,深入推進“產融結合”,組建投資公司、人力資源產業基金和會展產業基金,支持和促進集團核心業務發展。

    21、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國家“909”工程的成果與載體。華虹集團在建設運營我國第一條深亞微米超大規模8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的同時,逐步發展成 為以芯片制造業務為核心,集成電路系統集成和應用服務、芯片制造工藝研發、電子元 器件貿易、海內外風險投資等業務平臺共同發展的集成電路產業集團。

    華虹集團以“建好‘909’工程,推動信息產業發展”為使命,秉承“知難而進、奮發圖強” 的企業精神,致力于在8英寸特色工藝芯片制造、集成電路工藝研發公共平臺、AFC和RFID系統應用、 集成電路設計服務等領域發揮國有產業集團的主力軍作用。華虹集團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高 級贊助商,成功實現了RFID技術在門票領域全球范圍內最大規模的一次應用,獲得了各方一致好評。當前,華虹集團正在積極推進“909”工程升級改造 ——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建設。

    1、是國有的;2、是股份制的;3、是國有特大型央企股份制公開上市企業。所以,對于上汽集團的看法的看點是有這些立場的角度。如果,簡單,從市場經濟的經濟成份看:上汽集團是國有股份控股的上市股份制公司。 @

    22、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由具有150年歷史的上海紡織集團和具有近70年外貿歷史的原東方國際集團聯合重組而成,是一家擁有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以時尚產業、健康產業和供應鏈服務為核心主業,以科技實業、產業地產、金融投資為支撐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紡織服裝集團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75位,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第71位,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第75位,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百強企業第3位。集團擁有總資產670億元、員工8.6萬人(海外員工占64%),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115億元,進出口89億美元(出口60.4億美元、進口28.6億美元)。集團在海外擁有96家業務機構,分布在五大洲29個國家和地區。所屬企業480家,上市公司4家(東方創業,申達股份、龍頭股份、香港聯泰控股)。

    集團打造了一批時尚產業服務平臺,“上海時裝周”影響力亞洲第一,躋身世界五大時裝周行列;擁有M50、上海國際時尚中心60多個時尚創意園區,總面積180萬平米,園區建設和體量達到全國第一。集團正在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時尚產業綜合配套服務商。

    集團旗下的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是國內唯一進口棉花及紡織品交易的國際性電商平臺,擁有專業交易會員220家,年交易規模達180億元。

    23、上海交運集團

    交運集團主要從事運輸業與物流服務、汽車零部件制造與汽車后服務等產業。經過長年的積累和發展,交運集團資產規模和市場地位在上海市同類企業中居于前列。

    近年來,交運集團圍繞&34;總方針,以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做強做大核心主業為主要工作任務,堅持交通運輸服務產業鏈、價值鏈同步發展,在&34;、&34;等主業領域取得長足進展。旗下主要企業包括:上海交運日紅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上海交運滬北物流發展有限公司、上海交運巴士客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交運汽車零部件制造分公司、上海市汽車修理有限公司。

    24、 長江經濟聯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長江經濟聯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團”)是在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和浦東開發開放的背景下,經同年5月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六屆市長聯席會議倡導,由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地市政府及交通銀行作為發起人,聯合沿江其他27個城市和386家公有制、非公有制企業共同組建的企業集團。集團作為國內首家在長江流域探索實踐跨省市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特例,于199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120家大型試點企業集團”之一。

    集團成立的使命是聯合長江流域地方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資源,共同打造一個促進長江經濟帶聯合發展、協同發展的市場化平臺。經過二十多年的演變發展和股權結構調整,集團現有股東218家,股東單位包括上海國資經營有限公司、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安居集團、重慶渝富集團、武漢金融控股集團、杭州金融投資集團等央企、地方國企和沿江中小民營企業。集團現有業務主要涉及金融服務和股權投資、智慧物流、房地產、基礎設施投資、進出口貿易、軍工制造等領域。

    25、上海建科

    上海建科成立于1958年,由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控股,是一家具有綜合技術研發和服務能力的科技型企業集團,擁有30余家控股公司,立足于建筑科學研究并延伸至城市建設、管理和運行產業鏈,聚焦綠色低碳、健康環境和公共安全領域,形成技術研發與產業應用、工程咨詢、檢驗檢測認證、規劃設計、環境技術和若干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

    26、上海市衡山(集團)公司

    上汽是國企。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04月16日,注冊地位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松濤路563號1號樓509室,法定代表人為陳虹。經營范圍包括汽車,摩托車,拖拉機等各種機動車整車,機械設備,總成及零部件的。

    上海市衡山(集團)公司成立于1988年5月,是上海市國資委投資監管的以飯店經營為主,集酒店管理、休閑度假、公寓租賃、汽車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集團公司,也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重要接待基地。

    集團共擁有上海大廈(五星)、衡山賓館(五星)、揚子飯店(精品酒店)、浦江飯店(全國著名老飯店)、衡山馬勒別墅飯店(精品酒店)、衡山度假村(三星)、宛平賓館、衡山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衡山汽車服務公司和衡山集團飯店管理公司等九家企業。其中,上海大廈、衡山賓館、揚子飯店、浦江飯店均為有著70年以上悠久歷史的滬上知名老飯店,馬勒別墅飯店是全國文物保護建筑,在同行中享有一定聲譽。

    上海衡山集團飯店管理公司是上海市衡山(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代表集團專業管理飯店。1994年經國家旅游局批準成為全國首批18家專業飯店管理公司之一。十余年來,本著“為業主負責,達到雙贏”的原則,管理公司先后在全國十多個省市受托管理了近50余家星級酒店,被中國旅游飯店協會連續三年評選為“中國飯店業民族品牌”。

    27、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個集多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性化工研究開發、工程應用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化工行業知名的科研院所,主要從事新材料、新能源、新裝備的研究開發和行業服務,堅持科研發展和產業服務結合,支持新型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技術提升,服務于先進材料、生物醫藥、公共安全、節能環保等領域。歷年共承擔國家各類科技攻關、產業化開發和工程應用項目2000多項。科研成果累計獲得300多項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300余項,擁有國家重點新產品17項,上海高新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0多項、申請專利740余項,獲得授權專利475項,數百項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在國內外推廣應用。

    28、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上海自儀院)創建于1956年10月,系原機械工業部直屬的行業歸口科研機構,是專業從事工業自動化儀表產品和生產過程自控系統研究、開發、生產、應用和試驗的綜合性科研院所,提供自動化領域專業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1999年改制為科技型企業,2018年改制為國有多元化股份制企業。

    上海自儀院擁有“工業過程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能源核電站儀表研發(實驗)中心”、“上海智能儀表與控制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和省部級科技創新基地,“國家工業自動化儀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10多個國家級和市級檢測中心,以及“國家專業化(自動化儀表)眾創空間”等科技孵化器,是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單位、“智能制造標準化總體組”副組長單位、專家咨詢組成員,是國家工信部以及上海市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工信部首批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服務機構、上海市首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專業服務商,是“上海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上海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技術服務聯盟”、“上海市智能制造產業協會”等社會團體的牽頭組織單位。

    上海自儀院擁有一支長期從事工業自動化技術研發的科研團隊,具有較為齊全的檢測設備與手段,有一定的專業技術服務與系統集成服務的經驗積累。六十多年來,依托科技創新、標準制定、檢驗檢測、行業服務、成果轉化、科技創業孵化等能力,在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應用中發揮骨干作用,是傳統產業技術升級特別是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和技術支撐平臺。

    近幾年,上海自儀院聚焦國家戰略與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借助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兩化深度融合的契機,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基地的科研能力和行業中的地位,重點強化“智能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工控信息安全”等前沿共性技術的研究與試驗發展,在航空航天、電力裝備、石油化工、汽車制造、機械制造等領域實現突破,形成了以智能系統、檢驗檢測、工控安全、智能裝置、科技服務和共性技術研發“5+1”核心業務板塊。

    30、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于2000年4月20日注冊成立,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原上海市投資信托公司。集團為市屬國有獨資企業,注冊資本105.6億元人民幣。集團立足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功能定位,圍繞上海國資國企改革和全市重大戰略,全面實施以管資本為主,積極發揮國有資本流動、控制和配置功能,著力提升國有資產投資管理競爭能力,努力打造以國資運營和投資管理“雙輪驅動”為核心的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專業平臺。

    目前,集團投資企業主要包括: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重點金融企業;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上國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等資產管理機構;賽領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金浦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和現代服務業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科創中心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方母基金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基金管理公司;上海保險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票據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以及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

    32、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國盛集團”)成立于2007年9月,是市政府批準成立的大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公司。作為上海經濟轉型升級和國資國企改革的時代產物,上海國盛集團在創新國資運營體制機制、推進國有股權運作流動、投資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盤活整合國有存量資產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上海國盛集團是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采取股權注入、資本運作、收益投資等運作模式,豐富放大股權持有、股權管理、股權投資等投資運營功能。上海國盛集團是多家上海市屬國企及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包括光明集團、東方國際集團、臨港集團、華誼集團、上海建工、隧道股份、華建集團、上海醫藥、上海電氣等大型產業集團以及海通證券、上海農商銀行等地方重點金融機構。上海國盛集團依托法人治理機制履職行權,一方面通過股權運作和價值管理,探索以金融創新促進國有資本的優化布局和保值增值,另一方面通過參與市屬國企市場化重組和資本運作,助力上市公司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引領力和影響力。

    33、上海機場集團

    34、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臨港集團”)是上海市國資委下屬唯一一家以產業園區開發和配套服務為主業的國有企業,旗下擁有“臨港”、“漕河涇”、“新業坊”三大品牌以及滬市主板上市公司上海臨港,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建設中承擔重要使命,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型裝備制造產業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開發運營和園區配套經驗。

    臨港集團開發的園區和物業覆蓋了上海15個行政區、37個街鎮,以及長三角地區的大豐、鹽城和海寧,長江流域的遵義,同時,在美國舊金山、芬蘭赫爾辛基、瑞典斯德哥爾摩等地設有海外創新中心,形成“深耕臨港、立足上海、融入長三角、服務全國、走向海外”的園區布局。重點聚焦以智能制造為導向的先進制造業、以市場應用為牽引的人工智能產業、以集成電路為基礎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及以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生命健康產業等“四大”產業集群。在臨港產業區,按照“體現國家戰略、體現上海優勢、體現國際競爭力”的要求,形成了新能源裝備、

    35、上海申迪(集團)有限公司

    36、 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為“綠地”或“綠地集團”)是一家全球經營的多元化企業集團,創立于1992年7月18日,總部設立于中國上海,在中國A股實現整體上市,并控股多家香港上市公司。成立27年至今,綠地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以及科創、康養等新興產業并舉發展”的多元經營格局,實施資本化、公眾化、國際化發展戰略,旗下企業及項目遍及全球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連續8年位列《財富》世界企業500強,名列2019年榜單第202位。

    綠地正不斷加快企業創新轉型,致力成為一家主業突出、多元發展、全球經營、產融結合,并在房地產、金融、基建等多個行業具有領先優勢的本土跨國公司。

    37、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地產集團)成立于2002年,是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國有獨資企業集團公司,注冊資本42億元。集團主營業務包括土地儲備前期開發、灘涂造地建設管理、市政基礎設施投資、舊區改造、房地產開發經營等。截至“十二五”末,集團總資產達2123億元,旗下擁有5家具有房地產開發一級資質的企業、2家上市公司、 2個國家級開發區。

    38、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是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綜合性產權交易服務機構;是從事中央企業以及上海企業國有資產交易(含企業產權轉讓、企業增資、企業資產轉讓)的指定掛牌交易機構;是集產(股)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交易業務以及增資擴股等融資業務為一體的專業化市場平臺;是立足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連接各類資本進退的專業化、權益性資本要素市場。

    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服務國資國企深化改革、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服務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使命任務和“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戰略目標,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和要素市場資源配置的交易平臺功能,努力提升服務能級,為各類市場主體的產(股)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及其他產權交易提供信息披露、交易撮合、價款結算等綜合服務;為企業改制、上市和并購交易等提供配套服務,開展國家和地方政府交辦的專項任務;創新交易品種,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國企并購重組,拓展增資業務。我們將不斷夯實業務基礎、完善業務機制、優化業務結構,繼續保持國內產權市場的先發優勢和引領作用,努力成為促進國家和上海戰略實施,成為與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產權交易機構。

    39、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是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其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于2014年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由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全資擁有。上海城投旗下持有3家專業集團公司、2家上市公司、若干核心企業,是專業從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注冊資本500億元,從業人員17000多人。

    40、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

    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9月,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及現代服務業領域的股權投資及管理工作,已投資項目涉及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新能源、環保與新材料、金融服務、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對外投資規模已超百億元。

    41、上海申通地鐵股份有限公司

    上汽是國企還是央企

    上海申通地鐵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上海凌橋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6月12日,同月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1994年2月2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交易。2001年,在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指導和幫助下,根據上海市政府有關會議精神,為促進上海軌道交通投資經營的發展,上海申通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申通集團)入主上海凌橋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凌橋股份)經2001年6月29日股東大會表決通過,公司更名上海申通地鐵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申通地鐵,股份代碼600834)。主要從事地鐵經營及相關綜合開發、軌道交通投資、附設分支機構等,成為我國境內第一家從事軌道交通投資經營的上市公司。

    42、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久事是中國投融資平臺公司的先行者。1986年,國務院同意上海第一批擴大利用外資32億美元,用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業技術改造和發展第三產業,由此成立了上海久事公司。在3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上海久事先后經歷了擴大利用外資、城市功能多元投資、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投資與產業經營綜合發展四個階段,實現了由投資管理向投資管理和產業經營并重的轉變。

    目前,久事的核心產業主要分布在城市交通、體育產業、地產置業和資本經營等四大板塊。其中,城市交通板塊主要承擔公交與出租汽車運營管理、市域鐵路與公共交通設施投資建設、公共交通第三方支付服務等任務。體育產業板塊主要承擔F1中國大獎賽、ATP1000網球大師賽、國際田聯鉆石聯賽、環球馬術冠軍賽上海站等多項重大國際賽事的組織管理和推廣運營,同時負責上海國際賽車場、徐家匯體育公園、東方體育中心、浦東足球場等多處大型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運營。地產置業板塊主要承擔外灘文化藝術空間的打造、舊區改造、專項土地儲備的任務,以及從事房產經營開發。資本經營板塊主要是開展各類投融資業務和資產經營。

    43、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2014年8月,經上海市政府批準,由上海科技投資公司(成立于1992年)與上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經戰略重組而成。

    重組后的科創投集團注冊資本16.9億元,總資產250億元,管理資產超過500億元,擁有基金管理平臺、項目出資平臺、科技金融平臺和風險投資平臺四大功能平臺,承擔著上海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上海市融資擔保資金、上海知識產權扶持基金、國投上海成果轉化基金、上海科教興市重大專項、上海研發與轉化功能性平臺等市級重大戰新基金及項目的管理工作。科創投集團是上海乃至全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國有創業投資機構之一,是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投融資平臺,也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實施主體之一。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QQ: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老婆的视频完整版在线观看